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彩斑斓,盛唐风范

——唐三彩艺术精华品鉴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文博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J7
分类名称:造型艺术研究
复印期号:1999 年 05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唐三彩是一种施以多种彩釉的陶器制品。它的釉彩有黄、赭黄、绿、翠绿、褐红、天蓝、加紫等色,而以黄、绿、白3种颜色为主调, 所以人们习惯上简称为“唐三彩”,三彩是多彩的意思。唐三彩是唐代陶瓷工艺中的独特产品,它在造型、装饰、色釉和烧制等工艺方面所取得的惊人成就,在中国陶瓷史上开创了一个新时代。唐三彩的雄浑绚烂,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唐代早、中期典型的艺术风格。它像一杂怒放的鲜花,与同时代的诗歌、散文、绘画、书法、雕塑、建筑等艺术形式相互辉映,和谐地构成一座宏丽的百花园。

      全国出土唐三彩的地区除西安、洛阳外,江苏扬州、山西太原、甘肃秦安和辽宁朝阳等地也有少量出土。这种情况似乎说明用唐三彩随葬主要流行于西安和洛阳。而西安及其附近地区出土的唐三彩至今已达千余件,不论其数量还是质量,都是其它地方无法相比的。

      唐三彩的品种很多,大致可分如下3类:一类是生活用具,如用作水器或酒器的壶、瓶、罐、洗,用作饮食用具的盘、碗、钵、盆、杯等,化装用具如装油、药膏的各种盒子,文房用具如水盂、砚台,寝室用具如唾盂、香炉、枕,佛教用器如净瓶、塔式罐;再一类是俑,人物形象有天王、武士、文官、贵妇、少女、男僮、侍女、牵马俑、牵驼俑、乐舞俑、骑马击鼓俑、骑马乐舞俑、骆驼载乐俑、骑马射猎俑以及镇墓俑等,动物俑有各种形态的马、驴、骡、驼、牛、狮、虎、狗、羊、猪、鸡、鹅、鸭、兔等;还有一类是居室用具的各种模型,常见的有亭台楼阁,又有花园中堆砌的假山和水榭,各种房屋、仓库、厕所、车、柜、床等。

      唐三彩的内容囊括了唐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仅就上述的生活用具的器形来说,凡是唐代的陶器(指不上釉者)、瓷器、金器、银器、铜器、漆器、藤编器,以及各兄弟民族生活用具中的形制和邻国人民生活用具,宗教用器中的优艇造型和装饰艺术,它都吸收进来,制作出来,应有尽有。

      唐三彩中的人物和动物,它们首先是当时的雕塑。艺术品。唐王朝继隋而统一中国,艺术上熔铸南北。以雕塑而言,在北方原有的浑厚劲健的基础上,加进了南方艺术风格中的清新柔润的特点。工匠们在艺术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把社会生活加以提炼和概括,选材严格,主题思想开掘的比较深,手法以洗练明快为主。重在摄取神态,但也绝不忽略必要的细节刻画,各种艺术形象均能表现出特定的情感和特征。

      从俑的形象来说,能根据不同的社会地位等级,表达它们情感和特征。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些婀娜多姿的女俑。她们之中有贵妇,也有长年禁闭于深宫的侍女。贵妇们衣着华丽,发髻高耸,体态丰腴,神情自若。有的手挽披巾,婷婷玉立;有的骑马驰骋,英资飒爽,和男子一样游春。侍女俑则神情拘谨,有的捧方盒,有的执灯台,成群结队在为主人的享乐而忙碌。

      西安中堡村唐墓出土三彩女立俑达10件之多,她们装束相似,但神态各不相同。(见封底)这2件女俑均梳双鬓抱面的抛家髻, 体态丰满,眉目俊秀,高鼻小髻,恬静可爱。身穿宽袖衣,下着曳地长裙。左边一俑,上穿蓝色长袖衫,下着乳白色长裙,赭黄色长巾自右肩下垂于身后,飘于裙侧,双手前举,隐于袖内,似正低声诉说:右边一俑,上着蓝衫,下着赭黄色长裙,双手隐于袖内,拱于胸前,似在静静聆听。她们姗姗而来,互相间像是在轻语相商,或在默默思量。那种欲行还止,颦笑俱敛的意态,将少女微妙的心境表露无余,显得楚楚动人。如一对出水芙蓉,具有一种天然清新的美。从她们的装束看,无疑属于侍女一类。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地位通常只能表现出温顺谨慎的情态。她们虽被作为殉葬的奴婢来侍奉墓主,但唐代工匠们不愿将她们描绘成僵化的偶像,而是寄与了无限同情和爱怜,将人间少女最美好的形象赋予她们。

      说到唐俑,自然使人会想起唐代“以胖为美”的风习。但据我们所知,初唐时期的唐俑比例适度,体态俊美;初唐以后,开始出现了以“丰腴”为痒的倾向,真正肥硕不堪的唐大多出现在盛唐以后。中堡村唐墓出土的盛唐女俑,丰而不肿,胖而不蠢,步态轻盈,动作协调。这种“胖”与“轻”的统一,倒颇见和谐,是对胖为美的恰到好处的把握。唐代这种“以胖为美”的风尚,与汉代追求轮廓线条,魏晋追求清癯骨相迥然不同,前者是对后者的一种反动。唐文化放恣热烈的美感,鲜明地区别于汉的端庄,魏晋的清新和隋的含蓄,这是唐代社会的高度发展带给人们的审美心理的变化。无论是书法,还是雕塑、绘画,无一不强烈反映出对充满生命力的健康美的崇尚。由此,我们似乎可以感受到唐代自由开放的社会氛围和生气勃勃的时代气息。

      西安王家坟唐墓曾出土三彩高髻女坐俑一件,高48.5厘米(封二.1)。俑面庞圆润,发髻高耸。左手似拿着镜子(已失)正在顾影自窥,为自己化妆美容,右手食指前伸,由眉毛和额上的梅花点子看,似正在做点花黄的动作。身着褐色长袖衫,外套黄白底绿色花纹短襦,下着翠绿色百褶长裙,上贴淡褐色柿蒂形花,裙腰至胸,长长的褐色裙带在胸前扎一花结,两端飘然下垂。两足垂地,端坐在束腰式花蒲团上,蒲团做工十分讲究,上饰蔓及宝相花纹。俑的神态和装束不像侍女,可能是宫廷贵妇。有的研究人员或认为此俑是该墓墓主人的形象。

      女俑头梳高髻,殷唇粉面,眉若柳叶,面容俊俏,潇洒悠闲。短襦长裙,腰中系带,窈窕袅娜,丰采照人。那纤细的手指,对镜画眉,贴花黄,点妆靥,动作逼真,显示出盛唐贵妇的风姿。白居易诗中说:诗句“小头鞋履窄衣裳,青黛点眉眉细长,外人不见见应笑,天宝末年时世状”正是此俑的真实写照。《新唐书·五行志》载:天宝初年,“杨贵妃常以假鬓为首饰,而好服黄裙,近服妖也。时人为之语曰:‘义髻抛河里,黄裙逐水流。’”可见高髻是盛唐贵族妇女时髦的发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