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国史研究的现代化取向

作 者:

作者简介:
周辉荣 1975年生,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九八级研究生。北京,100875

原文出处:
史学月刊

内容提要:

90年代,中国学术界对现代化的研究出现了一个“美国热”(罗荣渠先生语),涌现出了一批探讨美国现代化历程的著作。这些著作都力求以现代化的新视角、新方法去重新构架和发现美国史。其中许多成果是富有启示性的,也是很有建树的。本文主要就这些著作所体现出的中国美国史研究的现代化取向进行综合评论(注:本文主要评论的著作有,张少华著:《美国早期现代化两条道路之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李庆余、周桂银等著:《美国现代化道路》,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洪朝辉著:《社会经济变迁的主题——美国现代化进程新论》,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何顺果著:《美国边疆史——西部开发模式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以下提到著者之作,除特别注明外,均指上面提到的书,为行文方便起见,不再重复。)。


期刊代号:K5
分类名称:世界史
复印期号:1999 年 05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一

      什么是现代化?这是首先必须搞清楚的问题。对于现代化这一概念的理解,众说纷纭。至于中国美国史研究学界,对其界说也不尽相同。罗荣渠先生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有一个概括,将其分为四种:

      第一种认为,“现代化是指近代资本主义兴起之后的特定国际关系格局下,经济上落后国家通过大搞技术革命,在经济和技术上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历史过程”(注:罗荣渠著:《现代化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9-11页。)。

      第二种认为,“现代化实质上就是工业化,更确切地说,是经济落后国家实现工业化的进程”(注:罗荣渠著:《现代化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9-11页。)。如洪朝辉指出:“美国现代化是美国农业社会走向工业社会的历史过程。”(注:见洪朝辉:前引书,第1页。)它强调了工业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把它作为现代化实现的基本条件。

      第三种认为,“现代化是自科学革命以来人类急剧变动的过程的统称”(注:罗荣渠著:《现代化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9-11页。)。罗荣渠先生即持此种观点。他认为,现代化是从英国工业革命以来,在现代工业生产力推动下,世界各国经济依次起飞与增长,并带动社会政治、思想、文化等各个领域的整体社会变迁,从而实现从传统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大转变的过程(注:见张少华:前引书,第5页。)。

      第四种认为,“现代化主要是一种心理态度、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过程,换句话说,现代化可以看作是代表我们这个历史时代的一种文明的形式”(注:罗荣渠著:《现代化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9-11页。)。

      以上四种概括是最基本的,还有一些学者的看法是其中某些观点的综合。如李庆余等认为:“所谓现代化,概括地说,就是借助最新的技术与生产形式创造财富,并通过日益合理的体制分配财富的过程。”(注:见李庆余、周桂银等:前引书,第1页。)在这里,现代化主要有“三个主体对象”,即“财富、权力、价值”(注:见李庆余、周桂银等:前引书,第1页。)。它基本上是第一种和第四种观点的嫁接,一方面强调了技术和财富的发展和积累,另一方面又强调了价值观等的发展与进步。显而易见,这样理解的现代化,在逻辑上是略显单薄的。现代化研究是一门跨学科、跨国界、甚至跨时代的学科,如果仅“三个主体”就能一言以蔽之的话,那么这三个主体该是多么难以抉择。

      很显然,在四种基本的看法中,第一种从“政治立论”的角度去考察;第二种则是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去考察;第四种从社会的角度去考察,这些都是有益的探索。而相比之下,第三种看法要全面得多,它可以说涵盖了其余三种,而以工业化历程为现代化的重心。笔者以为,这种看法才是现代化的真正内涵。现代化研究包括了经济学、政治学、历史学、人类学等许多领域,它应该是一门视野开阔的学科,而不仅仅局限于某一个或几个点。

      对现代化这一概念的理解是理解现代化取向的基础。什么是现代化取向呢?它应该是一种崭新的视角和方法体系。尽管由于学者们对现代化概念的理解不同,他们研究的重点和理论构架也不一样。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即他们都力图使用现代化这一新视角。笔者以为,这种新视角至少有两个特点:

      其一,它是一种发展的眼光。战后世界经济形势的日新月异,国际竞争的日益激烈,把发展问题推到了各国面前。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力图壮大自己,把握住未来的主动权。在这种形势下,历史研究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它要求不再像以往那样就事论事,推导简单的因果关系,而是采取更积极的、更有建设性的方式看问题。

      其二,它是一种整体意识。这不仅指横向的,也是指纵向的,即它不仅涉及和影响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也是指过去、现在、未来的整个历史时间,且囊括了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国家和地区。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把研究的目光投向世界,在这一大视角下去看研究的问题,这样才能说是更符合现代化新视角的。

      从以上两点来看美国史研究的新作,可以发现,学者们把握程度各不一样。有的比较到位,比如洪潮辉在书中谈到了殖民经济、奴隶经济、美国政府功能等八大问题,作为影响美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因素。他把这些因素放到了美国经济现代化的历程中去看,从而找到了它们对于美国历史发展的重大作用和深远影响;同时,又不是孤立地看这些因素,而是探索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涉及了美国社会从殖民地一直到本世纪前期的各个方面的问题,包括了经济制度、贸易、交通、科技、宗教、教育、社会运动、土地管理体制、立法、政府等许多方面。相对来说,有的著作并不完全体现这个取向。比如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编《美国现代化历史经验》一书中,虽然指出了“一个国家的现代化,是指其社会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以经济的巨大发展为基础,在历史的时空坐标上所实现的全面、深刻而连续的变革”(注:见该书第1页,东方出版社1994年版。),但在编书的过程中,却反映出对现代化取向把握得不准,主要是把一些与之关系不大或毫无关系的文章收进去了。比如,《冷战对美国社会的影响初探》一文,它讨论的冷战是二战以后的情况,估且不说此时美国是否已经完成了现代化,其实文章本身根本没有提及冷战与现代化的任何联系。

      总之,现代化取向是美国史研究中的一个新的视角,正确把握住这个视角必将对史学研究产生广泛深远的影响。

      二

      运用现代化研究的新视角对美国史进行研究,就必须考察其现代化的总体过程、分期、特点以及它的影响等问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