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哲学何以可能

作 者:

作者简介:
陈章亮(1933-),男,广东揭阳人,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应用哲学研究。上海交通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上海200030

原文出处:
社会科学辑刊

内容提要:

当代中国的应用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应用哲学,应用哲学无论在我国和外国,还是在马克国主义哲学那里,都是一个客观存在,只是为了满足改革发展的需要被推到前沿;应用哲学之所以发展不快,除了受客观因素的制约外,还有着主观上的思想障碍;对应用哲学应该科学定位,在研究中找准切入点并重视方法论的研究,这是推进应用哲学发展的关键。


期刊代号:B1
分类名称:哲学原理
复印期号:2000 年 04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图分类号〕B2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6198(2000)01-0017-04

      应用哲学的创立始于80年代初期,经过近20年的研究,应用哲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并获得了普遍的认同。本文主要是对在哲学反思中诞生的应用哲学的发展进行再反思,力求在世纪之交,把应用哲学的研究推向新的阶段。

      一、应用哲学传统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

      应用哲学古已有之。早在哲学作为“科学的科学”的年代,虽然还谈不上现在意义的应用哲学,但在亚里士多德特别是在黑格尔那里,在他们庞大的体系中,就包括了经济、政治、法律、军事和文化哲学的内容。到了近代,随着具体学科先后从哲学中剥离出去,哲学变成辩证法、认识论和逻辑学的理论思维之后,由于学者们不满足于哲学的作用只局限于抽象的思辨,与传统的思辨哲学相对应的实证哲学相继涌现,于是各种历史哲学、社会哲学、自然哲学和技术哲学等迅速发展起来,应用哲学不但没有因此消失,而且在更高的基础上得到了新的发展。到了现代,西方的哲学家又纷纷提出要“更多重视各门具体学科哲学问题的研究,更多注意应用哲学”,于是当国内还在为是否存在应用哲学而争论不休时,无论作为信仰、神、精神一般的应用哲学,还是作为实证的经济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医学哲学和伦理哲学等门类众多的应用哲学,在西方却以新的形态纷纷出台。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那里,固然有像恩格斯、列宁和毛泽东那样,给我们留下了《反杜林论》、《费尔巴哈论》、《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哲学笔记》、《实践论》和《矛盾论》等众多的哲学著作,即作为阐述世界观和方法论理论的专门著作,他们给我们留下了“实际的哲学”(恩格斯)、“现实的辩证法”(毛泽东)。但真正体现马克思实践唯物论的则是马克思的《资本论》、毛泽东的军事辩证法、《新民主主义论》、邓小平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和“南方谈话”等。正如列宁指出的那样,“虽说马克思没有留下逻辑(大字母的),但留下了《资本论》的逻辑。”(注:列宁.列宁全集(38)〔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557.)马克思自己也说过,《资本论》是他把“辩证方法应用于政治经济学的第一次尝试。”(注: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31)〔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385.)也是最成功的一次尝试。所以应用哲学不是别的,而是过去哲学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应用哲学传统的继承和在我国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

      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需要哲学提供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观点和方法,需要有理性和理想的视野和境界,以及价值观和人文环境的关怀和指导。但哲学研究及其现状的滞后却使人失望,哲学体系被模式化变成教条主义,原理、范畴所反映的内容陈旧与现实生活严重脱节。恩格斯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实现程度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需要的程度。”(注: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1)〔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0.)而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新成就迅速被引进我国改革开放这个巨大的引力场,哲学无法也不可能因闭关自守醉心于淡漠的自我直观而成为世界之外的遐想。所以应用哲学正是因为哲学现存的弊端脱颖而出,成为哲学发挥作用的新空间和新的生长点。此外,应用哲学的出现还是进一步发挥哲学本质和功能形式的创造和尝试。

      二、制约应用哲学发展的因素

      应用哲学发展的制约因素很多,包括它的内在机制和外部环境等,这里主要是指多年来影响应用哲学发展的主客观因素。

      1.制约应用哲学发展的客观因素

      从客观上说,传统哲学认为,“哲学是高度思维的学说,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不解决具体问题,所以搞应用哲学就是简单化、庸俗化”,等等。应当承认,这些不同的看法仍属学术的范畴,问题是这些观点是否能够成立以及是否科学,它对应用哲学却不是可有可无,而是有没有必要存在和能不能存在的重大问题,因此亟需加以重视和进行研究。

      首先,什么是哲学研究的简单化、庸俗化?它和应用哲学到底是什么关系?应当指出,发生在三四十年前的那场把哲学从书本和书斋里解放出来的哲学争论,对摆脱哲学“惟上”、“惟书”,把哲学变成改造实践的思想武器,有着积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这是无庸置疑的事实。但后来被歪曲为贴标签、搞图解,哲学蜕变为政治的奴婢和生活的附庸,是那场争论消极和错误的一面,也是不能忽视的。由于长期以来,人们未能对那场争论做出科学的总结而导致再次片面强调思辨,把哲学变成了抽象思维,但它与哲学应用中出现的应用哲学并无内在的必然联系。事实证明,近20年来应用哲学发展并没有重蹈简单化、庸俗化的覆辙。

      其次,什么是哲学的思辨和哲学的实证?它与哲学应用和应用哲学又有什么样的关系?由于哲学被冷落而陷入困境,诱发出对哲学是什么和不是什么的争论。对哲学是批判和超越,还是实证、功利和现实,众说纷纭,各执一端。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就决定了思辨、批判和超越的反思特征,但如果离开了它所处时代的现实反思又如何谈起。康德、黑格尔和休谟的思辨高深莫测,晦涩难懂,但无一不是由于他们历史和阶级的局限造成对现实扭曲的产物。20年来我国的哲学所取得的进展,哪一件不是在实践推动下对现实进行反思的结果?!没有改革开放,又何来三次思想解放及其在哲学上的长足进步!哲学需要思辨,但更要贴近现实生活。所以哲学的出路,就是要摆脱接近生活失去自身的特质,以及只顾反思和自身建设而疏远现实的怪圈。在哲学应用中出现的应用哲学,是回归现实并在沸腾的生活实践中完善自身。还有,应用哲学要避免简单化、庸俗化,但当前的主要倾向是片面强调思辨导致脱离现实。应用哲学是在改革和市场经济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所以要防止流于简单解释和论证现实,而失去反思、批判和超越的功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