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高第二季度正增长数字 上期拙稿《香港经济可望复苏》说到港府于8月27 日公布了第二季度正增长0.5%的好消息。 这是被认为香港经济可能从谷底翻升的曙光。 9月21日,港府新发表的1999 年第二季生产总值报告对上述数字作了修订,再调高0.2。报告说:“本地生产总值在1999 年第二季回复正增长,与上年同期比较,实质上升0.7%。扭转自1998 年第一季的持续跌势。”这自然更令人振奋。而如果作季节性调整加以比较,本地生产总值在1999年第二季明显反弹了。 在这份9月的报告中, 港府还列举了各方面的第二季数字和表现:私人消费开支回复1.3%的实质正增长,第一季则是负4.4%。政府消费开支实质升幅为3.5%,第一季则升3.9%。本地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实质下跌26.4%,第一季则跌22.2%。楼宇及建造活动仍然呆滞,开支实质下跌6.6%。在有形贸易方面,第二季货物出口实质跌幅为2.0%,较之1998年第四季下跌9.6%及1999年第一季下跌4.8%都明显收窄了。货物进口实质下跌7.9%,也较第一季的跌幅10.3%小。至于无形贸易, 第二季与上年同期相比,服务输出实质上升1.7%, 服务输出则实质下跌0.6%。 报告同时还修订了以下数字:1997年全年本地生产总值的实质增长率由5.3%向下修订为5.0%。1998年全年实质增长率维持不变,仍为负5.1%。1999年第一季的按年实质增长率由原先的负3.4修订为负3.2 %。 港府对今年第二季数字所作的修订显示,第二季香港经济确有回弹的迹象,因此更使香港社会认为经济最困难时期可能过去。 自然这个复苏的进程是很艰辛和曲折的。如9 月下旬公布的最新一季即6至8月的失业率数字,在上两季微跌之后,又有微升。即3至5月失业率为6.3%,4至6月为6.1%,5至7月为6.0%,而6至8月为6.1%。政府对此解释为:因暑假期间,毕业生及离校人士陆续投身社会寻找工作所致。而总的来看,失业情况仍趋稳定。今年8 月整体消费物价与去年同期相比,有6.1%的跌幅,又较7月的5.5%跌幅加大了,再创新低。 港府解释主要原因有三:私人住宅租金下调,酒楼食肆减价和超级市场的大减价。而由于消费物价下调,加上整体经济活动的复苏,政府认为,这实际上已使近月消费需求好转,有助控制生活开支及提高消费者的实际购买力。 仅从此二指标看,就可说明复苏还需我们的坚持努力。 近期一些经济话题 如果说,以上经济表现说明的是今年第二季即已经过去了的情况,也许更值得重视的是近期以来在香港社会经济中的一些新现象和新议题。 中药港之议 在董建华的1998年第二份施政报告中提到了想使香港发展成为一个“将中药研制成健康食品及药物的国际中药中心”的目标,香港社会很感兴趣,并被称为“中药港”。在数码港之后,已有一些过往专注地产发展的大财团也提出有意开拓中药港,推进传统中药产业的现代化步伐。7月6日, 港府工业署公布了香港中药产业未来10 年(2000—2009)的发展大纲。建议分4个阶段展开工作,首个阶段, 强化中药产业的发展基础;第二阶段,开展传统中药现代化工作;第三、四阶段是现代中药和现代新药的研究开发期。大纲拟定了2000年、2002年、2004年和2009年要达到的工作目标。对于香港要发展中药港的设想,社会上的反应也是不一的,一方面,许多人士信心十足地认为香港凭借其信息灵通、资金雄厚、设备先进、市场网络广等的优势,可以充分依靠与中国内地中医药人才的支持与合作,致力推广中医中药保健药品,参与研究开发现代新药,迎合在西方兴起的另类医疗和自然药物料法的潮流,前景是看好的。但另一方面,有的人士认为,药物制造从来就是高投资、高风险、高年期的“三高产业”,而香港既非中草药原料生产地,本身又不具备这方面的研究基础和专业人才,而且本地市场狭小,肯定要面向外部,走向西方绝不容易。因此前景并不乐观。尽管各方还在议论中,但一些地产发展商已表示要发展中药港的意向,内地中医药界也表示兴趣,内地一些中医药原料产地和制药行业更表示要与香港积极合作的意向,派团互访,进行研讨。因此近期内,在香港报刊上可以看到有关中药港的大量文章和评论。但其中有一点是很明确的,人们希望发展中药港绝不可是一个地产发展项目,而应该是一个真正的高增值、高科技的创新科技产业。 科技股热 在香港经济重新定位的过程中,要发展创新科技产业肯定已成一个方向。数码港、硅港、软件港、中药港、玩具港等等之说,一港接着一港,而这些都要求和科技有关。特别是发展数码港已经落实后,参与该项目的盈科数码动力公司推出属于科技股概念的新股,因此开始在香港股市带动科技股、科技概念股的潮流。它不仅使盈科本身股价飙升,成了股民追捧对象;甚至出现了一些香港传统企业通过易名或入股互联网,摇身一变而成为科技股,居然在香港近日股市中,受到投资者青睐而掀起了“科技股”热潮。如9月9日,盈科数码动力、新世界数码基地、中国网络及长城科技纷纷打入当日十大成交金额排名榜,甚至与传统的大蓝筹股汇丰、长实并驾齐驱。似乎这类数码或科技概念股,正受到香港投资者的欢迎,成为街头巷尾居民的关心话题。对此次突然兴起的科技股热,香港社会是有人担心的:会不会重蹈九七红筹股覆辙?会不会有科技泡沫?社会看法固然不一致。人们都承认香港目前并无成熟的科技实体,亚洲最主要的科技产业、科技股是在日本和台湾,就是香港经营数码港也只是开始基建的第一步,因此香港目前炒热的是科技概念。但是,人们并不简单地从而认为这是科技泡沫。主要原因是看到:香港许多传统大财团都在发展和热心资讯科技、数码科技、创新科技,认为这预示着香港产业转移的轨迹;而香港经济的进一步多元化,产业结构的调整,创新科技、高增值产业的发展方向,显然使科技股被看好,因为科技产业会代表下一个世纪的一个新力量。因此值得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