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维视角的统一

——关于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观的思考

作 者:

作者简介:
刘冠军(1963—),男,山东安丘人,曲阜师范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哲学、科学方法论、科技与社会等方面的研究。曲阜师范大学《齐鲁学刊》编辑部,山东 曲阜 273165

原文出处:
自然辩证法研究

内容提要:

关于人的本质问题,传统哲学理论从人和社会关系视角认为它是人的社会性,而近年来人们从人和自然关系视角认为它是理性和实践性的统一。文章认为,关于人的本质的两维视角和两种观点都是马克思主义的应有之义,都能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找到根据;而且两维视角是统一的,决定了两种观点的一致性,从而形成了以社会性为核心、以实践性为基础和以理性为导向的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观。该理论观点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现实中都具有重大意义。


期刊代号:B1
分类名称:哲学原理
复印期号:2000 年 06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C912.1;B02;A811 文献标识码:A

      传统哲学理论认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曾对人的本质作过科学而严密的规定,认为人的本质是其社会性,这是从人与社会的关系或人与人的关系视角对人的本质研究的结果。近年来,伴随全球性生态环境危机的出现和日益加剧,我国哲学界从另一视角即从人和自然的关系视角来挖掘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论述,得出了有异于传统哲学理论的新观点,认为人的本质是其理性和实践性的统一。笔者认为,关于人的本质研究的这两维视角是统一的,因而从两维视角得出的关于人的本质的结论或观点也是不悖的、一致的,而且两方面的统一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观的基本内容和整体框架。本文拟就此观点略述管见,不当之处,敬请教正。

      1 两维视角和两种观点

      一般地,我国哲学理论界对人的本质的传统规定,是根据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文中对人的本质所下的定义而得出的。马克思在该文中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 〕理论界传统观点对该定义的诠释是:

      (1)马克思在此指出了“人的本质是其社会性”, 或“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尽管人有两重属性——自然性和社会性,但由于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因而即便是人的自然性,也是具有了社会性的自然性,这如马克思所说的:“饥饿总是饥饿,但是用刀叉吃熟肉来解除的饥饿,不同于用手、指甲和牙齿啃生肉来解除的饥饿。”〔2〕这便是说, 人的自然属性——饥饿,是具有了社会性的饥饿,它不同于动物的饥饿之自然性;同理可知,人的有计划的生育、讲究花色的穿着等也与动物的自然属性有着天壤之别,根本点在于人的本质是社会性。

      (2)在该定义中,马克思反对对人的本质作抽象理解, 而应从“现实性”上去理解。而在现实性上“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本质通过各种各样的、具体的、历史的社会关系——包括生产关系、政治关系、伦理关系、法律关系、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同事关系、朋友关系等表现出来。

      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这种规定是从人和社会的关系视角研究的结果。这是因为:

      (1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文中对人的本质的规定,是在当时的背景中针对费尔巴哈等旧唯物主义者单纯从生物学角度来理解人的本质而言的,马克思为了批判费尔巴哈等旧唯物主义者在研究人的本质时“撇开历史的进程……把人的本质理解为‘类’,理解为一种内在的、无声的、把许多个人纯粹自然地联系起来的共同性”,不得不换另一新视角——从人与社会的关系或人与人的关系视角来探讨人的本质。

      (2)从人与社会的关系或人与人的关系视角考察人及其本质, 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点。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我的观点是: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不管个人主观上怎样超脱各种关系,他在社会上总是这些关系的产物。”〔3 〕在谈到资本家和工人时,马克思强调:“这种生产方式的主要当事人……是由社会生产过程加在个人身上的一定社会性质,是这些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的产物。”〔4〕可见, 马克思正是从人与社会的关系或从社会关系角度来考察人的,而考察人的本质也不例外,因为“在社会之外是不存在人的。人始终是社会的人,他的本质是同社会的本质不可分割的,社会的一定性质也就是社会的人的一定性质”〔5〕,“社会本身, 即处于社会关系中的人本身”〔6〕。 而且从人和社会的关系视角或“从社会关系的角度考察人,则可以发现人的社会属性,阶级社会中人的阶级属性”,进而揭示人的本质。

      自20世纪以来,随着高度工业化而出现的烟雾、酸雨、肆虐的尘暴、污染的空气、严重的水荒、恶化的水源、枯竭的资源、短缺的能源以及恶性膨胀的城市和不断扩大的沙漠等,对人类的生存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而且日益加剧,全球性生态环境危机日益突出。这时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并要求人们从人和自然的关系视角来考察、审视人的本质。这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恩格斯的那句话——那种把人的本质看作是“精神和物质、人类和自然、灵魂和肉体对立起来的荒谬的反自然的观点,也就愈不可能存在了”〔7〕。

      新的视角必然得出新的结论。从人与自然的关系视角来研究认识人的本质得出的基本结论是,人的本质是实践性和理性的统一〔8〕。 这同样能够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找到根据,即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应有之义。

      (1)从人和自然的相互作用过程来看, 人的本质表现为密不可分的两个方面——实践性和理性。一方面,实践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最基本的形式和中介,正是社会实践尤其是生产实践实现了人对自然的改造和自然界的人化,因此实践性是人的本质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体现在人与自然关系上的人的本质还在于人的理性或人是有意识的。人的这种理性和实践性在社会中得到了统一。在社会中,人的实践是理性指导下的实践,没有理性指导的实践与动物活动没有差异,因此“人是有意识的类存在物”,“有意识的生命活动直接把人跟动物的生命活动区别开来”〔9〕;同时在社会中,人的理性是实践基础上的理性, 脱离实践的理性属“经院哲学”的空想范畴。两方面结合构成了人与自然关系视角的人的本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