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文化与中美洲文明

——试论史前泛太平洋文化的传播

作 者:

作者简介:
许辉(Mike Xu),美国得克萨斯州基督教大学(TCU)助理教授、博士。

原文出处: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内容提要:

史前中美洲与中国商周时期究竟是否存在某种文化联系,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们曾对此课题有所关注。由于历史和客观条件的限制,泛太平洋中国与中美洲文化对比研究没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和深入探讨。本文通过对两者的历史年代、文物、宗教、文字符号及遗传基因等方面的对比介绍,揭示史前太平洋两岸文化的相似和相同绝非偶然。加强这一课题的研究,对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期刊代号:K5
分类名称:世界史
复印期号:1999 年 10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几个世纪以来,世人一直认为,在冰川期后期,东北亚的先民跨过白令海峡大陆桥来到了美洲新大陆。这些“未开化”的蒙古种人靠打猎采集生存繁衍数万年,在西班牙人(公元16世纪)来到美洲之前,从来没有达到过高度的文明社会(注:400 年前由西班牙传教士阿科斯塔提出的这一理论流传至今,信徒甚多。)。这种认识已越来越受到近年来科学研究及考古新发现的冲击和挑战。

      近几十年来,中美洲的考古学家发现,与中国古代商末周初同期(公元前1200年前后),在现今墨西哥东南及危地马拉附近的中美洲(注:中美洲(Mesoamerica)文化并非是一种地理概念,而是文化范畴。 它是以墨西哥东南角为中心,向南扩散至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北至美国境内的新墨西哥、亚利桑那、得克萨斯、科罗拉多、加利福尼亚等地。这一文化圈享有相同文化习俗、宗教理念和艺术风格。在美洲大陆从北到南的众多印第安文化中,唯有中美洲文化最高,文明史最悠久。)突然崛起一支新文明。该文明一开始便具有强烈的政治及宗教势力、高度的社会体系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其影响力遍及中美洲、北美洲和南美洲,给以后的历代印第安文化打上了不可磨灭的烙印。专家们把该文明列为世界最早第五大文明,并把中美洲的母系文明命名为“奥尔梅克文明”。然而,奥尔梅克(注:奥尔梅克(Olmec)的原意为橡胶人。 当地阿兹特克人有关于先人在墨西哥南部种植橡胶树的传统,他们叫那些种植者为橡胶人,当地的土语就叫奥尔梅克,以后专家们用奥尔梅克来称呼三千年前的古文明,该文明的本名目前还不得而知。)文明来去不明,它的起源之谜使专家们感到困惑万分。

      美国耶鲁大学著名中美洲专家麦可·寇(Michael D.Coe )最近指出:在所有的早期古文明中,最令人着迷的应当是中美洲的奥尔梅克文明。经过几十年的考古发掘和研究,专家们几乎不能对最基本的奥尔梅克文化下定义,这真是令人惊讶!人们对奥尔梅克的基本问题认识不一,争论此起彼伏,研究进展缓慢甚至倒退。然而,正常的科学研究不应该如此。 我们不禁自问:奥尔梅克研究究竟为什么这样困难? (注:[美]麦可·寇(Michael D.Coe):《中美洲考古》, 见《奥尔梅克世界——教仪与统治》,普林斯顿大学1995年版。)

