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促使我国经济快速发展,1979~1997年经济增长率年均是9.8%,1991~1997年经济增长率年均达11%,但1998 年只是接近预想的8%的经济增长率。这除受世界经济动荡、 亚洲金融风波发生等外在因素影响外,中国经济发展的内部动力不足更是主要原因。中国国情需要较高、较快的经济增长率,通过财政支撑、增发货币、增加投入、大搞基建、发展外贸、保速又保质、汽车进入家庭启动、住房产业拉动、大建公路、发展非国有经济、刺激消费来促进经济快速增长都有一定的作用,同时也显示出局限性。 经济怎样进一步发展?经济发展持续稳定增长点在何处?又一轮的改革开放落实在哪里?中西部地区如何能加快发展?中国的外贸出口如何增长?为此我提出遵循国际惯例、在沿海多办出口加工区、转口贸易区、自由仓库区、保税区型的经济特区,在中部多办国家科技工业园型的特区,在沿边多办自由贸易区型的特区,多办特区加大投入,达到扩大改革开放、增多内部需求、增加外贸出口、发展高新科技,以利营造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局面的建议 循惯例 促发展 自4OO多年前法国汉堡、意大利莱亨、那不勒斯、 威尼斯设立世界最早的自由港以来,全世界已有80多个国家建设了8OO多个自由港、 自由贸易区、出口加工区、转口贸易区、自由仓库区、保税区、国家科学研究公园等形式的经济特区。经济特区国际上通行的是按国际惯例运作的、“免征关税和划定隔离区域”的地区。美国有250多个, 小的只有几平方公里甚至更小,如布鲁克林贸易区;大的如美国和墨西哥边界工业区,长3326公里,纵深20~30公里。东南亚各国和地区兴办的经济特区近1OO个,有在台湾地区高雄兴办的世界上第一个“出口加工区”、 泰国曼布出口加工区、印度坎德拉加工区,以上较为专业,新加坡裕廊是综合型经济特区。已运作1OO年的香港、新加坡自由港, 是我国较为熟悉的经济特区,新加坡是国家型的。深圳等城市型的经济特区国际上较少,是我国对世界经济特区的发展和新贡献。 经济特区是代表国家在世界经济竞争场上的生力军,在当今国际经济发展中,只有国家全力支持经济特区当领头羊,才有利于该国经济的发展、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在世界经济动荡特别是亚洲金融风波发生后,多个国家为在竞争中保持发展,竞相开办新的经济特区和对原有的特区加大优惠,以吸引国外的高新科技和资金。各国政府对经济特区的关税、营业税、商业税、土地租购等都有优惠,厂房租金等成本低于其它地区。如泰国政府对曼布出口加工区进口的机械、零件、材料等均免征关税和商业税,外商在区内投资可享受5~8年免征所得税与工商税的优惠待遇等。新加坡政府对裕廊工业区免税期达5~15年。印度、 马来西亚等国的自由贸易区或出口加工区只是优惠条件有别。对经济特区的优惠发达国家也不例外,如美国政府对布鲁克林贸易区优惠政策有10条之多,区内、区外税收差别较大。一般性家电产品区外加工税率10%以上,而区内加工税率3%以下;进口钢铁的税率区外为7.5%,而区内免税。除税的优惠外,有些国家对经济特区直接进行资助。经济特区是加快国家经济发展的一种特殊的形式,应持续开发利用。 我国特区设置有欠缺 我国设立经济特区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当年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设立特区空间布局不完全合理,偏于南海边四个城市及新设立的海南省。新设特区时间欠连续,1980年8月26 日全国人大党委会审议通过设立经济特区,1988年4月13 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建立海南特区,现在又间隔10年。中国的经济特区不是多了,而是少了,绝对数量和相对种类都少了。不是大了,而是小了。深圳特区327.5平方公里, 可供经济开发的用地只有一百多平方公里。有时连一个变电站、自来水加压站的理想用地都难以找到。与国际比较,我国经济特区享受的优惠政策, 远低于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缔约国所设经济特区的普遍水平。 而从1996年开始,我国经济特区、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沿海开放城市、上海浦东新区等进口的各类物资,一律按法定税率征收关税和进口环节税。国家对以上特定区域自用物资的进口,先全额征收关税和进口环节税,然后由财政返还80%的税款,以后返还税款每年递减20%,到2OO0年国家将取消特区进口自用物资的减免税优惠政策。即从1996年起经济特区的优惠政策已基本取消,特区与内地政策被拉平。我国的经济特区要向更高层次迈进,世界上来料加工区提升主要的形式是成为自由贸易区、科学工业园区。我国特区的优惠政策早已普惠全国,生产环节也不存在海关免税,从全国公平竞争、均衡发展看是应该的。但从世界经济竞赛场上竞争看,“特区不特、经济不兴”,我国的经济特区起跑就落后一大截。中国的改革开放只是开端,以后的路还很长,仍需要一些地区先行一步、试点,进行探索。不全力推进特区的发展,从带头、示范作用看,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也无益。 三种特区拉动增长 国内每次经济放慢后,都是从毗邻港澳的特区等东南沿海启动,这里是经济增长的龙头,启动全国经济。从一个浦东、5个特区、14 个沿海开放城市到沿海所有地市县镇港口、沿边集贸口岸经过三次大的区域经济开放,每一次对我国经济发展都有大的推动。但也要看到有的地区“口岸开放思路不变,房新车新衣新心旧”,当地改革开放、经济发展不能适应全国的发展需要。国际环境对我国经济有巨大的影响的今天,我国也应有相应的对策,必须要有一次新的区域经济开放,这一次涉及面应比上次的更广。以优惠政策、以放权为条件、减免税来激发经济增长仍可考虑。国家的政策扶持与省、市、自治区自身努力结合,充分利用各地有利条件进一步改革开放,将特区经验移植中部、西部、北方,再多办经济特区,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南与北、东与西及中部遥相呼应,开创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