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佛罗伦萨早期雇佣工人的历史地位

作 者:

作者简介:
尚祖琦 深圳教育学院 政史系 广东 深圳 518000

原文出处: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内容提要:

佛罗伦萨早期雇佣工人对于14—16世纪佛罗伦萨的文明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早期雇佣工人以其辛勤的劳动成为资本主义物质生产的实现者,同时也是文艺复兴物质基础的真正提供者;早期雇佣工人反抗剥削阶级的斗争推动了佛罗伦萨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进程。


期刊代号:K5
分类名称:世界史
复印期号:1999 年 12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 K546.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6425(1999)03—0102—04

      14至16世纪佛罗伦萨的历史是意大利也是欧洲封建社会史册上十分光彩夺目的一页;资本主义生产最先萌芽,资产阶级民主政体初具雏形,文艺复兴的号角声由此传遍西欧。在这一时期,以人文主义为思想旗帜的早期资产阶级正朝气勃勃,对历史前进发挥着“非常革命的作用(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53 页。)。但是,唯其如此,在研究佛罗伦萨这段时期历史时,人们往往忽视了问题的另一个更重要的方面: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在私有制社会中,无论生产关系处于上升阶段,还是走向衰落,从事物质生产的劳动人民总是历史的主要创造力量。本文主旨在于阐述佛罗伦萨早期雇佣工人在物质生产、社会财富积累以及政治体制演变中的历史地位。

      一

      在早期资本主义生产发展过程中,资产阶级突破封建行会束缚、组织手工工场生产的客观作用,毫无疑义是具有进步意义的。但是,许多有关著述把注意力仅仅放在个别工商企业主、银行家的活动上,忽视了劳动人民实现社会生产的作用,从而把资本主义萌芽的历史描述成资产阶级开拓事业发展生产的历史。14至16世纪佛罗伦萨资本主义萌芽的主要标志——纺织业手工工场的发展表明,早期雇佣工人从劳动人手、技术、产品质量与数量上,奠定了佛罗伦萨资本主义生产繁荣的基础。他们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实现者。

      该时期佛罗伦萨纺织业雇佣工人已成为社会直接劳动者的主体。据维兰尼编年史资料,在纺织业最兴旺的14世纪30年代,佛罗伦萨共九万居民,其中以生产呢绒为生者有三万,占居民总数33%。16世纪末期,佛市纺织业走向衰落,但在七万居民中,仍有二万人以生产呢绒为生,占总人口的27%(注:罗洛娃《16世纪下半叶至17世纪上半叶佛罗伦萨工业状况》,载《中世纪》第二十三期,莫斯科1961年版,第168页。 )。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统计并未包括丝织业的雇佣工人在内。16世纪从事丝织生产的雇佣工人达一万三千名,占七万总人口的18%(注:罗洛娃《16世纪下半叶至17世纪上半叶佛罗伦萨工业状况》,载《中世纪》第二十三期,莫斯科1961年版,第180页。)。14 世纪丝织业工人数量不详,估计少于此数,因为佛市16世纪丝织业比14世纪更为发达。

      另外,上述统计并未包括以纺织生产为副业的郊区农民,他们实际上也是雇佣工人的一部分。意大利纺织工场是分散型与集中型相结合的早期工场手工业。其中分散型手工工场很大一部分指的是郊区农民家庭手工业。16世纪美第奇呢绒公司帐书记载,完成纺毛工序的全是郊区农民。(注:罗洛娃《15世纪后半期至16世纪佛罗伦萨经济结构》,载《中世纪》第八期,莫斯科1956年版,第224页。)此外, 丝织业中的蚕茧加工、纺线工序也是由农村家庭手工业完成的。因此,马克思说:“农村副业构成工场手工业的广大基础。”(注:马克思《资本主义生产以前各形态》,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55页。)

      值得注意的是,在佛罗伦萨纺织业雇佣工人中,城市妇女占有相当的比例。她们是雇佣工人的家属,被贫困驱赶到劳动力市场。城市妇女从事的纺线与织布工作是工序中人数最多的二个部分。因此,她们在纺织业工人中所占的比例十分可观。意大利史学家多林曾不无道理地指出,14世纪70年代以前,佛市从事呢绒业的妇女多于男子。他称这部分妇女为“家庭无产者”。(注:鲁琴堡《14世纪初至15世纪意大利工人运动》,莫斯科1958年版,第60页。)

      14世纪初,佛罗伦萨传统中世纪行会仍保存14个,但其成员人数总和仅有二千至二千五百(注:约翰·姆·内捷姆《14世纪的行会共和国》,载《美国史学评论》第84卷,第一册,约纽1979年出版,第59—60页。),把学徒帮工计算在内,不超过一万人。因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14至16世纪佛罗伦萨纺织业雇佣工人是社会劳动者主体。他们的活动是劳动人民创造历史的集中体现。同时,他们庞大的劳动队伍是佛市纺织业生产的首要保证。

      佛罗伦萨纺织业雇佣工人掌握了当时欧洲先进的技术和工具,从而使产品质量过硬,名驰遐迩。首先,他们在技术专门化的基础上实行了细致的分工。当时呢绒生产分成为二十多道工序。1548年至1551年美第奇呢绒公司有54名织工、5名整经工、25名精纺工, 此外为它工作的还有赶毡工、剪毛工、粗梳毛工、精梳毛工、砑光工、洗毛工、拉毛工、压毛工等。(注:鲁琴堡《14世纪初至15世纪意大利工人运动》,莫斯科1958年版,第34页。)其次,佛市纺织业雇佣工人与当时先进的生产工具结合在一起。14世纪当欧洲其他国家纺织业尚处于落后的立式织机时代时,佛市织工已普遍使用先进的卧式织机。其三,在个别工序的操作中,佛市工人掌握了领先于欧洲的技术。因此佛罗伦萨(意大利中北部其他城市亦然)的纺织品在整个欧洲竞争力最强,并且远销东方各国。呢绒产品中鲜红色的“斯卡尔特”、丝织品中光泽耀眼的“拉希”、轻而透明的“麦辛”是当时名驰世界的产品。15世纪佛罗伦萨每年通过威尼斯向东方运去一万六千匹呢绒(注:罗洛娃《15世纪后半期至16世纪佛罗伦萨经济结构》,载《中世纪》第八期,莫斯科1956年版,第 214页。)。在14世纪至15世纪欧洲其他国家如英国、尼德兰的粗制呢料纷纷送到意大利加工。

      佛罗伦萨纺织业雇佣工人的劳动成果不仅从质量上,而且从数量上也可以得到充分说明。

      14世纪30年代,佛市呢绒年产量是八万匹,同时期英国呢绒全国年产量(五千匹)不过是其十六分之一。虽然16世纪呢绒产量有所减少,但整个纺织业并没有完全衰落,因为这个时期丝织业的产量相应增加了。1472年佛市共有八十三家丝织工场,1561年则增加到九十一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