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五十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三大问题

作 者:

作者简介:
庞元正,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主任,教授。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北京 100091

原文出处:
学术界

内容提要:

本文认为,对建国50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作历史性的总结和前瞻,有三个关涉全局性的重大问题。这就是:50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深刻的变化是什么?最重大的成果、最重要的进展是什么?今后最迫切的任务是什么? 本文认为,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实现了以革命为主题到以发展为主题的转换,这是50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深刻的变化。邓小平哲学思想的形成,是50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最重大成果。以邓小平哲学思想为标志,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在中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是50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重要进展。 为此,建构马克思主义发展哲学完备的理论形态,是今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最迫切任务。


期刊代号:B1
分类名称:哲学原理
复印期号:2000 年 05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B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 1698(2000)01-0087-13

      新中国已经成立五十年。五十年来,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变,而这一变化与作为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密切相关。50年来,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从范畴到原理,从素材到体系,从内容到形态,都有了极大的丰富和发展。对50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作历史性的回顾和展望,有三个关涉全局的重大问题,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深刻的变化是什么?马克思主义哲学最重大的成果、最重要的进展是什么?今后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最迫切的任务是什么?本文将对这三大问题提出初步看法,抛砖引玉,以期求教于哲学界理论界的同志们。

      一、50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深刻的变化是什么

      对此,我的回答是,50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深刻的变化在于,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实现了以革命为主题到以发展为主题的转换。在民主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在中国得到了出色的运用和极大发展,就在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和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毛泽东指出:“应确立以研究中国革命实际问题为中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则为指导的方针,废除静止地孤立地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法。”毛泽东哲学思想就是以中国革命实际问题为中心,即以中国革命为主题形成和发展起来。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个历史时期,我们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就不能像革命战争时期那样,仍然以革命问题为中心,而要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为中心,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因此,这就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必须实现从以革命为主题到以发展为主题的转变。

      历史发展的惯性是沉重的,50年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实现这一转变虽然是势在必行但决非轻而易举。但是,“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经过艰难曲折,我们毕竟实现了这一历史性转换。我之所以肯定我们实现论者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主题的转换,其主要的标志是:

      第一,在对马克思主义根本道理的理解和把握上,实现了由“造反有理”到“发展是硬道理”的转换。

      马克思主义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自产生以来,主要是无产阶级翻身求解放的革命理论。毛泽东有一条著名的语录:“马克思主义的道理千头万绪,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造反有理。’”“造反有理”,这个口号非常鲜明生动地表明了共产党人在夺取政权之前的任务和信念,表明了革命和战争年代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主题。无疑,这在革命战争年代是正确的。但是,在共产党取得政权进入和平建设年代之后,继续大讲马克思主义的道理是“造反有理”,用这个道理怎么去指导我们的实践呢?我们又去造谁的反呢?毛泽东在革命即将取得胜利之前,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所以,他提出: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毛泽东进一步指出:我们的根本任务已经由解放生产力变为在新的生产关系下面保护和发展生产力,“让我们跟全国人民一道,跟国家一道,跟青年们一道,干它个几十年。长期不说,干它个50年。这个世纪上半个世纪搞革命,下半个世纪搞建设,这个世纪还有40年,现在的中心任务是建设。”(注:转引自郭永钧、朱阳《毛泽东的社会主义观》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78—179页。)遗憾的是,由于“左”的思想在党内取得了统治地位,毛泽东开始放弃了这些正确的思想,以至后来多次重申“造反有理”。这种时空错位的“造反”理论导致了什么实践后果,这一点我们从“文化大革命”这场劫难中已经看到了。

      那么,在我国进入和平建设时期后,又应当怎样理解和表述马克思主义的根本道理呢?邓小平根据时代和党的中心任务的变化,正确地回答了这个问题,这就是“发展是硬道理”。发展,作为世界政治生活的通用术语,指的是经济落后国家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简言之,指的就是实现现代化。由于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因此,对于中国而言,发展又特指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又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能否发展起来实现现代化,对于中华民族的命运和社会主义的兴衰成败,命运攸关,至关重要。中华民族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但是在近代落伍了。由于多次遭受到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和掠夺,长期处于发展缓慢、停滞乃至倒退的境地。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但也遭受了不少的挫折。特别是长达10年之久“文化大革命”的浩劫,耗费了民族宝贵的精力,贻误了国家的发展良机,拖延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使中国与发达国家和周边国家和地区本来已经缩小了的差距又进一步拉大了。1978年,我们党在结束10年动乱之后,毅然把发展问题提到国家中心任务的地位,坚定地迈出了现代化建设的新步伐。以此为契机,中国开始发生了翻天复地的变化。但是,由于底子薄,起点低,加之人口众多,人均资源有限,中国还是一个贫穷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世界上仍处在较低水平。历史与现实使中国人民取得共识,中国的出路在于发展,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在于发展,中华民族的命运和社会主义的兴衰成败皆系于发展。如果说,在革命战争年代,马克思主义的道理归结为一句话,就是造反有理,那么,在和平建设时期,马克思主义的道理也可以归结为一句话,就是发展是硬道理。1986年,邓小平在接见外宾的时候就高度概括地指出:“我们所做的工作可以概括为一句话:要发展自己…”(注:《人民日报》,1986年12月15日。)1987年,他在会见日本友人的谈话中,用同样高度概括的语言说:“我们现在所干的事业,就是把中国变成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国家”。(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59页。)在著名的南巡谈话中,他明确指出:“从根本上说,手头东西多了,我们在处理各种矛盾和问题时就立于主动地位。对于我们这样的发展中的大国来说…发展才是硬道理。”为了强调发展是硬道理,邓小平还指出:“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基本路线”,同时双称这条路线为“中国的发展路线”。因此,可以说,发展即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主题,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题。提出“发展是硬道理”,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主题的重要转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