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广大世界史工作者,在加强世界史基础课题研究的同时,自觉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提出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当作主攻方向,结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认真探讨世界历史发展的规律,总结世界各国发展的历史经验,认识和分析世界历史发展中的新变化、新问题以便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其中,世界各国在向现代化过渡中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是学者们关注的重要课题。本文不打算对“现代化研究”这一课题的总体情况作介绍(注:这方面文章请参阅林被甸、 董正华:《现代化研究在中国的兴起与发展》, 《历史研究》1998年第5期。), 只就近年来这方面研究的一些新观点提出来以飨读者。 一、工业革命与现代化 18世纪以来,英、法、美、德等资本主义国家先后通过“工业革命”走上现代化道路,这一课题曾是世界史研究的一个传统课题。“我国进入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后,世界史工作者从为我国经济建设服务出发,对欧美各国工业革命的研究兴趣又勃然高涨”(注:王章辉等:《工业社会的勃兴》,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页。)。重点集中在: 1.科学技术和教育对工业革命的推动。长期以来一直认为“工业革命”的技术发明几乎完全出自缺乏科学知识和教育的工匠之手,是所谓“经验主义”的胜利,科学和教育的作用极其有限或微乎其微(注:吴必康:《科学和教育与工业革命》,转引《工业社会的勃兴》, 第284页。)。对此吴必康指出:历史证明,工业革命是沿着科学和科学指引下的技术所开拓的方向前进,并得益于教育进步。没有科学和教育,一百多年的整个欧美工业革命便无从谈起。工业革命初期,科学和教育突破了千百年来脱离社会的诸种束缚,直接参与社会生产。科技知识和经济生活的需要逐渐渗入学校的教学,形成所谓“实科教育”(注:吴必康:《科学和教育与工业革命》,转引《工业社会的勃兴》,第296 页。)。主要是适应工商业阶级的实际需要讲授实际生活和经济生产所必须的实用知识。当时英国城镇中出现上百所技工学校,培训工业生产所需的技术工人;在科学与经济相结合的浪潮中,17—18世纪初一批国家科学院应运而生:如英国皇家学会(1662年)、法国皇家科学院(1666年)、德国柏林科学院(1700年)、俄国帝国科学院(1725年)。国家赋予他们的一个重要任务便是“注重可见的和有直接用途的工作”;科学教育事业一经与生产结合便对生产力发展产生巨大推动:创造出蒸汽机、内燃机和电力等新的生产工具和动力,革新旧的生产部门,建立新的生产部门……所以马克思曾精辟地指出,工业革命中的“机车、铁路、电报、走锭精纺机等等……是物化的知识力量”。 钱乘旦等人在其新著《世界现代化进程》中,仍强调了有“丰富生产经验的熟练技师和工匠”在英国工业革命中的作用,但也肯定了科学技术对工业革命的推动作用,同时还分析了英国运用科学技术的特点:即“实用性”。作者指出,英国依靠一系列重要的技术发明进入工业化,英国的发明多,应用广,传播快。这并非是因为英国人具有特殊的天赋,而是因为18世纪的英国科学活动实用性的特点。例如许多重大的科学技术发明首先在欧洲大陆出现,而在英国却最先得到使用,氯水漂白法、苏打制造法等等就是如此。这里关键得益于英国的社会环境有利于科学与生产的结合,即与英国的科学革命和教育改革有密切的联系(注:钱乘旦、 杨豫、 陈晓律:《世界现代化进程》, 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81页。)。研究现代化的世界历史经验证明:“任何一个国家要实现现代化,首先是要提高民族的素质,使民族充满活力,并为经济发展创造一个不断产生活力的环境”(注:李庆余、周桂银等:《美国现代化道路》,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30页。)。 而提高民族素质最重要的办法是发展科技教育事业。仅以德国为例,1950—1960年,其教育投资已占国家整个投资总额的10.7%—12.6%(注:肖辉英:《西德50年代经济奇迹探析》,《世界历史》1998年第5期。)。 学者们的研究对今天提供的有益启示在于:工业化的过程显示出,人类的竞争是从工业生产的竞争转化为智力的竞争;国家越来越意识到对科技教育投入的重要,而科技教育事业的发展又推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增强了国家实力。 2.开放体制与工业革命。欧美各国在开放型体制下取得的工业化进展也为欠发达国家提供了有益借鉴。王章辉等所著《工业社会的勃兴》一书指出:只有在社会开放的条件下,工业革命才能顺利完成。工业化进程要求拥有广阔的国际市场,即便是大国,国内市场比较大,也同样需要国外市场。由于生产要素秉赋的不同以及工业化过程各国资源条件的变化,通过对外开放,可以较好发挥自己的资源优势,并利用国际分工节省自己相对贫乏的资源;可充分利用国外先进技术来提高本国技术水平;通过与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刺激企业家的竞争意识,增强本国经济的活力(注:王章辉等:《工业社会的勃兴》,第12页。)。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工业革命中正是通过对外开放彼此提供了各自所需的原料、矿藏资源、粮食、机器,靠引进外资弥补了工业革命资金的不足。在英国发明蒸汽机和其他技术后,法、美、德、俄等国都先后加以借鉴和利用来发展本国生产,最终完成了工业革命,使各国的生产面貌和社会面貌焕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