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思想政治工作在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中的作用

作 者:

作者简介:
张劲松 白劲松 黑龙江财政专科学校

原文出处: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2
分类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复印期号:1999 年 0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比较重视运用思想政治工作来加强对学生行为的约束和价值取向的引导,而对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内在动因却时有忽视,甚至认为学习的事是专业教师和学习环境的问题,思想政治工作在这一领域难以有什么作为,这显然是一个误区。

      在实际工作中,只要善于分析学生的学习心理,结合有关理论,配合社会发展的大背景,就能在此基础上,利用思想政治工作来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心理学认为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心理因素,也是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必要条件。研究表明,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是主客观多种因素共同形成的。因此,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也应从多个方面考虑。

      首先,应从社会发展背景这一客观因素入手,引导学生把握时代的脉搏,认准社会发展的方向,使学生明确自己的位置,以正确态度去面对和适应社会的发展。因此,我们在与学生的日常接触中,要经常与他们探讨大学生的时代责任,引导他们建立起为国家为社会发展而求学的崇高动机。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大学生的学习动机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建国前,被称为第一代大学生的前辈们曾发奋图强,力求以科教兴国。然而,那一代战争连绵不断,政治腐败,民不聊生,许多知识分子也只能发出报国无门的慨叹。建国后至文革前被称为第二代大学生的群体,以前所未有的爱国热情投入到新中国的建设中,77年至80年前后的大学生从农村、工厂、部队回到久违的课堂,更是以百倍的努力,刻苦钻研,正是他们成为了今日发展经济建设祖国的中坚力量。88年前后,随着改革的推进,出现了暂时的“脑体倒挂”现象,在第四代大学生中刮起了“读书无用论”的旋风,一些大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但这种情况并未持续多久,随着改革的不断完善、发展,“脑体倒挂”等矛盾趋于缓解和消失,读书无用论也渐趋消亡。了解历代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对我们分析当代大学生学习心理是十分必要的。那么今天的大学生为什么仍然缺乏一种强大的,持久的学习动力呢?我们认为原因之一就在于他们对社会发展缺乏一个连续性的认识,对市场经济的激烈性与残酷性的认识不足,不能将目前的学习与未来的就业、发展很好地联系起来。因此,必须帮助学生解决这一认识问题,使他们认识到刻苦读书正是今后从容面对社会、面对竞争的基础,从而真正从内心深处自发产生一种强大的学习动力。

      其次,应当培养学生的高成就动机。西方心理学家麦克里兰的研究表明:高成就动机是可以通过教育和培养实现的。这一结论为我们做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我们曾在新生中做过“为什么上大学”的问卷调查,答案不一而同,有的说为文凭,为荣誉,有的说为了将来有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等等。但却很少有人说出更高一点的目标。通过这一调查,不难看出高成就动机的引导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为此,我们组织学生进行了讨论,让大家各抒己见,引导学生认识到上大学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人的素质,培养自己的综合能力,将来能够有所作为这一较高目标。另外,我们还准备请一些较有成就的毕业生回校与学生座谈,通过他们的现身说法和事业上的成就来激发学生的高成就动机,使他们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明确现阶段学习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必备过程。从而使学习动机有一个根本的转变。

      再次,可以通过心理咨询方法帮助学生完善个性,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奠定基础,创造条件。事实表明,尽管大学生已接近成年人的年龄段,但由于多种原因,他们的心理年龄却不完全与生理年龄同步,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个性发展还处于不稳定阶段,表现在缺乏客观的自我评价和足够的自制力,有较强的受暗示性等,这些个性特征对于艰苦的学习显然是十分不利的。因此,对这一部分学生而言,首要的问题是对不良个性的矫正,没有这一基础,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就难以顺利进行。为此,应该首先在学生中建立心理档案,以便对学生的个性结构及其它心理特征有一个科学、完整的认识,然后在此基础上,建立常设的心理咨询站,以帮助学生发展,完善自己的个性并进行一些心理障碍的诊疗,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运用思想政治工作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实际操作中还需我们不断摸索、总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