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目前台湾主要产业经济的了解和评价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海峡科技与产业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14
分类名称:特区经济与港澳台经济
复印期号:1999 年 08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台湾产业经济是指在台湾本岛上各种产业经济活动总的概貌的分析与评价。

      1. 台湾产业经济的基本情况

      台湾原是一个农业社会,工业基础很薄弱。日本统治时期,实行“工业日本,农业台湾”的政策,台湾只有一些小型工业,如纺织、化学、机械、印刷产业得到发展。以后,工业也更形破损;一直到1949年以后,工业才逐渐恢复。 经过1953 至1960 年的“进口替代”和1961 -1972年的“出口替代”以及1973至1981年的第二次“进口替代”,台湾产业经济终于有了经济发展的好势头。台湾产业经济虽然在结构上已有明显的变化,但由于是以出口导向的加工贸易型工业为主,容易受世界形势和美、欧及亚太经济变化的影响。台湾的经济结构在过去10年间已发生巨大变化,从过去的劳力密集型的制造业为主,转为新的资本密集型产业与制造半导体及电脑等高科技产业,从而提高了竞争力。

      2. 台湾的制造业与营建业

      台湾制造业曾是台湾产业经济“龙头老大”,现包含有22个行业。据台湾业者介绍:其中有12个行业情况较好,继续处于增长状态,其中表现最好的是:电子及电力业、化学材料业、石油制品业、化学制品业等。但是,也有10个行业处于衰落状况,例如:木竹业、皮革业、成衣业、杂项工业、家具业、精密机械业、烟草业、塑胶业、橡胶业、纺织业。显然,属于劳力密集型的台湾制造产业在东亚金融危机下,已经进一步衰退了。据了解,在1997年台湾出口中,属于高、中科技产品和资本密集之产品占全部出口之90.8%,而低科技产品和劳力密集产品则占10%还不到,且有进一步下降趋势。

      台湾营建业已在谷底徘徊达8年之久, 现在仍看不出有根本好转局面出现的可能性。据业者介绍近年来基本情况是:“营建业近几年一方面因为房地产市场不景气,另一方面公共工程进度在当局相关部门执行发包作业速度缓慢,民众抗争,土地征收不易等问题影响下而严重落后。因此营造业发生恶性抢标的现象。总之,作为基本上属于劳力密集型的营建业在台湾仍未走出低谷。

      3. 台湾的水泥业、钢铁业与橡胶业

      在传统产业结构中,水泥业,钢铁业与橡胶业都是内需民生产业,只要经济正常运转,其经营状况一般都呈上升状态。但是,当我们在台湾实地考察时,却看到了另一番景象:

      水泥业:从历年趋势来看台湾,水泥产量自1993年达到高峰后,已有逐年下降的趋势。从销售看,1998年较1997年约下降5%, 虽然台湾有关部门已开启花莲县的和平工业区作为石灰石矿的采掘基地,但目前进驻厂商只有台泥、东南水泥及大民水泥3家,1999 年第一套生产能280万吨窑才可完工,是否可如期完工尚有待观察。预计2000 年台湾水泥需求量为3400万吨,可供给量只有3180万吨,缺口将在220万吨左右。 台湾由水泥出口地区转变为水泥进口地区已成定局。

      钢铁业:台湾钢铁业在90年代有较大的增长,大约从1990 年到1997年,钢铁总产量增加57.19%,钢铁业者认为其目前有利因素是:“韩国钢铁业受金融危机影响甚深”;“台湾将可望接收部分韩国流失的外销市场”;“大陆基础设施采购高峰到来,台湾正好赶上此波需求热潮”;岛内“重大公共建设对钢筋产品之需求强劲”;“受新台币贬值之故,使一向仰赖进口原料的业者转向岛内”。但是,他们也承认存在一些不利因素,如:“东南亚各国货币贬值,台湾钢产品暂时陷入不利地位”;“韩国钢产品低价倾销,对台厂商十分不利”;“在亚洲金融风暴后,东南亚各国对钢产品需求大幅衰减。”

      橡胶业:台湾橡胶业产业发展历史约30年,目前有9家上市公司,其中轮胎业及轮胎相关业者即有7家。岛内轮胎业一方面因成本上升,导致竞争力下降;另一方面,则因为土地成本过高,使得新厂扩建不易,整体产业无法达到经济规模。台湾轮胎业面临了在低阶产品上,无法与祖国大陆以及东南亚厂商竞争;在中、高阶产品上则无法与日本及欧美系的厂商一较高下”。目前正新已投资1500万美元于厦门厂、5000万美元于昆山厂,不久即可投入生产。总之,台湾原有的钢铁业、水泥业与橡胶业,都正处于“产业转型”期。虽然客观上商业机会不一,但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化则是一个业已成形的事实。

      4. 食品业与汽车业

      台湾消费品产业中,以属于非耐用消费品的食品业和属于耐用消费品的汽车业的产业表现,最吸引人注意,故也成为我们考察重点。

      台湾食品业主要包括;大宗物资、饲料油脂、冷冻冷藏肉品以及综合食品业诸产业。 综合食品业在台湾的营运状况一直平稳, 饮料业因1998年天气异常酷热,销售非常畅旺, 累计营运收入将较1997 年增加15%以上。另外,为迎合消费者多变的需求,业者不断推出新饮料产品,产销分工模式也有很大发展。

      台湾汽车业:台湾汽车业虽然已有相当大的产能和规模,但他们认为:“以台湾目前的汽车产业而言,受阻于先天土地资源有限,研发能力不足,无法打出自有品牌,而是以技术合作或纯粹代工方式产制汽车。台湾以其完备的汽车工业的上下游体系,若能与祖国大陆合作,成为亚洲或全球布局之一环,将成为未来台湾汽车工业发展的有利因素”。整体而言,台币贬值反应在汽车业的获利表现上,仍是利多于弊,不过,他们也坦承:“以汽车业而论,台湾市场已达饱和,生产线外移已为必然趋势,而祖国大陆由于汽车内销市场仍有极大的成长空间,已为全球及台湾汽车业者争相设厂的地方,希望两岸加强经贸合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