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D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2677(1999)03—0117—(05) 经过二战的战火考验,苏联作为一个政治、军事强国在欧洲崛起以及欧亚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的出现和影响的增强,成为了资本主义世界的心腹大患。面对这种形势,经过二战实力被严重削弱的英国,认为必须借助美国的力量,才能领导西欧,对抗苏联,以及继续控制其统治下的殖民地,以保持英国的大国地位。因为战后的美国军事、经济力量大为增长,“如果没有美国的参加,就没有哪一个国家对付得了俄国。”[1](P116)因此,战后英国工党企图以美国为靠山, 建立英美“特殊关系”,重振大英帝国昔日的雄风。美国准备通过扶持英国,让英国出面组织西欧对抗苏联,也有意支持这一“特殊关系”。但是在这种“特殊关系”掩盖下,美国要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必然同英国企图恢复国际地位、保持海外殖民地的政策发生矛盾。本文拟就英美特殊关系时期的矛盾作一探讨,以阐明英美各自的利益所在及其外交政策的实质。 一 “实质上存在的英美联盟是1945年以后俄国和西方列强之间的冷战的主要因素。”[2]由于英、美在“反共”的目标上是一致的, “冷战”开始,英、美“特殊关系”建立。为了对付苏联,美国在经济上实施了马歇尔计划,在军事上力图加强西欧的防务,以完成对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战略包围。在加强西欧防务问题上,美、英都认识到有必要建立地区性军事组织,但在如何加强西欧防务问题上双方却充满了矛盾。 首先,从布鲁塞尔条约的签订到“北约”的建立过程看,美英存在争夺西欧控制权的矛盾 战后的西欧,既要重振经济,又面临着美苏两国在欧洲的全面对峙。西欧各国从维护本国利益出发,都希望联合自保,而英国想假借美国的力量充当西欧联合的牵头人。美国看准了英国想充当西欧盟主却又力不从心的窘境,估计到英国在推动西欧联合方面能起到其他国家无法代替的作用。因此,英国提议建立西欧联盟时,美国当即在原则上表示“支持”和“援助”, 准备等英国把西欧组织起来以后再加以控制。 1948年3月17日,英、法、比、荷、卢五国代表签署了布鲁塞尔条约。然而,英国外交大臣贝文却认为“布鲁塞尔条约只不过是尚未建成一个包括美国在内的集体安全体系之前的一个过渡性措施。”[3] 贝文多次请求美国在欧洲防务上承担义务,以确保西欧安全,企图在美国支持下再次充当盟主。这从1948年3 月英国内阁会议提出的“我们应该利用美国的援助来获得时间,但我们的最终目标是西欧国家在美国和苏联之间能够保持独立的地位。”[4] 美国对英国在布鲁塞尔条约中占显著地位不满意,从对付苏联出发,美国感到有必要扩大这个组织。杜鲁门说道:“为了替欧洲的抵抗和复兴的意志打气,必须做更多的事情。”[1](P288)在美国的奔走下,1949年4月4日,美、加、英、法等12国签署了《北大西洋公约》。美国利用西欧国家对美国依赖的心理,从英国手中夺走了“北约”的领导权,成为“北约”的实际控制者。英国企图充任西欧“领头羊”的愿望落空。正如英国外交大臣贝文在签字后承认“与美国共事是一种冒险”,可能被迫“对美国的主张作某些勉强的让步”[5](P53)。 其次,在“北约”内部,英美也存在矛盾。尽管北约的建立是英美从军事上遏制苏联,但英国为保卫自己的利益同美国仍发生了一系列的争执 第一,地中海舰队指挥权的归属问题。对于英国来说,控制地中海是保证从直布罗陀到苏伊士运河这一海上通道的关键,是英国控制中、近东殖民地的保障。而美国认为这一地区对美国的战略“有最重要的意义”,因而假手“北约”把地中海地区“北约”国家的海军力量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直接由美国统率“北约”地中海舰队。对此,英国采取了强烈的反对立场。美国被迫同意任命英国人为地中海海军力量总司令,然而美国却拒绝把自己在地中海的舰队交给英国人指挥,美国还有权指挥大西洋的英国舰队。美国把英国置于被领导的不平等的地位,英国政府理所当然地对美国的专横感到愤懑。第二,在接纳土耳其和西班牙加入“北约”的问题上,英美也产生了矛盾。英国主张土耳其参加在英国领导下的中近东国家集团,美国则认为应让土耳其直接加入北约,以便排斥英国对土耳其的控制。1955年,美国打算吸收西班牙加入北约,英国考虑到西班牙加入北约会巩固美国在地中海的地位,威胁英国的利益,因此英国始终抗拒美国吸收西班牙加入“北约”的建议,直到英美“特殊关系”结束。 再次,英美在西欧防务问题上的分歧还表现在核武器的发展问题上 战后,杜鲁门总统宣布:美国将在原子情报的扩散和原子弹制造方面都保持垄断,企图利用核垄断迫使盟国屈服其意志,阻止它们发展独立的核力量。针对这种情况,早在1947年1月, 英国就秘密作出了制造原子弹的决定。1952年2月26日,英国制成第一颗原子弹。1957年5月19日,英国又成功地爆炸了一颗氢弹。邱吉尔认为,英国制造原子弹可以“提高英国与美国交往时的外交地位”[6]。从此, 英国不顾美国的反对,暗中坚持发展独立的核力量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