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哲学研究》编辑部、中共江苏省委党校、南京大学哲学系、东南大学哲学与科学系四个单位共同主办的“全球化与价值冲突”研讨会,于今年9月21日至23日在中共江苏省委党校召开。 这次研讨会得到中共江苏省委党校和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界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来自北京和各地的60多位代表,以全球化的实质、如何从本质上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全球化中的价值冲突、考察全球化问题的方法论为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与会者一致认为,全球化问题是当代最为重大的前沿性课题之一;如何认识和对待这个问题,对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命运,关系极为重大。 一、关于全球化的实质 研讨会首先涉及如何认识全球化的实质问题。对于这个问题,会上展示的论点不尽一致。有的代表指出,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全球化的源头可以追溯到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这个伟大历史事件使人类第一次知道彼此之间确实居住在一个不可分割的地球上。不过,全球化真正成为一股势不可挡的浪潮,还是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世界贸易的不断扩展,文化信息广泛传播的结果。有的代表进一步指出,这个历史发展过程,实际上也就是马克思所说的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过程。交通工具的改进,信息通讯技术的变革,使人类的交往活动得以跨越国界,冲破自然地理的时空屏障,扩展为各民族间的世界普遍交往。从经济上看,这是世界市场的建立和国际劳动分工全面形成的过程,是物质财富、金融资本和人力资源在全球范围的流动过程。 有的代表认为,全球化是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的大规模流动,是全球范围的资源配置。从分工的角度看,全球化是国际分工的深化,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是伴随贸易国际化的大发展而出现的生产国际化、金融和服务业的国际化,经济关系的国际化。还有的代表认为,全球化是文化或文明的全球整合,其中既有文化价值的冲突,又有文化的融合。 在研讨会上占主导地位的意见是,上述看法固然都有一定的道理,但还没能触到全球化的实质。全球化实际上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这个过程发端于所谓原始积累时期。全球化实质上就是资本主义的全球化,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全球化。资本没有国界,资本是天生的国际派。一部资本主义的发展史,就是资本风风火火闯全球的历史。正如马克思在一个半世纪以前所说,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它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国家,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全球化可视为生产社会化的一个新阶段。但这并非仅仅是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过程,而且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占有制的矛盾,在全球范围展开的过程。全球化的进程可以划分为若干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点。然而,无论如何,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及其所派生的矛盾,也即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之间的矛盾、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矛盾,仍然是制约全球化进程的主要因素;资本主义超级大国从未放弃征服全球的战略。全球化发展到今天,并不像某些人描绘的那样,将展示四海升平的浪漫图景,全球化是一个充满矛盾冲突的过程。因此,对于全球化的正负效应,要作全面的辩证分析。 有的代表用大量事实分析了80年代后半期,美国实施的“超越遏制战略”作为其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过程中发生的重大影响,分析了北约东扩挤压俄罗斯的生存空间,同时对我国形成新的包围圈的态势,指出:西方大国一向把社会主义国家视为推行其全球战略的主要障碍。一个发人深省的现象是,当我们的一些人士只顾大力渲染全球化的正面效应时,西方一些学者却在剖析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对社会主义国家所产生的负面影响。这些负面影响是资本及其属性运动的结果。这提醒我们,有意无意地抹杀全球化进程中的客观矛盾,特别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矛盾,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矛盾,回避对全球化过程及其后果作价值判断,就会看不清问题的实质,陷入盲目推崇的误区。 二、如何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本质 代表们指出,要全面认识全球化及其实质,就需要正确地认识当代资本主义。有人为西方资产阶级制造的泡沫经济、泡沫政治、泡沫文化所迷惑,看不清当代资本主义的本质,认为工人阶级绝对贫困化的说法已不符合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现状,在当今西方发达国家,资产阶级所获得的利润,主要已不是来源于工人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而是来源于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英国和西欧已不存在革命形势。研讨会上,有的代表以确凿的事实反驳了这种观点,指出:恩格斯于150 年前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中真实描写了当时工人阶级的悲惨状况。20世纪下半叶,由于发达国家实行福利主义,以显示资本主义比社会主义更为优越,欧美工人阶级的状况和150年前相比确有许多变化。然而, 苏东剧变以后,资本主义的深刻矛盾反倒更加明显地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随着近年来福利国家制度的衰落或福利政策的削减,一大部分工人的状况又趋于恶化,英国工人失业人数又回升到300万,170万人没有正式住宅;1994年约40%的全职就业工人的收入低于欧洲委员会规定的工资水平,处于贫困线以下的人口已由80年代初的1%升至21%。英国5%的成年人的个人收入占全国个人总收入的50%,拥有75%的社会财富。1995年,法国各大城市爆发了有数百万工人参加的反政府削减社会福利计划的示威、罢工斗争,对西欧工人运动产生了强烈的影响。这些现象都根源于资本主义的深刻矛盾。 还有代表指出,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本质,必须有全球性的大视野。有了这个大视野,就会很容易发现,当代发达国家的垄断资本集团,不但榨取本国工人阶级的剩余劳动,而且通过全球化的国际经济、政治关系,以各种手段盘剥世界各国人民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人民的剩余劳动。因此,不能把发达国家的富有仅仅归咎于科学技术,这种富有本质上是长期吞噬本国和世界人民血汗的结果。与过去不同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当代发达国家更多地以高科技和国际金融关系作为掠夺资源和超额国际经济盘剥的手段。但北约轰炸科索沃的事实说明,西方大国并没有放弃以武力作为推行其全球化战略的手段。大量事实说明,当代资本主义的本性并没有改变,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本质的分析不但没有过时,全球化的进程还在继续证实着马克思当年揭示的资本的逻辑:资本通过将自身矛盾普遍化(全球化)的方式来克服自身的矛盾,以向国外转嫁危机的办法来摆脱危机。当代国际资本无论怎样变换手法,都没有、也不可能改变这个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