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前认识的本质、特征和基本形式

作 者:
张军 

作者简介:
张军,中共中央党校,博士生 北京 100091

原文出处:
江汉论坛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B1
分类名称:哲学原理
复印期号:2000 年 03 期

关 键 词:

字号:

      近年来,超前认识问题一直是国内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研究中的一个理论热点。但是,迄今为止,学术界对超前认识的概念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人们对超前认识的理解相互之间还有很大分歧。而要对超前认识进行研究,我们就必须首先明确超前认识的概念,弄清它的内涵、本质特征和基本形式。

      一、超前认识概念的内涵

      超前认识是指主体在实践活动基础上,立足并超越当前现实状况而对于尚未出现或发生的自然事件或社会事件以及人们未来实践活动过程、结果及其效应等的一种前瞻性认识。

      超前认识具有自己的相对独立的认识对象,是一种不同于一般认识的特殊认识形式,它在整个人类认识形态中占有特殊地位,具有自身的特殊规定性。

      第一,超前认识以事物的时间特性所规定了的事物的未来形态为认识对象。事物的未来形态,是事物作为时间链条中的过程性存在的三种具体样式之一,它同事物的过去形态或现状一样,都能成为人的认识对象。事物的未来形态也就是未来的事物,它包括未来的自然事物、社会事物和人类实践活动三个基本方面。未来自然事物的出现或演变、未来社会事件的发生或发展以及人们未来实践活动的过程、结果及其效应等,共同构成超前认识的对象域。对象域的相对独立性,决定了超前认识作为人类认识的一种特殊形式存在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超前认识是对未来的一种整体的观念把握,它不仅包括对自然状况下客观事物变化的预见性认识,也包括对人类实践活动及其结果和效应的提前反映;不仅包括对制约着社会实践的自然、社会因素和条件以及它们的变化的超前认识,也包括对符合人的需要的理想客体(现实中不存在将来也不会自然产生)的观念创构。

      第二,超前认识是一种以实践活动为基础,根植于现实而指向未来的认识。超前认识是指向未来的一种认识活动,其所认识的对象及其活动过程并非是现存的,而是将来才会产生或出现的。从内容上看,它既有对客观事物未来变化趋势和状况的前识,又有对人们的未来实践活动的过程、结果及其效应的前识,也有对现实中还没有也不会自然产生的人的创造物的前识。就其实质而言,超前认识是主体理性思维对事物未来的可能状况的提前反映。超前认识超越现实指向未来,但超前认识必须以人们的实践活动为基础,以人们对对象现已暴露出的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为根据。一般说来,人们的现实实践活动的水平愈高,实践的广度和深度愈强,相应地,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揭示就愈发客观、准确、可靠,超前认识也就愈发清晰、准确和科学。

      第三,超前认识还具有深刻的人类学本体论内涵。正如前述,超前认识是作为主体的人立足并超越于当前现实而对事物未来变化的可能状况的一种前识。这里所谓的“当前现实”是包括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在内的现实世界。人的生存和发展总是既立足于现实而又趋向未来的,这是由人之趋向未来的本性决定的。人按其本性是不会消极地、被动地接受“给定”的现实的,而是总在积极主动地追求和创造理想的未来世界。在这个意义上,人可以说是追求和创造理想世界的动物。正因如此,我们说人的需要的开放性,决定了人之趋向未来的本性,而这恰是人类之所以进行超前认识的根本原因,是超前认识产生和发展的最终根据。超前认识这一人本主义规定表明,对超前认识的确认不能仅限于对现实世界的未来可能状况的事实性的知性预测,而应立足于对人类自身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终极关怀。超前认识不仅属于知性范畴,它不仅要回答“世界是什么”的问题,而且也要回答“世界应该怎样”、“人应该怎样”的问题。这样,对超前认识的确认就离不开对人的需要、价值、理想、愿望等的人本学意义上的追问。

      二、超前认识的本质

      超前认识,作为人类认识形式之一,与其它一切认识具有共同的本质——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不管人的认识是多么复杂,认识的本质都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反映。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一方面强调认识对客观世界的依赖性,主张一切观念都来自经验,同时又明确承认,认识具有能动性和创造性。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看来,反映性与创造性是认识的两种属性,二者相互联系、相互包含、不可分割。一方面,反映是创造性的反映,反映中包含着创造;另一方面,创造是反映中的创造,是在反映的基础上进行的创造。

      超前认识,作为人类认识活动的特定形式,具有特殊的认识对象及认识关系,这使得超前认识本质上具有不同于一般认识的特殊规定性,即它是突出地体现了人类认识的目的性和创造性特征的能动反映。超前认识是主体立足并超越当前现实而对事物未来发展变化的一种前瞻性的认识。相对于现实来说,未来仅是一种趋势或可能,是现实未来发展的各种可能性的综合,其中既有好的、合乎主体需要和利益的可能性,也有不好的、有违主体需要和利益的可能性。要实现科学合理的超前认识,主体不仅要在现实的规律性认知的基础上对未来的各种可能性进行提前反映,而且还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将自身的需要、目的、能力、本质力量等自觉地融入各种可能性的分析、比较、权衡和抉择的认识过程中,力求实现对最符合主体生存和发展需要的可能性的观念占有。可以说,超前认识是未来事物和人类未来活动及其结果的观念存在形式,它本质上是主体对事物未来发展变化的诸多可能性的能动反映,并突出地体现了人类认识的目的性和创造性特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