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哲学教育的理解与反思

——读“20世纪中国哲学”问卷调查结果有感

作 者:

作者简介:
欧阳康,武汉大学哲学系 湖北武汉 430072

原文出处:
哲学动态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B1
分类名称:哲学原理
复印期号:2000 年 07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图分类号〕B—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 —8862(2000)04—0012—04

      由《哲学动态》编辑部干春松先生等设计的“20世纪中国哲学”问卷调查结果揭晓,读后颇多感想,这里略谈一、二。

      1、应当重视来自同学们的学术反馈。 世纪之交如何正确地回顾和总结历史,透视现实,展望未来,近年来哲学界一直在进行着探讨。那么我们的正在从事哲学专业学习的同学们对此如何看待和作想呢?过去我们对此关注不够,或者说至少是缺乏专门的调查和了解。现在看来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缺失。应该说,哲学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的培养是我国哲学专门教育的基础性环节,对于整个哲学人才队伍的未来状况和哲学事业的未来发展均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了解他们对于哲学的理解和观念,既是对我们已有哲学教育状况的一种折射和反馈,也对我们进一步进行哲学教学和研究改革有积极的参考意义。从教学的角度看,所谓因“才”施教,不仅指应重视同学们的知识结构和思想状况,也包含甚至尤其是要依据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思想和观念的变化与发展。我们的哲学教育教学的成败如何及其成果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能否与同学们进行真正有效的哲学对话,能否根据同学们的思想状况来调整改进我们的教学方案和培养方式。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我们高度重视并积极组织武汉大学哲学系的同学们参加了这次问卷调查,并感受到它的结果对于我们的哲学教改所具有的积极意义。

      2、 应当注意到我们所教的哲学与同学们所希望接受的哲学观念之间的差距。过去我们哲学教学中的一个明显问题是老师照本宣科,一厢情愿,而不大顾及同学们的实际理解方式和思想状况,造成预期教学目的与实际学习效果之间的严重脱节。近年来这种状况有所改善,但从问卷调查的结果中我们还是可以看到同学们有自己理解哲学的重点和方式。例如,哲学的性质、特点和功能问题,是哲学观念的内核,也是学习和理解哲学的关键。过去我们的哲学教科书更多地强调的是哲学作为世界观的地位,重视对世界本原问题的探讨,揭示自然、社会和思维的规律等。而大多数同学却并不这样看,而是认为哲学最应该做的事是“将智慧运用于生活各个领域”,“认识人自身的存在”,并把帮助人们“更加理性地思考和行动”,“追求智慧的生活境界”和“明确人生的目的与意义”等看作哲学的最主要功能。把哲学与人的现实智慧、实践行为和生活意义联系起来,这正是我们的哲学过去所忽视的。而这也正是过去的哲学为人们所疏离的重要原因。早在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就一再强调,真正的哲学应当成为“现世的智慧”,现时代“时代精神的精华”,“文明的活的灵魂”。是否可以说,同学们对于哲学的理解和期待,也代表了社会对于哲学的期待,而这正是哲学的真正本性与功能。

      3、恰当估价哲学研究和教育的历史和现状。 在哲学研究历史和现状的估计上,老师和同学们有不少同感。大家普遍认为,20世纪中国哲学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传入中国并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同时各种西方思潮大量传入中国,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思想状况和发展历程。大家都高度评价1978年开展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对于中国的改革开放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大家普遍认为以苏联模式为蓝本的传统哲学原理教科书体系对于宣传和普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某些具体观点有贡献,但整体上却未能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史上所实现的变革,这就为哲学研究的改革与发展提出了要求。就哲学的地位而言,绝大多数人认为,与20年前相比,哲学的地位下降了,哲学的影响缩小了,这方面的意见比较一致。但对哲学研究的水准的评价则有较大分歧。167人中,有82 位同学认为哲学研究的水准提高了,另有48位同学认为哲学研究的水准降低了,还有48位同学认为没什么变化,后两者的总和超过了前者。对哲学研究者的素质的评价与之相似,67人认为降低了,66人认为提高了,另有33人认为没有什么变化。肯定性的评价居于少数。这几项调查结果看来似有矛盾,但从中也许可以发现一定的问题。作为新中国哲学研究的参与者和哲学发展的见证者,我们的专业哲学工作者对于20年我国哲学研究水平的提高、视野的拓展和成果的丰硕大概是普遍认同的。但这种看法没有成为同学们的共识,原因可能很多。我想,有几个方面也许是值得思考的。其一,缺乏大师级的哲学家。与过去相比,今天的哲学界的一个特点能否说是“群星闪烁”,但却还没有能够明显形成“众星捧月”或“巨星照耀”的局面,因而难以给同学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和影响。实际上,与本世纪上半叶相比,近年来的西方哲学界中也存在着类似的情况。能否说这是哲学研究深度分化又高度综合而带来的一种必然结果?其二,我国哲学发展的现实水准与社会和同学们的期望之间还有较大的差距。伟大的实践和时代需要伟大的哲学。哲学发展的现实状况尚不如人意,不能满足社会和实践的需要,亟待发展。其三,我们目前的哲学研究水平和教学水平之间存在着较大差距。20年来我国的哲学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在学术圈内是有目共睹的。但这些成果主要是以专著或论文的形式存在的,而哲学教科书的改革与更新则相当滞后。相比之下,哲学研究新成果引入哲学教科书和哲学教学的程度和层次都还非常有限,并由于不同教师的学术水准和教学能力差异而有相当不同。在这种情况下,同学们通过教学所学到的东西主要是教科书所提供的和教师所讲授的东西,如无特别的指导和学习途径,他们对哲学已有新成果的了解在范围和程度上都必然是相当有限的,所真正理解和接受了的东西则更少。这必然影响到他们对哲学研究现状的评价。至于社会各界对哲学发展现状的了解则更少。哲学研究在相当的程度上和范围内成了在圈内某种的“自言自语”和“自食其果”,这就更难为社会所理解和接受。在这种意义上,我们应当高度重视哲学教科书和教学内容的更新,并特别重视哲学教师队伍学术素质的提高和知识结构的更新,以使我们的哲学教学能够真正帮助同学们了解哲学研究的最新动态,尽快地站在哲学研究成果的前沿。这对于哲学真正走向社会和发挥作用也极为重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