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度

作 者:

作者简介:
高万能 贵州大学党委副书记

原文出处:
理论与实践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2
分类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复印期号:1999 年 03 期

关 键 词:

字号:

      辩证唯物主义是对世界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也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金钥匙”。如何运用唯物方法的原理去正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度,是在世纪之交的新形势下,能否实现思想工作科学化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拟就这个问题作一些探讨。

      唯物主义认为:任何事物都同时具有质和量两个方面,是质和量的统一体。在现实中,不存在有质无量的事物或有量无质的事物,质和量总是结合在一起的。质和量的具体统一表现为度。度就是一定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是事物的质所能容纳的量的范围。度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也存在于思想政治教育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度,就是思想教育的质和量的具体统一,即思想教育的质所能容纳的量的范围。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者对被教育者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有步骤的影响。夸大或贬低这种影响,都是政治教育自身的质所不能容纳的。夸大它,会重蹈“精神万能”的覆辙;贬低它,会走向“拜金主义”的邪路。同时,如果这种有目的、有系统、有步骤的“影响”不适度,也会事与愿违,甚至适得其反。这就是说,思想教育的量又决定了它作用的效果。所以我们讲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度,实际上是指如何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保证作用,取得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效果,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

      为什么要正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度?这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而事实证明,正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度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不正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度,就要在实践中碰壁。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事物发展变化总是要超出自身的界限而转变为新事物,这种转变需要一个过程和一定条件。因为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肯定和否定两种因素。人的思想也是如此。人在社会中,由于各自的经济条件、文化水平及阅历不同等因素影响,人们的思想也必然千差万别。但是,不管这种差异多大,各种思想的归宿也只能有两种选择,即正确与错误两个方面。就是说,任何人的思想都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或者肯定与否定之分。这两个方面既统一又斗争,这种斗争贯穿思想始终,是推动思想运动发展的内在根据。可以说,在思想发展的最初阶段,这两个方面就开始改变力量对比。这个力量对比,需要一个较长过程,就是肯定与否定两个方面不断斗争的过程。当双方力量对比达到关节点时,否定方面战胜肯定方面,即或者是正确的思想战胜错误的思想;或者是错误的思想战胜正确的思想。这就是由量到质的转化。矛盾斗争永不停息,思想转化循环往复,人们的精神世界就呈现为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的发展运动。因此,必须顺应思想运动发展的客观规律,促进正确思想的量变。否则,主观盲目地超越度的界限就要犯“左”倾错误;而当客观条件具备需要实在度的界限时,不敢行动,就要犯右倾错误。度的这种内在规定性,已被我国多年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效果证明:文化大革命期间,不懂得度的重要性,加之“四人帮”故意混淆质、量、度的界限,把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抬高到“高于一切”,、“大于一切”、“统帅一切”超过自身度的地步;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精神原子弹”,有了这种“精神原子弹”,就可以“精神变物质”,于是“阶级斗争为纲”、“大批判开路、”“政治可以冲击一切”、“灵魂深处闹革命”等等席卷一切,结果带来了“十年内乱”,给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建设造成了严重损失,致使人们对“文革”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达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以后一段时间,有的同样不懂得正确把握度的重要性,又认为“思想政治工作不重要”,“思想教育可以取消”。说什么“工作重点转移,思想工作让位,政工干部可有可无”,一些地方出现了“党的领导失威,马列主义失灵,思想阵地失控,政工队伍失散”的状况。有的还把党的思想政治工作部门“关、停、并、转”,认为只要“钱书记挂帅,‘奖’厂长动员就行了,还要什么道德、理想和信仰”。结果“一切向钱看”的拜金主义的其它各种不正之风刮了起来,给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来了不应有的损失。改革开放二十年来的思想政治工作实践证明,只有正确有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度,才能取得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效果。懂得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效果。懂得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质只有在一定的度的范围内才能保持,我们就能够有意识地把思想政治教育的量控制在最佳的限度内,保证思想教育的稳定存在。同时,懂得了突破度的条件不具备时不能主观超越,在条件成熟时不能右倾保守的道理,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就会注重科学性和艺术性。

