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6月16日, 中国国民党广州特别市执行委员会编辑出版《孙大总统广州蒙难十一周年纪念专刊》,胡汉民为该刊题字:“中山先生精神不死”。(注:《孙大总统广州蒙难十一周年纪念专刊》,由广州培英印务公司承印,1933年6月16日出版。)何谓孙中山的精神? 正如当时人们所称道的:是“十一年前(按1922年)之今日(按6月16 日)总理仅以白鹅潭一兵舰(按,永丰舰)独抗陈炯明十数万之叛军,使全国革命精神与天地间正气而俱振”的精神。(注:见《孙大总统广州蒙难十一周年纪念专刊》,刘芦隐题字。)这种精神,也可概括为爱国的精神、革命的精神、奋斗的精神和对国家负责的精神。这种精神对“中山舰”官兵的陶冶非常巨大,正由于这样才有后来“中山舰”的辉煌。我们之所以要纪念“中山舰”不在于“中山舰”的本身,而在于“中山舰”的官兵发扬孙中山的爱国精神,以天下为己任,不惜流血牺牲,立志为国家的生存和民族的振兴而英勇奋斗。纪念“中山舰”就是要学习“中山舰”官兵的爱国精神,告慰为抗击日本侵略而壮烈牺牲的“中山舰”官兵。 一 “中山舰”原名“永丰舰”,是由日本三菱船厂制造的,也是在中国人民反抗日本侵略时被日本人毁灭的。这是一艘吨位不大的巡河军舰,虽然灵活轻巧,但它的战斗威力,与护法舰队的其它三艘巡洋大舰——“海圻”、“海琛”、“肇和”相比也并不先进(注:“永丰舰”是中国清朝海军将领萨镇冰于1910年考察日本海军时,向日本三菱船厂订购的一艘炮舰(张侠等主编:《清末海军史料》下册,海洋出版社1982年版,第849页)。该舰1913年竣工后,开往上海, 由北洋政府海军部接收,编入第一舰队,命名“永丰舰”。该舰的结构据杨锦新主编的《中山舰史话》说:“舰长62.1米,宽8.9米,排水量836吨(吃水深2.4米,排水780吨),动力为1350马力,航速13.5海里/小时,主副炮8门,满员编制138人。 ”香港珠海书院老冠祥先生在其《中山舰被炸及舰长萨师俊殉国经过》一文则说:“中山舰长68.3米(205尺)、宽9.83 米(29.5尺)、吃水2.67米(8尺)、航速13.5节(按,应是海里/小时),排水量780吨(满载时达844吨),配备主副炮8门(主炮仅 105公厘和3寸炮各一门),满员编制136人(一般是108至136人)。 ”该文原注见《造舰篇》,载池仲祐《海军纪实》,收在张侠等主编:《清末海军史料》上册,海洋出版社1982年版,第174页。 老冠祥先生文见胡春惠主编:《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香港珠海书院亚洲研究中心1996年版,第516~528页。以上两种说法不完全一样。)。清政府用人民的血汗钱去购买别国制造的炮舰,说的是为了保卫海防,而真正的目的还是清朝统治者为了强化自己的统治,保卫垂死的末日将近的统治。可是,舰尚未造好,清朝政府便已垮台。清朝统治者花钱买武器购置军舰不仅不能延长清朝的统治,也没有能够增强国家的海防力量,但它遗留下来的则是订购“永丰舰”的68万日元造价的大半尚未支付的款项。清政府这笔欠支的“遗产”,北洋政府弃之不是,受之又不堪重负,未能按时向日本三菱船厂支付“永丰舰”欠下的建造费,这舰炮舰的交货也就成了问题。后来经过双方谈判,由北洋政府海军总长刘冠雄和三菱公司负责人岩崎久弥于1912年12月30日签订合约,延期一年支付欠下的一半建造费,年息为6.5%, 才使该舰得以继续修造。