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者关于以色列问题的研究

作 者:

作者简介:
张倩红 西北大学中东所博士生、副教授。

原文出处:
世界历史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K5
分类名称:世界史
复印期号:1999 年 04 期

关 键 词:

字号:

      近十多年来,随着中国和以色列之间经济文化事业的交流与发展,特别是1992年1月两国正式建交之后,中国学术界掀起了研究以色列的热潮。据初步统计,80年代中期至1997年底,国内各类期刊上发表的介绍、研究以色列的学术性文章已达70余篇,各出版社出版的有关以色列的著作已超过50本(其中译著约20本左右)(注:关于论文与著作的统计仅限于当代的以色列国家,不包括犹太历史、文化宗教诸方面的内容。),内容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军事、外交等各个方面,其中关于以色列政治、经济及军事的研究著述较多,并达到了一定的学术水平。

      一、关于以色列政治的研究

      以色列的政治问题,是我国学者较为关注的研究课题。其研究,主要集中在政治体制及其特点,以及选举制等方面。

      由阎瑞松主编的《以色列政治》(该书是国家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八五”规划项目)一书,以生动的笔墨、翔实的史料、清晰的思路勾划了47年(1948~1995年)来以色列政治体制、政党地位及政局演变的曲折历程,是一本专门研究以色列政治的专著。作者认为,以色列虽然实行的是西方式的议会民主制,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互相制衡,但“三权分立的界限尤其是立法权和行政权之间的界限不如美国分明。政府在法律上享有很广泛的权限,它甚至可以控制和领导议会。政府有权决定议会的议事程序。政府按事情的轻重缓急向议会提交议事程序,一般情况下,议会就按此程序来安排工作。以色列主要法律的议案都由政府提出,几乎独占了立法的创始权”(注:阎瑞松:《以色列政治》,西北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36-37页。)。因此,从理论上讲,以色列政府与其他议会民主制下的政府相比,拥有了较大的权力,但在实际的运作过程中,由于历届政府多为矛盾重重的多党联合政府,从而大大削弱了政府的行政权力。韩小兴指出:“以色列的历史短,人口少,政治结构相对来说不算复杂,但是它的政治史、意识形态、社会结构和统治层的构成在世界范围内也是很奇特的”(注:韩小兴:《以色列统治层的结构与特点》,《西亚非洲》,1987年,第5期。)。他在详细分析以色列统治层的构成状况(包括主要政党的领导成员、大部分议员、政府高官、高级将领及以色列总工会书记处成员五种力量)后,把该统治层的特点概括为:主要政党势力大、军方有影响、较稳重而又蕴含危机、受制于某些官方机构等。由徐向群、余崇健主编的《第三圣殿——以色列的崛起》(该书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研究课题)一书,在全面、系统而又深刻地对以色列政治研究分析后指出,以色列的政治制度不仅在中东而且在整个亚洲都是很独特的,其特点表现如下:第一,真正的全民选举,从而增强了选民的公民意识;第二,真正的多党制,任何执政党都无权剥夺反对党的执政权;第三,实行法制,任何人不得享受特权;第四,军队是全民所有的、整个国家的工具,不为任何个人利益和集团政治服务(注:徐向群、余崇健主编:《第三圣殿——以色列的崛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5年版,第154-156页。)。杨曼苏也指出,“以色列的政体与欧美国家并不完全相同,它有自己很突出的三个特点:没有宪法,纯粹的比例代表制和党派林立。”(注:杨曼苏主编:《以色列——谜一般的国家》,世界知识出版社1992年版,第98页。)

      关于比例选举制,雷钰认为,比例选举制是以色列社会政治生活中一个至关重要、影响全局的问题。比例选举制最大的优点是能够更充分、更正确、更忠实地反映公众舆论,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扬以色列的议会民主。比例选举制使以色列避免出现一党专制的局面,为各政党从事广泛的社会经济活动提供了条件。因此,这一制度的合理性与优越性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比例选举制也有许多不足之处,对国家的社会政治生活产生了极其严重的后果,具体表现在以下四点:第一,比例选举制使以色列国内党派林立,反映少数人利益的小党充斥于政坛;第二,由于议席过于分散,严重妨碍了国家议会机制的正常运行;第三,比例选举制使联合政府十分脆弱,内阁危机频仍,从而削弱了政府的职能;第四,比例选举使候选人与选民相脱离而不受其监督,其结果是选民并未能直接参政。为此,对比例选举制进行合理的改革是极其必要的(注:雷钰:《以色列比例选举制的利弊分析》,《西亚非洲》,1993年第2期。)。

      另外,关于以色列政治阵营与政党方面

      阎瑞松认为以色列建国后,随着内外形势的变化,各派政治力量的消长,三大阵营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深刻变化,建国后的发展趋向是:“工人阵营的影响由强到弱,工人阵营最大的政党以色列工党由执政而在野;中产阶级的影响由弱到强,中产阶级最大的政党集团利库德由在野而执政;工人阵营与中产阶级阵营达到势均力敌,曾一度联合执政,‘轮流坐庄’;宗教阵营虽仍然是联合对象,但它对政治的影响日益增强并向右转”(注:阎瑞松:《以色列政治》,第50页。)。在对以色列政党研究方面,徐向群把以色列的政党分为民族主义政党、社会民主政党、宗教政党及左翼激进政党四类,并指出了各类政党的发展态势是:“两大党团争雄,社会民主政党略占优势,民族主义政党积极扩充实力;宗教政党仍然起着‘四两压千斤’的作用,在两大党团的争夺中,寻找自己最有利的地位;共产主义政党由于种种原因力量消弱,与其他左翼政党结成联盟,以求发展”(注:徐向群、余崇健:《第三圣殿——以色列的崛起》第166页。)。

      二、关于以色列经济的研究

      (一)以色列经济发展的道路与特点

      中国学者普遍认为,以色列经济是在人口少、面积小、自然资源匮乏、国防开支巨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经济发达的标志是:国民生产总值增长快、产业结构变化大、社会繁荣程度高。因此,以色列发展经济的战略与策略,自然就成了中国学者探讨的热点,其研究成果可综述如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