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工作的跨世纪定位

——论邓小平对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的新贡献

作 者:
李辉 

作者简介:
李辉 广州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教研部 广州 510275

原文出处:
理论探讨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2
分类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复印期号:1999 年 08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思想政治工作定位问题,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和关键,我们党的领导人和理论家一直关心这个问题。邓小平在这一问题上,有许多深刻论述。本文试对其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社会定位问题做一论述。

      一、增强凝聚力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社会价值定位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内面对两个任务,一是拨乱反正,清除“文革”留下的余毒,一是改革开放过程中如何避免西方思潮给人们思想造成的混乱。面对新的历史条件,邓小平明确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是新时期改善党的领导的一个最主要方面。他说:“我们说改善党的领导,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365页。)“根据我长期从事政治和军事活动的经验,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人的团结,要团结就要有共同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我们过去几十年艰苦奋斗,就是靠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凝聚力。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一切。”(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190页。)

      形成凝聚力的基础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和共同理想。邓小平一再强调“我们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又有代表那个阶段最广大的人民利益的奋斗纲领。因此我们才能够团结和动员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叫做万众一心。有了这样的团结,任何困难和挫折都能克服。”(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190页。)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党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调动人民积极性的最中心的环节,还是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178页。)

      思想政治工作在凝聚力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这是因为,首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可能一帆风顺,必然会经历许多曲折。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要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正视困难,克服困难,团结起来,不断前进。其次,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国家利益会出现矛盾甚至冲突。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可以使社会成员树立集体主义价值观,从而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邓小平指出,“历史经验证明,用大搞群众运动的办法,而不是用透彻说理、从容讨论的办法,去解决群众性的思想教育问题,而不是用扎扎实实、稳步前进的办法,去解决现行制度的改革和新制度的建立问题,从来都是不成功的。”(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336页。)最后,思想政治工作是保证政治稳定、社会安定的基础。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正常的社会秩序,是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的必要条件。邓小平认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对实现和巩固政治稳定具有特殊的意义。他指出,需要向广大人民群众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动员和组织他们自觉地、积极地行动起来,同各种破坏安定团结的势力进行有效的斗争。”“必要的法律设施,加上全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报刊宣传和学校教育的配合,就可以形成全党全军全民的共同行动准则。”(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371页。)

      二、培育“四有”新人,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定位

      如果说增强凝聚力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机制,那么培育社会主义“四有”新人,一方面是保证社会发展动力的基础,另一方面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归宿。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注:《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1176页。)培育“四有”新人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两个方面,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所有工作都是围绕塑造社会主义公民的精神素质展开的。由智力、意志、情感等要素组成的人的精神素质同样也是人的本质力量,是物质文明不可缺少的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所以,邓小平同志特别强调“人的因素重要,不是指普通的人,而是指认识到人民自己的利益并为之而奋斗的有坚定信念的人。”(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190页。)思想政治工作在不同的行业和部门,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目标。这些目标可以表现为企业的生产效益、学校的教学质量、军队的战斗力等等,但是所有目标最后都归宿到人的素质上,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四有”新人。关于“四有”新人的具体内容邓小平同志做过详细的阐述。他说:“我们讲的理想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205页。),“理想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很多人只讲现代化,忘了我们讲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209页。)以往,人们把理想理解为共产主义,邓小平同志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理想的内涵,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关于“有道德”,邓小平同志早在80年代就提出:“我们一定要在全党和全国范围内有领导、有计划地大力提倡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提高民族自尊心,还要进行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反对资本主义腐蚀的革命品质教育。”(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262页。《邓小平文选》,第3卷,378页。)文化是人类精神生产最美丽的花朵和人类智慧外化的结晶,它是形成人的综合素质的基础,更是社会发展的保证。在这一问题上,邓小平指出:“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208页。)纪律是群体生活的条件,是群体力量的体现。“中国要坚持社会主义制度,要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要实现四个现代化,没有理想是不行的,没有纪律也是不行的。”(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124页。)“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怎样才能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呢?一靠理想,二靠纪律,组织起来就有力量。”(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111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