我们这里所说的“理念”即“理论观念”,包括哲学经济学政治学的传统观念,涉及通常所说的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理论研究。而“理念跃迁”则主要指某些工业经济时代的传统理论观念必须向知识经济时代转变或跃迁,这样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知识经济在我国虽然初露端倪,但“知识经济、创新意识对于我们21世纪的发展至关重要”(江泽民语)。因此,我们应该未雨绸缪,对此进行必需的前瞻性研究。 一、传统哲学理论观念转变:知识经济的社会历史哲学视域 1.社会历史观念。人类社会的历史,已经开始进入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人类社会及其经济政治文化活动的不断科学化知识化信息化已成大势。科学技术知识信息在实物化之前均属社会虚物范畴(即观念虚物或信息“共振虚物”)。因此,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社会也就是社会虚物主导化的时代和社会。奈斯比特说,在信息社会里,起决定作用的不是资本,而是信息知识。所以传统的“实物决定论”的社会历史观念应当而且必须向社会虚物主导化观念转变,这决定于客观的历史的社会的时代的跃迁。 首先,关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范畴。由于社会信息作为共振虚物,既不属于社会(物质)存在(即属人的一切有形实物存在)范畴,也不属于社会意识范畴,故需以有学者提出的“社会实物与社会虚物”范畴替代。“社会虚物”概念既包括社会信息(共振虚物)又包括社会意识之观念虚物。按传统历史观念,所谓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物质生产方式。这在农业和工业经济社会中,也就是指工农业实物(产品)的生产方式,它构成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实物)基础。而在知识经济时代或知识挂帅的经济体系里,科学技术知识信息的生产和创新则构成社会的主导生产方式,其创新速度和水平决定和制约社会实物生产的速度和水平。知识智力(虚物)的作用不断提高。科学技术知识信息作为社会虚物,已是主导和支配社会实物(及其生产)的要素。因此而成为社会第一信息即第一位社会(虚物)存在。社会的一切实物(产品)都是“无意识”的,而只有人是“有意识”的,有意识的当然支配无意识的。所以我们必须确立社会实物基础性与社会虚物主导性相统一的新社会历史观念,把传统的社会实物先在论的决定论观念转换为社会实物虚物同在论的(社会虚物)主导论观念。“死物”被动性与“活物”主动性、客观外在的先在性与主观内在的选择性并不矛盾。由于社会实物(基础物)与社会虚物(主导物)都属于“物”且同在,如同人生来即“精神”(观念虚物)与“实物”(身体)同在一样,这里不存在谁先谁后(即传统本体论时间先在范畴的一、二性或“唯物”与“唯心”的分野)而只有谁主谁次(即重点论空间范畴同在的一、二位)关系。按传统说法,这只不过是把辩证唯物论范畴的主观能动作用(或反作用)转换为辩证法重点论范畴的虚物主导作用而已。必须把外在先在论的外因决定论观念转换为内外同在论的内因主导论观念。 其次,关于社会基本矛盾范畴。按传统历史观念,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三方四面”中,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总和为经济基础),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生产力最终决定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但传统的生产力概念(或观念)指的是物质(或实物)生产力。而在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生产力已经成为第一生产力,科技生产力也即知识生产力,其实物化前可谓“虚物生产力”。科学技术知识的创新和生产首先也是一种“虚物生产”。并且“虚物生产力”和“虚物生产”还决定和制约着实物生产力和实物生产。因此,在知识经济时代,科技生产力即知识生产力(或“虚物生产力”)作为第一生产力,已经成为最终决定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决定力量。即江泽民所讲的“归根到底是现代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力量”。因此,我们必须把传统的实物生产力观念转化为科技(知识)第一生产力(或“虚物生产力”)观念。 再次,关于群众与领袖即历史主体范畴。到底是人民群众创造历史还是“英雄”(或领袖)创造历史?唯物史观历来认为,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这是没有疑问的。但是,“人民”是一个历史概念,不同的社会有不同范畴(或范围)的“人民”。在农业社会,“人民”的主体是农民阶级,他们当然是创造农业社会历史的第一动力或第一主体。而在工业社会,“人民”的主体则是工人阶级(或无产阶级),他们自然是创造工业社会历史的第一动力或第一主体。那么到了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人民”的主体就应该是科技第一生产力的主体(即知识化科学化劳动者,“人民”的大部或全部最终都将如此),他们也必将成为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历史创造的第一动力或第一主体。所谓“哲学的主体转向”应该更加关注新的历史和社会主体。所以,我们必须对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念作出知识经济“解”和信息社会“解”。 与此相关的还有一个“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观念(或观点),历来被视为(或批为)唯心史观(或“英雄史观”)。这在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也许有一定道理。但就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未来发展趋势看,所谓“蓝领工人白领化”将是必然的。现在最发达国家脑力劳动者已超过95%,而体力劳动者则不到5%。在将来高度发达的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中,当脑力劳动(即“劳心”)成为人类主要的甚至惟一的劳动形式时,难道还有什么“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之说吗,还会有这样的所谓“唯心”(或“英雄”)史观吗?即使在今天,科技已成为第一(而不是惟一)生产力,其主体假如视为“劳心者”的话,那么承认其为邓小平所讲的“老大”即创造和推动当代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历史的“第一”而不是“惟一”的动力和主体,这非但不是什么“英雄史观”,反而是实事求是的唯物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