      50多年来,世界上有关学者一直对美洲文明的起源之谜争执不休。他们当中以哈佛学者艾克荷姆(注:[美]艾克荷姆(Cordon Ekholm ):《泛太平洋联系》,见《新大陆的史前人》,1964年版。)、美国国家博物馆的麦格斯(注:[美]贝蒂·麦格斯(Betty Meggers ):《中美洲文明的泛太平洋起源》,《美洲人类学家》,77:1~17, 1975年版。)、法国学者吉尼斯(注:[法]吉尼斯(Joseph de Cuignes):《史前中国人航行美洲》,1761年版。)、墨西哥专家科瓦鲁比亚斯(注:[墨]科瓦鲁比亚斯(Miguel Covarrubias):《墨西哥南方》,1946;《墨西哥与中美洲的古代艺术》,1951年版。)以及英国剑桥的李约瑟(注:[英]李约瑟(Joseph Needharn):《泛太平洋的回音和实证》,世界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等为代表的“文化传播派”认为,亚裔移民和探险家早在哥伦布之前就到达了美洲,使新大陆的宗教、艺术、天文、建筑蓬勃发展,形成美洲历史上的第一个文明社会。然而被称为美洲研究主流的“传统派”则反唇相讥,不愿承认美洲文明与亚洲有缘,强调奥尔梅克文化土生土长,是当地印第安人“自力更生的体现”(注:美国《世界新闻与报道周刊》1996年11月4日。)。矛盾的是,寇教授以上所发的感叹显示出,传统派在否认外来影响的同时,也无法解释奥尔梅克起源之谜。反之,文化传播派认定外来文化的存在,但也没能提供充分的实证来回应传统派的反驳。

      

      奥尔梅克中心圈

      一般来说,当今学术界有关中美洲母系文明起源的假设可归纳为以下四种,这是由美国学者查尔斯·维克(Charles R.Wicke)提出的:

      1.墨西哥国家博物馆前馆长卡索和美国的寇教授坚持认为,墨西哥东南维拉克鲁斯及塔巴斯科为起源地(公元前1100年至公元前400 年)。因为他们认为该地区具有河流文化背景,属最成熟的文明形成条件。反对者提出最成熟的地区并非一定是起源地。

      2.墨西哥考古元老皮纳·陈教授(注:[墨]皮纳· 陈 ( PinaChan):《奥尔梅克——中美洲的母系文明》,1989年版。)认为墨西哥中部高原地带的莫莱洛斯为起源地(公元前1200年至公元前800年),因为那里的陶制品工艺最好。他认为人类早期文明起源和发展的重要标志就是陶工艺。反对者认为证据不够,说服力不强。

      3.墨西哥人类学家科瓦鲁比亚斯主张墨西哥西部太平洋沿岸地区为起源地(公元前1200年至公元前900年), 因为在小范围内奥尔梅克艺术形式出现得最早。但寇教授表示反对,他不同意人类文明从小范围发展成大文化圈的说法。

      4.美国的艾克荷姆教授却推测是亚洲,特别是青铜时代的商朝为起源地(公元前1200年左右),因为太平洋两岸同时期拥有类似的艺术风格和宗教意识。主流派在不了解亚洲文化的前提下,断然否决艾克荷姆的论点。

      中美洲专家的所有提法都有各自的道理,但受到专业和传统的局限。笔者在1996年曾提出,把以上四个假设联系起来,然后将其顺序颠倒一下,这就形成了比较全面而有逻辑的推理:

      1.中美洲文明的起源与商周文化有关联(公元前1200年);

      2.墨西哥西海岸是文化传播的登陆点(公元前1200 年至公元前900年);

      3.母系文明从西海岸至中部高原地带,再发展到东南沿海,形成一个新文明(公元前1200年至公元前800年);

      4.该文明向整个中美洲扩散传播,影响根深蒂固(公元前1100年至公元前400年)。

      中美洲与亚洲究竟有什么文化关系?过去100年来, 许多中国学者如郭沫若、董作宾、邓拓、贾兰坡、凌纯声、徐松石等经常提起古代中美洲与亚洲的渊源关系,包括大陆桥移民、殷人东渡、徐福跨洋、慧深赴扶桑国、东南亚与美洲习俗等等,都曾是前辈的热衷专题。赵复三最近认为:由于历史和客观条件的限制,中国与中美洲的对比研究,特别是古代中美交流史方面仍然存在空白。随着世界文化交流日益增进和科学技术水平飞跃提高,更多有力的证据将逐步展现在世人面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