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文化研究与近代中国社会

——对近年美国有关研究的述评

作 者:
王笛 

作者简介:
王笛,1956年生,博士、助教授。美国得克萨斯A&M大学历史系

原文出处:
历史研究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K3
分类名称:中国近代史
复印期号:1999 年 1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1985年,美国加州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由姜士彬(David Johnson )、黎安友(Andrew Nathan)和罗斯基(Evelyn Rowski)等合编的一本名为《晚期中华帝国的大众文化》的论文集(注:David Johnson ,Andrew J.Nathan,and Evelyn S.Rawski,eds.,Popular Culture in Late Imperial China(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85).这里需要说明的是, 美国历史学家在研究中国社会和文化时,常常喜欢用“晚期中华帝国”(late imperial China )这个概念,特别是文化是一个长期缓慢演变的过程,因此这个概念的使用便更为频繁。在一般情况下,“晚期中华帝国”是指从宋到清这样一个长期的历史阶段,而且更多的是指明清时期。而本文所讨论的近代中国的大众文化,也常常不可避免地向前延伸到17、18世纪。),预示着在美国历史学家中研究中国大众文化史的群体已初露端倪。十年来,此一课题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恐怕可以说继近代中国城市研究热之后,大众文化在今后相当一段时间都会是美国的中国史专家所热衷的主题。虽然这个进展稍迟于美国史学界对于欧美大众文化史的研究,然对大众文化的认识却基本上经历了相似的过程,即由过去对大众文化的三分偏见和否定态度转变到试图揭示其深刻的社会和政治意义上来,本文力求从不同角度对最近相关的重要研究做概括的考察。

      一、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

      大众文化(popular culture)和精英文化(elite culture)这种分野,在西方学术界似无大的分歧,然而对其界定却面临着相当的困难。人们发现很难为“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找到满意的定义。一般来讲,大众文化就是大众所创造并欣赏的一种普及文化;而精英文化却是代表正统的、由主导一个国家或民族的那一部分精英所创造并欣赏的文化,也有人称之为“高级文化”(high culture)。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虽性质各异,然它们的不同因素又被整合进一个复杂的文化系统,因而简单的划分的确难以包容复杂的文化内涵。研究者容易忽视的是,由于时间和空间的差异,“大众”和“精英”的含义也随之游离。在19世纪和20世纪初的中国,报刊杂志和其他大众传播工具是精英文化,然在今天却是大众文化;意大利歌剧在如今美国和中国都是精英文化,然在意大利却是大众文化。大众文化的创造者也不断改变其角色,并大有“下里巴人”与“阳春白雪”相互结合之势。以至于今天一些研究美国大众文化的学者认为,现代大众文化的创造者是知识分子,因此大众文化的历史便有着“必然亦是知识分子的历史”的趋向(注:Andrew Ross,No Respect:Intellectuals & Popular Culture (New York:Routledge,1989),p.5.)。

      在传统社会中,由于没有现代大众传播媒介以缩小时空,地域文化的特征表现得相当强烈,因而“大众文化”就难免常与“民间文化”(folk culture)胶合在一起。在西方文化研究中影响甚大的A.葛兰西(Antonio Gramsci)曾以“流行歌曲”(popular songs,或叫“大众歌曲”)为例,指出了三种类型:1.由大众谱写而且为大众谱写;2.为大众谱写但不是由大众谱写;3.既不由大众谱写也不为大众谱写,但由于表达了大众的思想和感情而为大众所接受(注: Antonio Gramsci,Selections from Cultural Writings, ed.David Forgacs and Geoffrey Nowell-Smith,trans.William Boelhower (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85),p.195.)。“民间文化”划归第一种类型。这种由大众创造并为大众服务的民间文化便自然成为研究晚期中华帝国大众文化的焦点之一。总而言之,当在讨论文化、特别是对文化进行划分时,必须就所要讨论对象的时间、空间和内涵做严格仔细的界定,否则便可能陷入混淆、模糊以及无的放矢的境地。

      “大众文化”的定义取决于对“大众”的理解,然“大众”实际上是一个变化多端的政治性词汇,随时代和社会背景不同而各异。因此,在西方大众文化研究中,便有学者反对使用“大众文化”这个概念,主张用“平民文化”(mass culture)取而代之,其理由是因为有时高级文化也不乏大众化。平民指传统欧洲社会中那些未受过教育的人,在现代西方则意味着中下阶层和穷人。“平民文化”则被认为是由“无文化的”(uncultured)“平民”所创造的。过去,西方学术界对大众文化(这里指的是“平民”的文化)大都持批判态度,认为它降低了社会的欣赏层次,损害了文明的平衡,甚至设想,如果没有大众文化的存在,人们的格调将会高雅得多(注:Herbert J.Gans,Popular Culture and High Culture:An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Taste( New York:Basic Books,Inc.,Publishers),pp.10,44—45.)。显然,迄今为止没有证据能证明这个观点的正确性。事实上,历史上由国家发动的对大众文化的打击、提倡所谓官方的“高级文化”或“正统文化”,成功者寥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