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人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

作 者:

作者简介:
万光侠,山东师范大学政法系副教授、哲学博士,山东济南 250014

原文出处:
山东社会科学

内容提要:

要建立科学的人学理论,除了必须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外,还必须有正确的研究方法。我们今天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人学思想,最根本的就是要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方法论意义,运用马克思主义人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探讨当代社会人的生存和发展的种种问题,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本文认为,马克思主义人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主要有:现实性原则、实践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和扬弃性原则。


期刊代号:B1
分类名称:哲学原理
复印期号:2000 年 04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A8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45[2000]01-0064-04

      人学成为当前我国哲学研究中的一门显学,这既有深刻的世界哲学与文化背景,又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哲学研究深化的逻辑必然。要建立科学的人学理论,除了必须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外,还必须有正确的研究方法。本文拟就建构马克思主义人学当代形态的方法论原则作一探讨。

      一、现实性原则

      现实性原则是唯物主义客观性原则在人学理论中的具体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中,现实性原则集中表现为马克思所说的人是现实的人,具有现实性。一切旧哲学以及现代西方哲学,在人学理论上的一个根本缺陷就是把人抽象化,而马克思则根据唯物主义历史观始终把人看作是从事现实活动的人。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我们不是从人们所说的、所想象的、所设想的东西出发,也不是从只存在于口头上所说的、思考出来的、想象出来的、设想出来的人出发,去理解真正的人。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又说:“从现实的前提出发,而且一刻也不离开这种前提。它的前提是人,但不是某种处在幻想的与世隔绝、离群索居状态的人,而是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现实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发展过程中的人。”(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30页。)

      那么,什么是“现实的人”?在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中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提法,它包含着丰富的内容。仅从字面上讲,哲学史上有的哲学家如费尔巴哈也说过“现实的人”、“社会的人”诸如此类的话,然而由于他们对“现实的”、“社会的”概念的不正确的理解,所以实际上仍然是抽象的人。恩格斯说,费尔巴哈“就形式讲,他是实在论的,他把人作为出发点;但是,关于这个人生活的世界却根本没有讲到,因而这个人始终是在宗教哲学中出现的那种抽象的人。”(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36页。)

      马克思所讲的“现实的人”究竟包含哪些内容呢?我们再看看《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两段论述。马克思、恩格斯写道:“我们开始要谈的前提……是一些现实的个人,是他们的活动和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包括他们得到的现成的和由他们自己的活动所创造出来的物质生活条件。”“这里所说的个人……,是现实中的个人,也就是说,这些个人是从事活动的,进行物质生产的,因而是在一定的、不受他们任意支配的界限、前提和条件下能动地表现自己的。”(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23、29页。)纵观马克思的有关论述,“现实的人”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它意指摆在我们面前的、不依某个人的意志为转移但却可以被我们所经验或所体验的、其生活过程可以被我们作精确描述的人。作为单数,它是指个人;作为复数,它指“人们”即群体或人类。因此,现实的人就是可以实证的一种特殊的存在物,一种肉体存在和精神存在之统一的一个个的“我”或“我们”;就是人本身,不是人之外的什么东西如上帝或理念或自我意识等幻影。在此点上,马克思与费尔巴哈等人没有分歧,分歧只在于马克思要由此前进一步,研究人之为人的更本质的东西,费尔巴哈等人却停止不前了。恩格斯在给马克思的信中也曾表达过此思想;“我们必须从‘我’,从经验的、肉体的个人出发,不是为了像施蒂纳那样陷在里面,而是为了从这里上升到‘人’。只要‘人’的基础不是经验的人,那么他始终是一个虚幻的形象。简言之,如果要使我们的思想,尤其是要使我们的‘人’成为某种真实的东西,我们就必须从经验主义和唯物主义出发;我们必须从个别物中引申出普遍物,而不要从本身中或者像黑格尔那样从虚无中去引申。”(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7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12-13页。)

      第二,“现实的人”最根本的含义,是指在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正是在此点上,马克思视野中的人成了客观现实中具体的活生生的人。因为人所从事的实践活动不仅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最本质的活动,而且是某人区别于他人的最根本的基础,故而它成为人的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统一的本质存在。我们根据人的实践活动的状况就不仅可以弄清其文明程度,亦即与动物的区别的程度,而且可以判断人与人的本质差别、民族与民族的本质差别等等。又因为人的实践活动始终与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联系在一起,所以,社会关系也成为人的本质存在的重要方面。我们根据人们的社会关系的状况(如性质、范围等)也可以了解其文明程度和彼此发展的差别。人的实践活动规定了人的存在的本质、内函;人的社会关系则规定了人的存在的形式、外延。这两个方面缺一不可,共同规定着人之为人、某人之为某人的具体内容。也正是在这里马克思彻底超出了旧唯物论的人的存在观。

      马克思主义人学研究的现实性原则要求我们,必须研究人的劳动,研究人的社会,研究劳动和社会关系中历史地变化着的人性。在当今,我们必须深入探讨市场经济与人性发展的互动关系。在确立市场经济体制之后,对人性的研究有了新的视角,新的经济结构对人性会有什么新的影响?人性对市场经济有何能动作用?人性发展趋势如何?诸如此类的问题日益提到理论界的面前,为人性的研究注入新的动力。我们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将为每个人的自然需要的满足提供同等条件和机会,在这一过程中人性为满足需求而积极进取的一面被激发出来,虽系人性中低层次的初级要求,但个人为满足它们所激发出来的主动性、竞争性、奋发拼搏等,无疑是人性的重大进步表现,这不仅符合人性的价值目标,而且也是历史的必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