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深圳商贸业发展状况 1.1980—1985年深圳商贸业发展的初始阶段。 深圳特区建立之初,迅猛地涌进了几十万人参加拓垦和建设,使日用百货和副食品供应奇缺。 1979 年的商业饮食服务机构共1142 家, 1985年迅速发展到9401家,为1979年的8.2倍; 商贸业的就业人口1985年为1979年的4.3倍,有6万人。当时商店里商品单调,生活必需品不齐全,小商品基本见不到,商店里大量摆设的是单一的进口商品:录音机、雨伞、家庭用电吹风筒、味精等;菜市场简陋,菜价随着蔬菜淡季的来临飞涨。1983年菜市场里曾经有一段时间看不到叶菜。 1984年深圳经济特区带头取消粮票、油票,取消凭证供应,放开物价(除个别商品粮食、肉、煤气采取保护价外),绝大部分商品随行就市。除此之外,政府还将多层次的商业行政机构变为经营性企业,增强其市场功能。比如:把商业局改为商业总公司,供销社改为副食品总公司,粮食局改为粮食公司,物资局改为物资总公司。当时,进出口集团、外贸集团、商业总公司、副食品总公司是深圳商贸业的四大支柱公司;友谊商场、友谊餐厅、环球商场、国际商场是深圳较为有规模的商场。在这个时期,商贸企业在特区优惠政策下进口一些商品在特区内销售,同时,有进出口权的企业通过在交易会采购的出口商品和通过一些渠道在周边地区销售,生意十分旺盛。这一阶段商贸业为特区建设积累了一定资金,可称为挖取了“第一桶金”。但由于当时刚刚开放,商贸企业经验不足,企业的经营仅限于低档次的进口商品,同时还有不少失误,如:当时的签字笔、冷暖风机的盲目大量进口而造成积压,1984年底深圳向中央申请将大量的积压商品运往内地降价出售。 2.1985—1991年政府扶持商贸业快速发展阶段。 这是深圳发展最快的时期,深圳人口从1986年的93万猛增至1991年238万;工业总产值从1986年34亿提高到1991年315亿;商贸业随着体制调整、市场价格放开和引入竞争机制,开始逐步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而斩露头角。由于商品价格可在特区内浮动,全国各地各行各业凡是有价格优势的企业都争相涌向深圳办内联商贸公司,而且,主要的市属公司和中央各部委的公司都享有进出口贸易经营权,都能自行进口和出口,这个阶段商业贸易购销两旺。1985年至1990年商业贸易饮食服务业机构由9401家,猛增到25976家,为1985年的2.8倍;进出口贸易额增长4.1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倍。 各类经济成份的商贸企业, 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所占的比重1990年与1985年相比,全民所有制增长105.4%, 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的比重由62.2%下降为51.9%;集体所有制增长22.4%,所占比重由10.4%下降为5.2%;外商投资经济增长4.6倍,所占比重由4.1 %上升为9.4%;个体经济增长4.9倍,所占比重由7%上升为16.9%。 深圳初步形成了全民所有制商贸业为主导,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互相竞争,共同发展的格局。在出口商品结构中,1990年与1985年比,三资企业和“三来一补”企业出口所占比重由39.4%上升为61.3%,本地产品出口比重由58.4%上升为71.2%。这个阶段深圳与61个国家和地区发展了远洋贸易的往来。 由于特区建设的初期碰到了居民基本生活必需品供应的困难和供港鲜活产品的压力,市政府开始注重了“菜篮子”工程的投入建设和规范经营。1986年市政府整顿了私人屠宰场,市食品公司于1987年投资建设并当年投产经营的大型屠宰场,基本统一了深圳的鲜活牲畜的屠宰,笋岗肉联厂的日宰量达:牲猪3000头、牛50头、羊200头、狗40条; 尔后,南山区政府又建立了南山区肉联厂,基本上解决了市民吃“放心肉”的问题。布吉农产品批发市场1988年开始规划建设,七万平方米农产品批发市场当年投资建设,当年营业,当年回收,成为深圳市及周边地区农产品的集散地;市石油公司与中石化联营的中鹏公司在下洞和东角头建立了共8.8 万立方米的成品油库;燃气公司和煤气公司在笋岗建立了1300吨的燃气库;食品公司建立了15万立方米笋岗可调温冷库;为了市民副食品供应的需要,各住宅区肉菜市场相继建成;1987年成立了第二免税商品企业公司,免税进口商品开始系列地进入百货公司,物价开始稳定,商品开始充足,副食品供应、日用品零售商业满足了人们基本生活的需要。这一阶段商业贸易的形态和服务水平还没有发生质的改变,连锁商店、超级市场、专门店还没有出现,消费层次也不明显。 3.1990年至今深圳商贸业大浪淘沙爬坡上档次阶段。 90年代初,深圳人口达到了201万, 工农业生产已形成外向型的经济体系,商贸业开始意识到商业形象、规模经营、规范管理、高品质、高水平服务的重要。香港华润集团与市第二免税公司、烟草公司、糖烟酒公司、果菜公司、深业工贸五家国营主渠道公司合资开办深圳华润超级市场;1984年曾在深圳蛇口落户的百佳超市此时也开始活跃;1992年华润和百佳投入角逐,24小时日夜服务的“7·11 ”便利店也加入行列;紧接着金田股份公司与惠康合资开办的惠康金田超级市场也进入市场竞争;1996年市果菜公司开办万方超级市场、新保康的净菜超级市场;1997年布吉农产品公司开办的民润超级市场都相继以不同的形象加入市场的竞争;1996年药品市场通过整顿、调整、规范,一开始就以41间“一致药店”出现在市民的生活中;麦当劳、肯德基、大快乐快餐店陆续在深圳登陆;1996年深圳市石化集团的面点王、康达尔集团的烤鸡大王,1997年在深圳落户的豆浆大王等一大批方便、快捷、现代的、香港式的饮食形式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并广泛被深圳人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