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义”化学教材中几处值得商榷的问题

作 者:

作者简介:
时建彬,江苏如东县袁庄中学

原文出处:
教学与管理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37
分类名称:中学化学教与学
复印期号:1999 年 03 期

关 键 词:

字号:

      现行人教版“九义”初中化学教材,融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于一体,是一套利教利学的较好的教材。但在教学中笔者发现有其失误或不妥之处,在此提出与同行共商。

      一、物质分类不严之处

      1.教材P[,78]第2-6行“刻划玻璃用的金刚石、写字用的铅笔芯、制汽水用的二氧化碳、制水泥用的石灰石以及煤、石油、甲烷(通常也称为沼气)、酒精、醋酸、糖、蛋白质、塑料、纤维、橡胶等都是碳和碳的化合物。……”以上物质中,铅笔芯、石灰石、煤、石油等都是混合物,不可讲成碳和碳的化合物。建议将这句话改成:“……等有的是碳或碳的化合物,有的含有碳或碳的化合物。”

      2.教材P[,79]第1-2行“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碳有金刚石和石墨,还有无定形碳如木炭、活性炭、焦炭和炭黑等。”以上四种无定形碳的主要成分是石墨的微小晶体(即碳单质),本身则属混合物,不可称之为碳单质。建议将这句话改成“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碳有金刚石和石墨,木炭、活性炭、焦炭、炭黑等无定形碳的主要成分也是碳的单质。”

      3.教材P[,212]第16行“在试管里放入几小块碳酸钙,”同页第29-30行“另加入几小块碳酸钙和……”此实验所用的块状固体是石灰石或大理石,而非纯净的碳酸钙。它们在分类上是不同的,不可互用。建议将此句中“碳酸钙”改成“石灰石或大理石”。

      4.教材P[,153]第8-10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许多种盐,例如:用作调味剂和防腐剂的食盐,用作洗涤剂的纯碱,用来制作模型的石膏,用作建筑材料的石灰石和大理石……”根据定义,盐是一种化合物,而所举的石灰石和大理石都是混合物,不属于盐类,建议将“用作建筑材料的石灰石和大理石”改成“用作建筑材料的石灰石和大理石中的碳酸钙”。

      5.教材P[,151]第14-16行“用图8-1所示的实验装置。分别试验盐酸、硝酸和硫酸的导电性。实验表明:盐酸、硝酸和硫酸都能够导电。”笔者认为,将硝酸、硫酸视为HNO[,3]、H[,2]SO[,4]的水溶液是不妥的,硝酸和硫酸本身由分子构成,不能导电,建议将“硝酸、硫酸”改成“硝酸溶液、硫酸溶液”。

      二、叙述欠严密之处

      1.教材P[,60]倒数第6-4行“在这个过程中,钠原子因失去1个电子而带上了1个单位的正电荷,氯原子因得到1个电子而带上了1个单位的负电荷。”因叙述中涉及得失电子数和所带电荷数,所以在钠原子和氯原子前面应加上“1个”。

      2.教材P[,102]第6-7行“点燃甲烷和氧气或甲烷和空气的混合物就会发生爆炸。”因为只有当可燃性气体的体积分数达到爆炸极限时,点燃混合气体才会爆炸。建议将此句话改成:“点燃甲烷和氧气或甲烷和空气的混合物可能会爆炸。”

      3.教材P[,63]第13行“在单质分子里,元素的化合价为零。”元素是宏观概念,用以说明物质的宏观组成,但不可用它来说明分子的构成。笔者认为这句话欠妥。建议将其中的“分子”二字删掉。

      4.教材P[,89-90]“因为干冰蒸发时,需要吸收大量的热……”“在摄影棚里要用到干冰,干冰蒸发时,吸收大量的热。”根据物理学知识,蒸发是物质由液态向气态的一种变化过程,干冰吸收热量发生物态变化时,直接由固态变成气态,而不经过液态,这在物理学中叫升华,宜将两处蒸发改为升华。

      三、实验推断理由欠充分之处

      1.教材P[,48]第19-21行“从实验可以看到,它能够燃烧,出现淡蓝色火焰(如果气体量很少,可能发生轻微的爆鸣现象),这种气体是氢气。”仅由能够燃烧,且出现淡蓝色火焰这两点现象不能确定这种气体就是氢气,还必须根据气体燃烧的唯一产物是水,才能确定这种气体是氢气。

      2.教材P[,50]第12-13行“从实验可以看到,锌跟稀硫酸反应放出的气体可以燃烧,这是氢气。”以上仅由气体能够燃烧就得出气体是氢气的结论,这样推理理由不充分,易使学生产生误解,建议以上两处改成“经实验测定,该气体是氢气。”

      四、实验现象描述欠准确之处

      教材P[,84]第14-15行“从倒在纸上的粉末里还可以看到有红色的铜生成。”P[,120]第6-7行“我们可以看到,浸没在硫酸铜溶液中的铁丝表面上覆盖了一层红色的铜。”P[,175]倒数第6-4行“从上面的实验可以看出,放在硫酸铜溶液里的锌片的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的铜,放在硝酸汞溶液里的铜丝的表面覆盖一层银白色的汞,……”这几处也将现象和结论混淆起来。我们只能看到有红色物质生成或银白色物质生成,建议将句中“红色的铜”改成红色物质、“银白色的汞”改成“银白色的物质”。

      五、反应条件未注明之处

      教材P[,54]、P[,56]、P[,61]、P[,122]共有5个表达式或化学方程式未注明条件。这对学生化学学习习惯的养成是极为不利的。为严格起见,建议补上。

      六、插图失误之处

      1.教材P[,212]图27、图28集气瓶上没有盖上玻璃片,课本P[,93]制取CO[,2]的装置图中集气瓶口有玻璃片,为保证教材的一致性,在后面相同的实验装置图中也应有玻璃片,建议画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