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号 K256.5 在19世纪末年,张謇是一位“状元实业家”,东南绅商界领袖人物;而维新运动则是一场资产阶级改革运动,严重的思想和政治斗争。探讨张謇与维新运动的关系,既有助于全面评价张謇,又有助于深刻认识维新运动。 一 关于张謇对1895—1898年间维新运动的态度,学术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的认为他抱着冷淡、怀疑的态度,有的则断言他的态度是支持和赞助。揆诸史实,这两种说法既有其合理因素,又不无偏颇之处。他的真实态度,似乎可以用“若即若离”四个字加以概括。所谓“若即若离”就是既有联系,又有距离,请看下列史实。 1.营救康有为 维新运动是以康有为为首的维新派依靠帝党的支持而鼓动起来的。早在1889年张謇就与康有为相识并有往来。张孝若记其事说: 光绪十五年我父到京的时候,康也在京,其时相识,很有往来,康并且还做了好几首诗送给我父,表示他的钦迟。但是我父看了康的居处,见客排场很大,意气过嫌豪放,不大平正,心里很不赞成,所以他尽管送诗,我父都没有回答。(注:张孝若:《南通张季直先生传记》,中华书局1930年版,第64、63、137、84、136页。) 张謇对康有为尽管印象不佳,但在1894年仍然参与了营救他的活动。是年给事中余晋珊弹劾康有为“惑世诬民,非圣无法,同少正卯,圣世不容,请焚新学伪经考,而禁粤士从学”。鉴于康有为处于危难之中,“沈子培、盛伯熙、黄仲弢、文芸阁有电与徐学使琪营救,张季直(按指张謇)走请于常熟(按指翁同龠),曾仲伯亦奔走焉,皆卓如(按指梁启超)在京所为也”。(注:《康南海自编年谱》,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戊戌变法》(以下简称《戊戌变法》),第4 册,神州国光社1953年版,第128—129页。) 2.列名强学会 1895年8月在家乡守制的张謇专程到南京拜访两江总督张之洞, “论下不可无学,学不可无会,若何实地进行”。(注:《啬翁自订年谱》,《张謇全集》,第6卷,江苏古藉出版社1994年版,第854、858、859、861、858页。)无独有偶,当时康有为也正在北京组织强学会,以谋“合大群”、“开知识”、“开风气”,推动变法自强,“主之者内有常熟,外有南皮(按指张之洞),名士会者千计,集款亦数万”。(注:谭嗣同:《致欧阳中鹄书》,《戊戌变法》,第2册,第568页。)10月康有为赴南京拜访张之洞,并获得他的赞助,于11月在上海设立强学会。张之洞幕僚、张謇友人梁鼎芬电邀张謇共襄盛举:“现在中弢(按指黄绍箕)、长素(按指康有为)诸君子在沪开强学会,讲中国自强之学,南皮主之,刊布公启,必欲得大名共办此事,以雪国耻,望速复。”(注:《张謇日记》,《张謇全集》,第6卷,第374—375页。)张謇赞成组织学会,“讲中国自强之学”,以“雪国耻”,因而欣然同意列名发起,并且声称“中国之士大夫之昌言集会自此始”。(注:《啬翁自订年谱》,《张謇全集》,第6卷,江苏古藉出版社1994 年版,第854、858、859、861、858页。) 3.介入《时务报》 1896年初,北京强学会被劾遭禁,上海强学会也随之解散。是年 8月,在上海强学会的基础上,创办《时务报》。《时务报》由张之洞亲信汪康年任经理,康有为高足梁启超任主笔,以传播西学、鼓吹“变法图存”为宗旨。(注:汪诒年:《汪康年年谱》,《戊戌变法》,第4 册,第204页。)“一时风靡海内外,数月之间,销行至万余份”。 梁启超“著变法通议、西学书目表等书,时务报的言论,两书可为其代表,前者为救时之政治主张,归结于变科举、兴学校,后者为救时之学术主张,归结于中西学并重”。《时务报》的经费张之洞“与有力,因时讲民权,张颇干涉之,致有冲突之时”。(注:杨复礼:《梁启超年谱》,《戊戌变法》,第4 册,第171—172页。)张謇对《时务报》既有赞誉,又有批评。1896—1897年间,张謇两次致函汪康年,谈及《时务报》问题。一则说:“别久甚相忆。读时务报,快如面谈,积怀为之一散,官民之情不通,天下事无可为者。”(注:《汪康年师友书札》(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1803页。)一则说:“如所议增董理监管报事,窃谓不便”,“下走所虑报馆之衰,在议论渐弱,不逮初时之精彩,宜设法振起而扩张之。如人人言宜伸民权,而海内名人,自南皮以下,尚言须保君权,以为此为下不信之义,走以为所恶于君权者,官毒害之也。欲保君权,须先去官毒,官毒不藉君权不横,而二事实不相关,可以此议透发一篇,请质之卓如以为如何?”(注:《汪康年师友书札》(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1804页。)由此可见,张謇关注《时务报》的动向,赏识通“官民之情”,反对“增董理监管报事”,担忧“议论渐弱”,主张“设法振起而扩张之”,在有关“保君权”与“伸民权”的争论中,则站在“保君权”一边,但与张之洞稍有不同,认为“欲保君权,须先去官毒”,“官毒不藉君权不横”。 4.匡赞上海女学堂 1897年夏,上海电报局总办经元善会同梁启超、郑观应、康广仁等筹议并报请两江总督刘坤一批准,在上海创办中国第一所女子学堂,培养维新人才,“以翼中国自强本计”(注:经元善:《中国女学堂缘起》,《经元善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184页。)。 对于这所女子学堂,张謇不仅是“在事集议者”(注:经元善:《中国女学堂缘起》,《经元善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 年版,第181页。),而且“允为局外竭力匡赞”(注:杨复礼:《梁启超年谱》,《戊戌变法》,第4册,第17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