      人的思想问题,好比难以定量的多元函数,即使用很科学的手段转化人的思想,也不能象转动旋纽调节机器状态那样灵敏和精确,而必须对人们思想系统中的各要素以及影响人们思想系统的社会、家庭、政治、经济、领导、同事等各种因素进行综合的巧妙协调,方能达到预期教育目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须掌握适度的原则,学会思想政治教育的艺术,注意用心理学的理论,研究人的思想、意识、需要、行为等的有机联系和因果关系;用社会学的理论,研究社会生活这个大系统与人的情绪、积极性的关系;用教育学的理论,指导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用伦理学原理,指导调节人际关系,规范人的言行;用美学原理,陶冶人的情操;用逻辑学原理,指导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思维方法;用政治学原理,研究行政管理与人的思想的关系;用管理学原理,指导对思想和行为的管理;用语言学、文学知识,指导恰当地使用语言信号,触发人的心灵;用历史学的知识,帮助认识社会进程中人的思想变化规律;用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原理,使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化、科学化。许多单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所以获得成功,取得显著成绩,除了加强党的领导和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职能部门作用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单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善于学习研究,善于把各门学科原理揉为一体,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始终,并正确地把握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度。为什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经常出现这种情形:表扬好人好事,被表扬的反而产生惧怕表扬的心理;批评不良行为,被批评的即使错了也不接受批评;谈到开会学习,有的人就产生厌倦心理……。就其原因,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未能按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办事,没有把握好政治教育的度。

      那么,怎样才能正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度呢?

      首先,要在实践中把握。实践是获得真知的根本途径。世界上事物无限多样,度各不相同。人们对这无限多样的度不能一下子把握和全部把握,必须有一个逐步认识和逐步把握的过程,这个过程只能是实践。只有投身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不断探索,才能发现和掌握其固有的规律性;只有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变革研究,才能认识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度。通过实践不仅能发现尚未发现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度,丰富人们所初步认识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度的界限,使之日臻完善。更重要的是,还可突破和修正受历史条件限制而被肯定下来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度的界限。譬如,在过去思想政治教育中有一些不成文的极限:进行传统教育,不能离开“忆苦思甜”;进行人生教育,不能离开“艰苦朴素”;进行理想教育,不能离开“政治说教”;等等。然而,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发展,这些极限早已突破。革命传统教育,变为多种多样;理想教育转为生动活泼;人生教育,更为实在具体。过去不能讲“个人奋斗,成名成家”,更不能讲“吃好穿好玩好”,现在不仅能讲,而且还提倡和鼓励人们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大前提下,去个人奋斗,成名成家,吃好穿好玩好”,因为人们正在从“求温饱”向“求知、求富、求美、求乐”过渡。人们现在追求的是“物质生活的高档次,精神生活的高格调,生活规律的高节奏,文化生活的高水平”。这就是说,在人类即将进入21世纪的新时期,人们的思想有了特定的变化,再用老眼光去看人们的思想是不行的了。因而,在新形势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就要针对人们“求富”心切的特点,“寓教于利”,教育人们树立辛勤劳动的观念,做到“勤劳致富,科学致富、守法致富”;针对人们“求乐”心切的特点,“寓教于乐”,使人们在欢快的娱乐中,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振奋精神,升华思想;针对人们“求美”心切的特点,“寓教于美”,引导人们学会美化新生活,既讲语言美、仪表美,又讲行为美、心灵美,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针对人们“求知”心切的特点,“寓教于学”,鼓励人们参加各种读书活动、学历教育、智力测验、职业技术培训等,使人们开阔眼界,丰富知识,“以智取胜”,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事实证明,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正确地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