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改革研究综述

作 者:

作者简介:
赵景来(1961—),男,河北石家庄人,天津社会科学院副编审,主要研究方向为政治哲学和伦理学。天津社会科学院 天津社会科学杂志社,天津300191

原文出处:
教学与研究

内容提要:

对于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模式,有部分肯定、历史性肯定、总体上肯定、基本否定四种态度。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性质和主题,有实践本体论、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四种认识。关于哲学体系的改革,有重在“叙述体系”的改革、重在方法论而非体系建构、思想体系的严密是成为科学的必要条件三种观点。关于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有立足于社会主义的建设历程、宏观背景、中国特色三种思路。


期刊代号:B1
分类名称:哲学原理
复印期号:2000 年 07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B0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2826(2000)05—0057—06

      近年来,国内哲学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若干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现将研究中所取得的新进展综述如下。

      一、如何评价“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模式”

      这里所说的“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模式”是指苏联30年代形成的、以斯大林教科书为范本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体系及其模式。之所以把它叫作“传统模式”,是由于当时该国的地位,使它曾一度在形式上成为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正统代表”。这种哲学教科书体系曾在我国长期被沿用,以至于不少人把它的内容和名称看作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标准”的,甚至是“唯一”的形态。

      一种观点认为,苏联教科书的体系是该国当时的马克思主义者,在既未能看到更多的马克思恩格斯原著,又远离今日世界和中国实践的背景下消化和整理的成果,毕竟有其历史的局限。这一状况,即使在当时也不能说是代表了马克思主义的最高水平。同时,它对我们来说终究只是“第二手”的马克思主义,必须要经过核对“第一手”的资料之后,我们才能得到“原本的”马克思主义。并且应该看到,不论对苏联教科书体系的得失功过如何评价,随着时代的发展,它的历史使命事实上已完结了。

      经过近几十年的“文本核对”和“实践检验”之后,在理论观点上,苏联教科书体系只能说是部分正确地阐述了某些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知识和原理,而在总体上,包括精神实质、逻辑结构、思维方法特征等在内,并没有反映出马克思哲学的全貌和特征。特别是其中有不少内容还停留于“前马克思主义”(在马克思以前达到、并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做了思想准备的那些思想成果)的水平,有的甚至是错误的。

      另一种观点认为,斯大林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化,有其特定的历史条件。自十月革命胜利后,否定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具有普遍真理性的思想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内部一直存在,特别是在列宁逝世后,这种倾向更为明显。因此,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系统化便是当时理论发展的内在要求。另外,随着1936年苏联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如何以一种统一的理论体系武装自己的干部便成为一个迫切的现实问题。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斯大林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作出了具有权威性的表述,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体系性、普遍性,培育了一代人的精神,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修筑了必要的思想阵地。我国在建国前后接受了苏联教科书体系的影响,也是由当时的历史条件决定的,因为,如果没有一种权威的、得到普遍认同的哲学教科书体系,便不可能有力地对抗和战胜各种封建的和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的联合进攻。

      但是,在斯大林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缺陷是:一旦体系化、公式化,哲学本身就失去了发展的活力,活生生的思想内容就变成了一套固定不变的操作话语,越来越落后于时代的脚步。更重要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特质本身就与传统教科书哲学体系具有异质性。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活生生的内容必须要解放出来。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要根据现实发展的需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方法论特质揭示出来,结合中国的国情,创造性地加以应用与发展。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苏联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体系是根据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论述以及列宁的一些论述创立的,总的来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可以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科学体系,因为:1.它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和多数马克思主义者的观点的;2.它力求与外部世界相一致,这是一切科学的共性;3.它主张哲学应接受实践的检验,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随着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发展而发展,这也是一切科学的共性;4.它有明确的对象和与对象相一致的原理,形成宇宙观、认识论和历史观三个组成部分;5.有一个基本符合从抽象到具体原则的逻辑体系。

      但这个体系不够完整严密,大大影响了它的科学性,因为:1.它的对象究竟是什么,是一个还是几个都不清楚;2.因而它究竟有哪些组成部分,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怎样,也不清楚;3.20世纪特别是其后半期,世界形势与科学均有巨大的发展,这些发展为哲学提供了哪些内容,都还来不及吸收,甚至西方当代哲学发展中合理的东西以及传统中优秀成分也还来不及充分吸收,已有的若干合理的范畴当然也有进一步发展的问题;4.作为一个严密的逻辑体系,它从何开始,如何展开,还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前后次序需要调整。总之,墨守成规、纹丝不动是不行的,彻底推翻、另起炉灶也是不行的。应在坚持其基本性质的基础上创建与世纪之交的科学与实践水平相适应的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

      再有一种观点认为,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只是作为它在社会生活中的推广)没有贯彻马克思“改变世界”的主旨,依然是一种“解释世界”的哲学。就其对世界的说明和解释来说,它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破天荒地第一次结合在一起,给世界的存在提供了一个正确的解释:世界确实是物质的、先在的,世界也确实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中;由此引申出的实事求是的原则和辩证发展的观点也体现了马克思的哲学精神,对人们的实践活动无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所有这一切都表明,在解释世界的层面上,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在长达一个多世纪的历史流传中立下了不朽的功绩,对宣传和树立正确的哲学信仰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