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北宁之役史料概说

作 者:

作者简介:
黄振南,广西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530022)

原文出处:
学术论坛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K3
分类名称:中国近代史
复印期号:1999 年 0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1883年岁末,入侵越南的法国军队在占领越南南圻和中圻广大地区后,大举进攻越南北圻。12月中旬,法军从盘踞的河内向西北沿红河上溯,攻击以黑旗军为主体、清军(包括桂军和滇军两部分)及越军联合守备的山西省城,进逼中国的云南边境。这一仗,史学界大多称之为中法战争的开端。3个月后,经过休整、增援后的法军又出兵进攻河内东北的重镇北宁,逼近中国的广西边界。于是,震惊中外的北宁之役爆发了。

      北宁之役发生于1884年3月8~12日,守城部队(主要是桂军)兵败如山倒,北宁落入敌手。法军长驱直入,越南陆路东线战场形势急转直下,屏蔽广西的战略要地日益萎缩,清廷盛怒之下改组了军机处,前线军事将领或被革职拿问,或仰药自尽。可以说,北宁之役是中法开战以来清军损失最惨重的战役,它对整个中法战争进程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

      对于这样一个重要战役,我国史学界的研究相当薄弱。其原因是作战双方没有留下相应的史料吗?否。单就已经刊布的中方史料而言,其数量并不少,只是研究者因重视程度不够而未注意发掘使用罢了。至于法方的原始档案材料,因其未曾公布,无论是我国还是其他国家的学者都很少见到,这是令人遗憾的事。与中法战争的其他战役相比,有关北宁之役的中外史料相当丰富。兹试概述中国方面直接反映该役的文献资料,同时介绍笔者有幸率先阅及的法方史料,以期引起史学界对北宁之役研究的关注。

      一、中方史料

      关于北宁之役的中方史料有如下两个显著特点:一是记述重点在于北宁城失陷当天的战事,而此前北宁外围的战斗情况则语焉不详;二是这些史料主要集中在中国史学会主编的《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中法战争》(下称《中法战争资料》)第2册和第5册中,利用十分方便。

      按照史料的性质划分,中文史料又可分为禀文和奏折两类。其中,前者是来自战斗前线的基本材料,属原始的第一手史料;后者是综合各方之言后作出的总结性报告,从全局角度叙述北宁失守过程,宏观性较强。

      1.禀告文书

      北宁是法军从越南北圻进入广西的交通要道,故此重镇成了桂军花大气力设防之区。中法战争爆发前,应越南政府之邀出关的桂军最高统帅是广西巡抚徐延旭,他把大本营设在靠近中国边境的谅山,在此遥控北宁前线军事。北宁前线桂军分左、右两路,分别由广西提督黄桂兰和候补道员赵沃统领。黄、赵关系不睦,故在联名向主帅徐延旭报告战况的同时往往各自打小报告。而黄桂兰与两广总督张树声是儿女亲家,关键时刻黄还会与张通信。同时,战前赶到的黑旗军自然也要报告参战及见闻。还有,桂抚、粤督派出的情报人员发来的战场动态等等,都是直接反映北宁之役的第一手史料。

      

      表中前5个文件,是桂军将领和黑旗军首领向北宁之役总指挥徐延旭报告军情的,可谓出自当事人之手笔。其中,在郎甲设局采办军粮的张秉铨于北宁失陷当天戌刻(晚上7~9时)写此报告时,得到的消息尚不详细、确切。因为郎甲位于北宁前线与徐延旭驻地谅山之间,近在咫尺,传递便捷,这份报告应该是徐延旭知道法军攻打北宁城的首则快讯,只是文中未曾言及北宁落入敌手。

      翌日申刻(下午3~5时),溃逃出北宁的桂军左、右两路统领黄桂兰、赵沃到达富木圩后联名写给徐延旭的报告,是第一篇来自前线最直接的战务报告。该报告成文于两统领仓皇逃命、喘息未定之时,行文简略。故当他们分别撤至远离战场的安全地带后,各自又写了一份报告。

      刘永福给徐延旭的报告,是另一位前敌统帅的见闻。报告中叙述刚到北宁的黑旗军英勇抗敌,直到桂军溃败之后才被迫撤离战场。

      在两广总督张树声收到的两份报告中,凌兆熊的报告是他在中越边境所搜集到的情报,情报的提供者是参加北宁之役的败卒,许多内幕是黄桂兰和赵沃的报告所未言及者。而黄桂兰写给张树声的报告,则是他看到徐延旭向朝廷上奏北宁溃败折中有损于己的言行而喊冤申辩,内容与3月16日他写给徐延旭的报告基本相同。

      根据后来几位边疆大吏的奏折,他们获悉北宁战况的途径尚有许多“探报”,只是这些口头和书面的“探报”或未传世、或尚未被人发现罢了。

      2.重要奏折

      在迄今发现有关北宁之役的奏折中,上奏者均未直接到北宁前线指挥作战,这是清朝文书制度中规定达不到某一职级不能迳向朝廷上书建言之故。而这些奏折中所说诸多情况又与前线军官的说法不完全相同,这些不同的说法另有根据,故仍应视为第一手资料。这些奏折主要有:

      

      以上4通奏折中,从时间上看,徐延旭上奏时有可能已读到了黄桂兰等人初期的报告,但其内容与黄桂兰等人的报告不完全契合,这是徐氏有其他消息来源之故,这有折中“连日据探报”一语为证。正因为徐奏与黄桂兰等人的报告不尽吻合,才有后来黄桂兰向张树声解释一番之举。

      岑毓英是在山西之役结束后带领滇军出关的,他是中法战争期间深入越境官阶最高的人,在关外西线扎防。对于东线北宁战事,岑毓英除从桂军将领黄桂兰和赵沃来函中获悉外,还有他派去援救(尚未抵达北宁即陷)的滇军将领吴永安(记名提督衔)的禀报这一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