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一代才杰 动关时局 张荫桓(1837—1900),字皓峦,号樵野,别号红棉主人,晚清著名政治家、外交家、戊戌变法的幕后策划人之一。广东南海人。他与甲午戊戌间的晚清政治关系殊深,因官至户部尚书衔左侍郎,时称张南海。 张荫桓先世居新会小范里,后徙佛山镇,遂籍隶南海,与康有为是同县人。宣统《南海县志·张荫桓传》载他:性豪俊,有胆略,倜傥多奇气,博涉书史,能文章。少应童试不遇,年仅弱冠即弃科举,学西学。同治三年(1864年)报捐知县,投奔山东的舅父李宗岱观察。因舅父荐引,山东巡抚阎敬铭、丁宝桢先后器异,招致幕中掌书记,公牍奏章多出其手。以后又受李鸿章、翁同和赏识,因而官运亨通。同治七年(1868年),张荫桓由知县迭保至道员。同治十三年(1874年)署山东登莱青道,不久署山东盐运使。1876年,协助李鸿章处理马嘉理案,光绪七年(1881年),转安徽徽宁池太广道。八年(1882年)升按察使。中法战争期间,“会同办理签订中法越南条约和划界事宜”。十年(1884年)五月,与薛福成等同被召见,受慈禧赏识,“备出使外洋”,赏三品卿衔,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学习行走。十一年(1885年)六月清廷授命为出使美、日(即西班牙,当时译作日斯巴尼亚)、秘三国钦差大臣。行前请训,慈禧太后对其曰:“尔向来办事认真,能办事人。”(注:张荫桓《三洲日记》卷1;卷4,第50页;卷8,第37页。 )光绪十六年(1890年)闰二月,张荫桓使美归来,再次入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十二月升至大理寺卿。十七年(1891年)七月,改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十八年(1892年)六月,改户部右侍郎,八月,转户部左侍郎兼管三库事务,赏加尚书衔,一身兼负外交、财政两大重责,成为清廷枢要人物之一,参与了晚清许多重大内政外交活动。 按清制,汉人中这样不是由科举出身,没有功名而位至卿贰的人是十分少有的。这主要是靠张荫桓自己的才干。他是一位办事勤能、才思敏捷、视野开阔的实干家。帝师、军机大臣翁同和曾在日记里说:“此人才调,究胜于吾”,“真绝才也”(注:转引自金梁《近世人物志·张荫桓》,台北出版,第298—299页。)。曾作张荫桓助手的吴永在《庚子西狩丛谈》又叙其事曰:“翁常熟当国时,倚之直如左右手,凡事必咨而后行,每日手函往复,动至三五次。翁名辈远在张上,而函中乃署称‘吾兄’、‘我兄’,有时竟称‘吾师’,其推崇倾倒,殆已臻于极地。”又说:“张氏好为押宝之戏,每晚间饭罢,则招集亲知僚幕,围坐合局,……翁宅包封,往往以此时送达。……封中文件杂沓,多或至数十通。一家人秉烛侍其左,一人自右进濡笔,随阅随改,涂抹勾勒,有原稿数千字而仅存百余字者,亦有添改至数十百字者,如疾风扫叶、顷刻都尽。……次日常熟每有手函致谢,谓某事一言破的,某字点铁成金,感佩之词,淋漓满纸。……当时众目环视,但见其手挥目送,意到笔随,毫不觉其有惨淡经营之迹。(注:吴永《庚子西狩丛谈》,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21—22页。)”他成为公认的外交家、洋务专家,胡思敬在《戊戌履霜录》中称:“自海疆多故,朝廷忧外交,倚为奔走使令之才,号通洋务。(注:胡思敬《戊戌履霜录》卷四,《戊戌变法》资料(四),第82页。参拙文《张荫桓与戊戌维新》,《汕头大学学报》1992年第4期。)”《清史稿》也说:“荫桓精敏,号知外务。”(注:《清史稿》列传229,第12436页。)