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国家级开发区的定位与取向

作 者:

作者简介:
刘建华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委书记、管委主任

原文出处:
发展论坛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14
分类名称:特区经济与港澳台经济
复印期号:1999 年 10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一

      经济技术开发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推进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开发区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困难和问题,直接制约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进一步发展。面对这样的形势,开发区今后究竟应该向何处发展?路该怎么走?

      一种选择是继续沿用原有单纯工业区的发展模式。经济技术开发区创办前期,都坚持以工业为主、吸收外资为主、拓展出口为主,致力于发展高新技术的办区方针,大多采用单一工业区的发展模式,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这种发展模式作为一个特殊阶段的产物,在开发区的创建初期无疑是正确的,但是随着开发区不断发展壮大,其局限性越来越突出。主要表现在:一是发展空间受到局限。随着开发区招商引资步伐不断加快,经济规模日益壮大,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是其内在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也是增强其辐射带动功能的客观需要。二是服务功能受到局限。随着一大批工业项目的落户,大量的外来从业人员入区,要求开发区承担相应的社会服务功能,建立与之配套的社会服务体系,发展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努力创造适合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条件。据统计,目前全国首批开发区中已开发的工业区域内每平方公里容纳的劳动力一般为2万人左右,按照国际上中等发达国家的标准, 每平方公里与之相配套的城市公共投入就应当达到3~6亿元,这是一般单纯的工业区难以做到的,特别是对于那些离老市区较远、规模较大、独立性较强的开发区来说,原来单纯工业区的发展路子已走不通,而只有按照综合性的现代化新城区的目标规划发展,才能较好地解决这一矛盾。

      另一种选择是滑向一般行政区。开发区从设立之初就立足于发挥改革开放的先行先试效能,努力营造按国际惯例运作的投资“小气候”,具有观念新、体制新、机构简、人员精、包袱轻、效率高的比较优势,赢得了国内外投资客商的“青睐”。就机构设置而言,一般行政区党政部门大约都在60个左右,而开发区大都在20个左右,工作人员减少三分之二,政府管理成本降低一半以上。正是开发区在体制和机制上的独特优势,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如果开发区滑向一般行政区,回归到一般行政区的管理模式上,那只能淡化和削弱开发区的优势和特色,影响对外开放的深入发展,窒息区内企业发展活力,违背国家创立开发区的初衷,也容易丧失我们实行对外开放所取得的成果。开发区的设立和发展,不仅引进了国外的资金和技术,而且在适应国际通行惯例的原则下,在经济和社会管理上借鉴了许多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其某些先进的经验对我国的改革起到了积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因此,只要我们坚持改革开放,就必须以发展的观点对待开发区,只能使开发区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沿着改革的道路继续向前推进,而不能后退。

      再有一种选择是将开发区予以取消。我国进行的对外开放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应从何处入手?邓小平认为:“在全国的统一方案没有拿出来以前,可以先从局部做起,逐步推开。”据此,中央决定先进行小面积的试验,取得经验后再推广。正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中央相继设立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沿海开放地带,1992年在邓小平南方谈话精神的鼓舞下,又设立了沿边、沿江开放地带,从而构筑了我国一个完整的全方位、宽领域的开放格局。因此,开发区和特区一样都是我国对外开放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实践邓小平对外开放理论的重要内容。如果将开发区取消,就影响了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完整性。对于前几年曾经出现的“开发区热”,要用一分为二的辩证观点来看待,对于各种形式的开发区要分类指导,区别对待,对那些不符合条件的开发区应坚决清理整顿,对已具有良好发展基础的国家级开发区,不但不能简单地全部否定,而且要继续给予大力支持,切实解决开发区目前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为其创造一个更加宽松的发展环境。

      总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开发区不但不能取消,而且要鼓励其更快更好地发展,只有把开发区建得更快更好,才能不断完善我国的对外开放格局,才能加快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二

      党的十五大的胜利召开,使开发区发展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开发区应向着开放度更大、体制更新、机制更活、功能更全的方向发展。具体说,开发区要以特区为榜样,努力向特区看齐,切实把体制创新、产业升级和扩大开放贯穿于开发区“第二次创业”的全过程,渗透到工作的各个方面,积极地创造条件,积蓄力量,完善功能,扩大影响,积极争取国家在适当时候赋予类似浦东的某些功能性政策,努力把基础和条件好的开发区建成特区式开发区,闯出一条富有特色和活力的开发区发展之路。

      确定建设特区式开发区的发展方向,是其内在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是开发区探索新机制、增创新优势,保持内在发展活力的客观要求。开发区创办之初,主要依靠国家的特殊政策驱动发展。随着国家对开发区政策的调整,开发区原有的外部政策驱动力受到一定程度制约,开发区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内部运行机制和运作方式的优化。在这种情况下,迫切需要开发区培育和建立一个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新体制、新机制,其中最突出最紧迫的就是要建立起一套有别于一般产业区、能够更好地为开发开放服务的社会事业管理机制,努力构筑一套与市场相适应、与国际惯例接轨的新机制,特别是要探索一套能为市场经济提供高效优质的社会服务监督机制。只有如此,才能使开发区不断地创新体制,增创优势,保持强大的生命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