1913年该舰建造完工,开往上海,由北洋政府海军部接收,编入海军第一舰队,命名“永丰舰”。 “永丰舰”有后来的不平凡经历,不是由于这艘日本炮舰的威力,更不是由于该舰有什么特别,而是由于该舰的官兵受孙中山爱国精神的影响,参加孙中山的护法运动,成为孙中山护法海军舰队,并为孙中山申张正义,惩戒叛逆行为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1917年7月1日,张勋在北京拥溥仪复辟。张勋复辟虽被皖系军阀平定,并组织起以皖系官僚为主干,研究系政客为陪衬的内阁政府。段祺瑞重新以国务总理身份从天津回到北京,并宣布由直系首领冯国璋代理总统,合谋推行“武力统一”政策。中国政局更加复杂。在这场复辟与反复辟的斗争中,孙中山旗帜鲜明地指出:“世界上人物,有新旧两种,新人物有新思想、新希望,所以凡事都步步往前;旧人物反是,则步步退后。此新旧二潮流,当不相容。”“今日国民最要者,是看定新潮流可以救国,抑旧潮流可以救国?国民要有是非心,有是非心又要有坚决心,着实做去国民才有进步。”(注:陈锡祺主编:《孙中山年谱长编》上册,中华书局1991年版,第1037页。)为了救国,孙中山号召国民起来反对复辟帝制,也反对假共和维护真共和。所以,孙中山高举护法旗帜,号召革命党人和爱国的北洋海军南下广州,建立护法政府,进行护法斗争。7月6日,孙中山由上海乘军舰经汕头赴广州,17日抵广州黄埔港。正是在孙中山的爱国精神感召下,北洋海军总长程璧光与第一舰队司令林葆怿决定率舰队南下,并发表海军护法宣言,痛斥北洋政府毁弃国会和约法,表示:“必使已毁之约法,回其效力;已散之国会,复其原状;元恶太憝,为国蟊贼者,无所逃罪”(注:莫汝非:《程璧光殉国记》第3章,第10~11页,广州1919年版。)。由程璧光、 林葆怿偕唐少仪率领南下护法的第一舰队除“海圻”、“飞鹰”、“舞凤”、“同安”舰外,还有“永丰”和“福安”、“豫章”等十舰(注:莫世祥著:《护法运动史》,广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92页;汤锐祥著:《护法舰队史》,中山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24页。)南下广州护法。8月5日,海军舰队全部抵黄埔港时,广东省各团体如省议会、华侨俱乐部和国会议员张继、林伯和、王斧军暨章太炎等前往迎接。程璧光、林葆怿等北洋海军将领率领“永丰”等舰南下维护约法,要求恢复国会的举动,既鼓舞了南下的国会议员和全国人民,而全国人民尤其是广东各界爱国人士对“永丰”等舰的正义举动也给予很高的评价。当“永丰舰”驶入珠江后,孙中山指派其驻省城(广州)白鹅潭等处以保护广州城。8月6日,孙中山出席广东各界欢迎南下护法海军大会,当孙中山偕程璧光、林葆怿等舰员10余人抵达会场时,“爆竹声、万岁声、鼓掌声,檐宇为震。”程璧光在会上发表演说,谴责北京政府“藉共和之名,行专制之实”,表示“我海军万难坐视,决计争回真共和,非至约法国会恢复,我海军将士不肯罢休。”(注:莫汝非:《程璧光殉国记》第4章,第5页;吴宗慈:《护法计程》,《革命文献》第49辑,第 376页,台北1969年版。)孙中山亦发表演说,号召全国人民行动起来声讨段祺瑞,恢复合法国会。海外华侨也致电广东地方政府,对护法事业“深表同情”,并决心助捐军饷,支持孙中山和海军的护法斗争。9 月10日,孙中山在广州就任大元帅职位,中华民国军政府正式宣告成立。但孙中山就职后,不独唐继尧、陆荣廷两元帅拒绝就任,军政府各部总长,包括中华革命党的主要干部胡汉民都没有就职,军政府徒有其名。