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澳门经济竞争力的战略研究

作 者:

作者简介:
徐雅民 北京大学港澳研究中心 北京 100871 黄汉强 澳门大学澳门研究中心 澳门

原文出处:
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

内容提要:

把握回归机遇,提升经济竞争力,是澳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主题。制约澳门竞争力提高和未来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是制度发育不够、现代化水平不高。首届特区政府在整顿治安和复苏经济的同时,要着重于制度创新。确定符合澳门比较优势的经济定位和发展路向是提升竞争力的前提。从澳门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出发,应动态地对澳门经济作出合理定位。澳门主要支柱产业旅游博彩业面临转型,建议借鉴拉斯维加斯经验,改革博彩业专营体制,逐步实现自由竞争,还对加强澳门与粤港台合作、改善基础设施、科教兴澳提出若干可行性政策建议。


期刊代号:F14
分类名称:特区经济与港澳台经济
复印期号:1999 年 12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F12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5919(1999)05-0021-08

      澳门回归祖国,是实现“一国两制”的第二站。把握住回归的机遇,提升经济竞争力,是摆在四十多万澳门人面前的历史重任。

      经济竞争力不仅综合反映一个国家(地区)经济、社会、政治、科技等方面的既有水平和实力,而且动态显示其发展潜力。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全球环境中,提升经济竞争力是澳门生存发展的头等重要的问题。这个过去澳门研究中没有被充分注意到的问题,正是我们研究的主题。

      一、抓住回归机遇,迎接严峻挑战

      澳门回归在世纪之交,正好面临着历史的重大变革: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网络化的浪潮滚滚而来。这一变革对每个经济体参与全球竞争以提升自己赋予了难得的机遇,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果掌握不住冲浪的本事,就会被越来越激烈的竞争浪潮所淹没。

      正在这时澳门经济竞争乏力的状况明显暴露,影响澳门经济竞争力提高的诸多深层次的问题日益突出。还在亚洲金融危机前的1996年,澳门经济已出现0.5%的负增长, 在灾难性的金融风暴突然席卷东亚和东南亚地区以后,1997、1998年澳门经济又连续两年负增长。在近期内澳门的外部经济环境并不令人乐观。更令人担忧的是,影响澳门经济竞争力的诸多因素显得愈发突出。

      同香港一样,澳门进入过渡期后,尤其是特别行政区成立以后,基本的政策取向一是社会稳定,二是经济发展。但港澳各异的实际情况决定了人们关注的侧重点应有明显不同。香港的综合竞争力长期以来居世界前列,据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1998年对世界竞争力名次调查评估,香港综合竞争力排在世界第3位(注:由于亚洲金融风暴的打击, 新近公布的竞争力排行榜,香港下降到第七位。);与香港不同,澳门的综合竞争力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注:目前世界公认的权威性的由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IMD)出版的《世界各国竞争力年报》,每年对 46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竞争力作出评估, 澳门没有列入其中。 我们参照IMD“The World Competitiveness Yearbook 1998”提出的竞争力评估8大要素(国内经济实力、国际化程度、政府效率、金融实力、 基础建设、企业管理、科技实力、人力及生活素质)及其41项子指标,对澳门的国际竞争力作出初步评估,得出其分值在54分左右,大体排在46个国家和地区中的第38位左右。)在香港回归的问题上,港英政府在政治上缺乏合作,因此考虑香港问题时,如何保持平稳过渡是重中之重。而澳门要优先考虑的则是繁荣和发展,因为对澳门来讲,平稳过渡和顺利回归相对容易,但回归后如何保持繁荣和持续发展则是一个难题。从这个意义上说,澳门问题比香港问题更为复杂,回归后面临的挑战更为严峻。

      但挑战和机遇从来是并存的。首先,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国际竞争的加剧,在提出尖锐挑战的同时也为澳门这样的微型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随着港澳的相继回归和海峡两岸关系的不断改善,大陆、港澳台有望以强大的合力来迎接新世纪出现的挑战。其次,换一个角度看问题,当前澳门发展面临的危机与其说是一件坏事,不如说正是澳门大刀阔斧推行改革,以疗理其疲弱的肌体的一个良机。澳门经济竞争乏力的暴露,有助于澳门人思考澳门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并利用回归的机遇,打破旧的格局,创造一种有利于澳门发展的制度安排。

      由澳人治澳替代葡人治澳本身也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西方殖民主义在亚洲统治的终结、澳门历史新里程的开始,可以充分利用包括公务员在内的广大澳人思归、思变、要求改革、要求发展的强烈愿望,以及爱国爱澳、澳人治澳、积极参与等社会意识提高的回归效应,循序渐进地改革和提升澳门的制度,切实提高其经济竞争力。但是香港的经验表明,面临严峻形势,缺乏政治决策经验的港人,实行高度自治本身也带来了尖锐的挑战。对于不仅没有决策经验,而且“三化”完成得并不顺利、公务员素质和公民政治意识成熟程度又远不如香港的澳门来说这类挑战将更为严峻。

      为了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我们建议首届特区政府应把最近三五年作为由葡人治澳到澳人治澳这一巨大历史转变的适应期:这是转变到用“一国两制”的思维模式思考和处理澳门一切问题的适应期;是决策者学习民主、科学决策,公务员学习提高行政效率,全体公民学习正确行使民主权利的时期;是以整顿治安和复苏经济为中心,确定发展路向,研究和启动改革的时期;是加强忧患意识,丢掉不切实际的过高期望,脚踏实地重建和增强信心的时期。

      二、推进制度变革,提升澳门的现代化水平

      一种颇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澳门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或“瓶颈”在于澳门是一个微型经济或超小型经济(Mini-Economy)。 澳门土地面积狭小,人口也很少,自然资源缺乏,经济规模不大,区内市场需求不足。这对于澳门的经济运作和发展来说,会产生制约作用。但是,战后世界经济史表明,微型经济所具有的这些特点既不等于它们不能自立,更不意味着它们不能有良好的经济绩效。(注:据世界银行的统计资料,全世界200多个经济体中, 人口不足一百万的超小型或微型经济体将近70个,这些微型经济体大都具有中上等发达程度,低度发展的微型经济国家或地区只占8%。事实上, 澳门的微型经济在过去二三十年间创造了辉煌的成就,人均GDP一直稳居亚洲第5位,1995年达到18181 美元,名列全球微型经济中的前10名。1996、1997年虽有所下降,仍然分别保持17912和17498美元的水准。)要找出澳门经济竞争力衰退的真正原因和澳门未来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必须更深入一层去分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