据祁景颐《鞠谷亭随笔》记载:甲午后,李鸿章“凡遇交涉,必使侍郎(张荫桓)同为处理……在总署亦为张氏之言是从”。当时总署“接宾议事,多以属之。俄使尝笑言谓贵署仅君一人耳”(注:费行简《近代名人小传·张荫桓》,台北出版,第126页。)。戊戌政变前夕, 军机大臣廖寿恒也曾面奏慈禧:“总理衙门所称能办事者,惟张荫桓一人,(总署)实亦非伊不可。”慈禧听后说:“我亦知张荫桓颇能办事”,但“似尔所言,若张荫桓死了,则将如何?”(注:王庆保等《驿舍探幽录》,《戊戌变法》资料(一),第494、502—503、第496页。)戊戌政变罹入党祸后,他自己也对人说:“先前总署遇交涉交议事件,或外国使臣有照会须复者,各堂均无主见,群推我主稿,我因众人不谙外交音綮,又不与诸使臣相洽,我不得已出头代办……我既被谴,总理衙门更无人了事矣。”(注:王庆保等《驿舍探幽录》,《戊戌变法》资料(一),第494、502—503、第496页。) 荫桓多才多艺,长于文学,雅好收藏,尤其推崇“清六家”中王石谷画,寻觅珍藏近百幅,号“百石斋”。时时鉴赏,往往得其精义,临摹创作,同以山水画见长,自号铁画楼,名闻京师。当时与维新派关系密切又在荫桓手下任事的李岳瑞在《春冰室野乘》中说他“骈散文诗皆能卓然成家。余力作画,亦超逸绝尘,真奇才也。生平作事不拘绳尺,……然干局实远出诸公上”。戊戌五月被人严参,“尝见其为人所画便面,湿云滃郁,作欲雨状,云气中露纸鸢一角,一童子牵其线立一危石上,自题诗其上曰:‘天边任尔风云变,握定丝纶总不惊”(注:李岳瑞《春冰室野乘》卷中,台北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版,第60—61页。),形象描绘当时的政治风云和他的处境,以及他临危不惧的心态。罗惇曧《宾退随笔》也称:“荫桓警敏刚决,有冠世之才,词章华赡,骈俪文尤昳丽,当时名流,并相叹服,而录胥佣贩,以其非由科名进,至今尚称其不识字也。”(注:罗惇曧《宾退随笔》,《戊戌变法》资料(一),第320—321页。)张荫桓以他的一代奇才给自己抹上了传奇的色彩。直到维新运动,张荫桓深得光绪皇帝的宠信。熟悉当时朝政内幕的王照在《小航文存》中记载:“是时德宗亲信之臣,以张荫桓为第一。”(注:王照《小航文存》卷一,《戊戌变法》资料(二),第355页。 )苏继祖《清廷戊戌朝变记》又记:“南海张侍郎曾使外洋,晓然于欧美富强之机,每为皇上讲述,上喜闻之,不时召见。……启诱圣聪,多赖其力。朝中守旧诸大臣,皆忌之。”(注:苏继祖《清廷戊戌朝变记》,《戊戌变法》资料(一),第331页。)梁启超《戊戌政变记》也说,张荫桓“久游西国, 皇上屡问以西法新政”(注:梁启超《戊戌政变记》卷四,《戊戌变法》资料(一),第283页。)。维新运动期间与康有为交深情密, 给康出谋划策,在光绪与康有为之间传递信息,与他“为人权变多谲谋”的个性相吻合(注:胡思敬《戊戌履霜录》卷四,《戊戌变法》资料(四),第82页。参拙文《张荫桓与戊戌维新》,《汕头大学学报》1992年第4 期。)。1898年罹维新“党祸”,谪戍新疆,1900年杀于戍所。是近代史研究中被忽略的重要人物。张氏著作有《三洲日记》八卷、《铁画楼诗文集》六卷、 《荷戈集》二卷、 《张樵野戊戌日记》(见《广州师院学报》1987年3、4期,1988年1、2期)。据说台湾尚存部分日记原件。另外,书画鉴赏家、收藏家王贵枕老先生收藏有张氏《张樵野观察赠书》、《骈体正宗》、《奉使日记》、《奏稿》、《铁画楼诗钞》等稿本。张氏1897年还延请美国人林乐知等编译成《西学富强丛书》二百余卷,介绍西方数学、电学、化学、天学、地学、矿冶工程、兵学、史学、法学等西方近代科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