由于驻粤滇、桂系军阀争取权益的斗争异常激烈和复杂,为了均衡各派利益军政府进行改组,将军政府的元帅制改为总裁合议制,架空了孙中山,致使孙中山联合西南各省力量共同护法的斗争受挫,而积极主张孙中山率领海军南下参加护法运动的军政府海军总长程璧光也于1918年2月 26日下午8时30分, 从广州海珠海军办事处外出,在长堤海珠码头登梯时遭凶徒狙击,胸部中弹,即时殒命。(注:对刺杀程璧光的案件,长期以来史书多说是桂系军阀所为。如冯自由认为:“民七桂军阀陆荣廷、莫荣新等私与北方军阀议和,以牺牲护法为条件,以璧光拥护军政府最力,忌之特深。会广东省议会有选举璧光为省长之议,驻粤滇军各将领亦赞成之,陆、莫等乃阴使凶徒,狙击璧光于海珠对岸,璧光死焉。自是桂军阀纵肆日甚,而军政府亦渐改组大元帅制为总裁制矣。”(《革命逸史》第2 集,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28页)1964年6月, 孙中山当年较亲近的工作人员罗翼群写了《有关中华革命党活动之回忆》文章,在“有关行刺活动内幕”中,专门谈了行刺程璧光的前后情况,他指出:据张民达透露当时行刺程璧光是朱执信命令萧觉民、李汉斌两人干的。“后数年,曾有人对我谈及,刺程时系3人下手,除萧觉民、 李汉斌外,尚有一人名宋绍殷,浑名黑鬼宋,但据我回忆,张民达当时并未提及有宋绍殷其人。”(《孙中山史料专辑》,《广东文史资料》第25辑,广东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00~101页。)汤锐祥先生对此作了考证认为:“据史料分析,程璧光先始通电婉拒就任军政府海军总长职,继则两次抗命反对炮击粤督署,还积极参与筹组护法各省联合会和改组军政府的工作,对这些不利于军政府的举动,中华革命党的一些主要干部如朱执信等看在眼里、恨在心头是很自然的,他们在同盟会时期已受外国虚无党暗杀思潮的影响,常常主张采取狙击手段对付反动头目与反叛分子。这次在护法斗争的困难时期,朱执信把程璧光误作锄奸对象,是完全有可能的……当然,刺杀程璧光之举,与孙中山在护法时期经常反对使用暗杀手段去推动革命斗争的思想,与他在南下护法以来和程璧光合作共事的密切关系,以及后来他对程璧光的肯定评价等等是相违背的。这是一次孙中山不知情的误杀行动。”(《护法舰队史》,第93页)。)惊耗传出,孙中山偕伍廷芳、徐谦急趋慰候。国会议员吴景濂、胡汉民、海军诸将及各要人亦先后驰至,同深哀掉。孙中山还以海陆军大元帅名义签署《通告程璧光被刺逝世讣电》,高度评价他首倡大义,率舰南下护法的勋劳。次日,孙中山又训令代理内政总长居正,“令饬广州地方检查厅通告地方军警,一本严缉,务获惩办。”(注:《军政府公报》第51号。)3月1日,国会非常会议根据孙中山的咨请,颁布命令为程璧光举行国葬荣典。1919年1月20日,军政府发布命令, 追授程璧光为海军上将。(注:《军政府公报》第42号。)程璧光为坚持公理而死,为维护护法而亡,但壮志未酬。他的死对于护法海军影响至巨。为增添护法海军的荣誉,树立为国家效劳的精神,孙中山还在1920年10月,粤军胜利凯旋回粤,桂军败退羊城,重建军政府以后,选择程璧光遇刺身亡3 周年纪念日,在广州举行隆重悼念程璧光的活动,通过缅怀先驱,激励后人努力奋斗,以竞护法全功。并在程璧光牺牲的海珠公园侧竖立起程璧光的铜像,让各方人士瞻仰,由汪精卫撰写的碑文,给程璧光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