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价值论研究:特点与问题

作 者:

作者简介:
马俊峰,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副教授。邮码:100872。

原文出处:
文史哲

内容提要:

中国的价值论研究是与思想解放、改革开放运动同步进行的。中国价值论研究的特点是:理性化;注重实际,注重物质生活实践;强调事实与价值的统一;突破心理学主义倾向,立足于社会历史和文化思想史发展的宏观视野进行研究。中国的价值论研究存在的问题是:一定程度的教条化倾向,实证性研究的薄弱和不足;认识论色彩较浓,尚未构建出价值论独特的研究角度和方法论体系;对人的价值的研究比较薄弱。


期刊代号:B1
分类名称:哲学原理
复印期号:2000 年 0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当代中国的价值论研究,始于80年代中期,10余年来,经同道们的辛勤耕耘,已取得了很可观的理论成果,对哲学对社会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中国的价值论研究表现出自己突出的特点,也有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

      中国传统哲学向来重视社会人文义理研究,以善统真,以完善人格治国安民造福天下为学人们求知的极致。近代以降,受西方科学主义思想和坚船利炮的影响,学人们反思传统的缺失,重心向科学方面迁移。本世纪初经“五四”新文化运动和20年代的“科玄论战”,科学派主张取得了广泛传播,重人文意义的传统一蹶不振。解放后,中国大陆思想界运动频频,主旨是批判唯心论确立科学的唯物论,但由于把思想学术问题混同于政治和立场问题,更由于对唯物论的片面理解,又借着“科学的世界观”的名义强令推行,造成了很严重的恶果。“文革”结束,随实践标准问题的讨论,破除迷信和教条,开始从多方面总结反思“文革”的成因和教训,思想理论界才逐渐活跃。当代中国的价值论研究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和起步的。

      中国的价值论研究与思想解放、改革开放运动同步进行,但它作为一种哲学思潮,毕竟以反思批判先前的哲学思想材料和观念作为前提,以现实生活中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为基础。第一,它不满并批判先前哲学中流行的“唯客体主义”、“规律至上”和“目中无人”的直观唯物主义的倾向,呼应了重视人道主义和人的异化研究的潮流;第二,它批判既往把主体当作主观、害怕陷入主观主义而尽量避免研究主体强调主体性的观念,强化和深化了对主体尺度、需要、能力、目的、权利等主体性问题的研究;第三,它反对以往主要是从认知角度片面理解认识、以至片面理解包括艺术审美活动和道德活动在内的整个观念活动,只强调要达到真理要服从真理的偏颇性,突出了主客体关系的复杂内容与主体的价值观念和评价的重要性;第四,它反对一个时期盛行的对真理、客观规律、科学的世界观理论的教条化、绝对化的理解和统一意志、统一思想的绝对主义文化主张及运思倾向,着力阐明价值的主体性、多样性和价值观念的多元性,并力图为思想宽容和各种学术观点的平等争鸣提供论证;第五,它不满于当时流行的对实践地位性质和实践检验认识过程的粗糙简单的理解,着力揭示实践中固有的价值内容和属人为人的特性,实践发展与人的本质、人的需要不断丰富提升的内在关联,实践作为真理与价值辩证统一过程的历史性。以上诸点固然不能说全是价值论研究者提出的,实际上对多年流行的哲学观点的不满是许多学者的共识,但价值论的批判角度确实又是很新颖很有说服力的,其观点确实对人们有很大启发,因而得到相当程度的认同和襄赞。这是中国价值论研究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

      中国的改革开放推进了中国的现代化过程,特别是90年代初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之后,此一进程明显加速。从传统的计划体制下解放出来的人们,面对市场经济的大潮,一方面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由选择的权利和空间,另一方面又感受到了相当的压力和困惑。旧的价值观念体系和社会体制已然失效或瓦解,但新的规范、新的观念、新的体制尚未建立起来,于是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混乱和无序现象,出现了许多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和理论问题。同时,中国进入世界市场,其他国家的许多东西也涌入中国,中国既要与国际接轨遵循国际惯例,接受其他民族的影响,又要竭力保持自己的民族特色和社会主义性质,这也是一个两难选择。这种种现实问题使得上上下下都对价值和价值观念比较关注,需要理论家们作出解释和提出对策。价值论研究可说是适逢发展的机会,从而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和传播。

      中国价值论研究从实践检验真理时要涉及价值问题,进而追问价值认识与事实认识、真理与价值是什么关系开始,很快推及到价值的本质、价值的客观性、价值的主体性、价值的分类结构、价值观念的本质与结构、价值观念的多元性和一元性、价值与评价的关系、价值尺度与评价标准、价值判断和评价逻辑、人的价值及其特殊性、人生价值观选择与人权问题、个人价值与人类价值、中国传统价值论思想、西方价值论思想对中国的影响、价值论研究的方法论、价值论与认识论的关系,价值论在整个哲学中的地位,等等。在所有这些方面都有不同的观点在争论,显示出了很强的活力。到目前为止,已举行过4 次全国性价值理论问题研讨会,两次中日价值哲学研讨会,一些省市建立了价值论研究协会,中国价值论研究协会也正在筹备之中。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在全国各种报纸杂志上都有上百篇专题文章发表,已经出版了价值论方面的专著近30部和1部《价值学大辞典》,翻译著作也有10余部之多。 许多大学都开设了价值论课程,还培养了一定数量的价值论专业的硕士和博士。价值、价值观念已成为在各种书刊报章和人们谈论中出现频率很高的词汇。由此可见价值论思想在当代中国的影响。

      二

      当代中国的价值论研究虽然出现了许多不同的观点,有些争论亦很激烈,但从总体上看,基本上都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下进行的,其在立论基础、运思方式、话语特征和整体导向方面还是大同小异,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既区别于西方学界也不同于传统哲学的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理性化。对于价值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能不能予以分析研究,这是价值论能否作为一门学科存在的问题。西方一些学者将价值归结为情绪和情感,如艾耶尔;或将之视作是主体的兴趣所在,如佩里;或看作是一种无法定义无法规定的东西,如摩尔;或认为是先验的规范性存在,如舍勒、文德尔班。这种对价值的看法,或是直接公开否定价值论的存在权利,或是认定只能诉诸直觉和情感体悟来把握价值。这种观点被中国学者称为“非理性主义”,为我们所不取且予以反对。中国大部分学者认为,价值在本质上是一定对象(这对象可以是实在的物体如某种商品,也可以是非实在的观念性的存在如理想)的存在、属性、发展趋向与人的生存发展需要的一种关系,对象作为价值负载物,虽然形式多种多样变动不定,需要作为价值尺度尽管因人而异随时不同,但它们都是可以加以理性地分析和研究的。价值不同于人们对价值的评价,价值尺度也区别于人们的评价标准,一种事物对人到底有没有价值、有什么价值、有多大价值,与人觉得、认为它有没有价值,有什么价值、有多大价值,毕竟是不同的两回事。人们的情感、兴趣本质上是一种价值体验或价值评价,应该把情感兴趣与引起或造成它们的原因予以区别。非理性因素在人们评估价值时起重要作用,但在评价活动中,尤其是在人们的功利评价和学术评价中,理性的分析比较还是占着主导地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