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政府入市干预的回顾

作 者:

作者简介:
冯苏宝 龙隆 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

原文出处:
经济学消息报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14
分类名称:特区经济与港澳台经济
复印期号:1999 年 08 期

关 键 词:

字号:

      1999年6月21日, 香港外汇基金投资公司决定采取单位信托基金的方式,出售政府去年在对抗国际炒家时所买入的那部分股票。以21日这一天港股的市值计算,特区政府去年1181亿元港币的入市资金,在帐面上已增值946亿元。针对这笔资金如何从市场上撤离, 特区政府推出与恒生指数挂钩的单位信托基金,它在组合上简单直接,易于购买,并且一般不会引起大势波动从而招惹投机活动,所以属于一种较佳的“出货”选择。这样,特区政府对抗国际炒家这场公案便以一种完满结局落下帷幕。

      去年8月, 特区政府毅然动用外汇储备资金入市与国际炒家进行金融大决战,投入金额相当于当时港股总市值的10%,硬是以一种豪气和优势将恒生指数在半月内推高1200多点,从而打破炒家们跨市场操控格局,捍卫了香港金融体系的稳定。对于此举,当时可谓是天下议声雀起,臧否有加。人们主要存在着两个担心,一是这笔资金在什么时候又如何从市场上安全撤出,二是以市场自由著称的香港会不会因为政府干预而影响其制度效能从而发生逆转。入市容易而出市难,是人人皆知的道理,政府干预对于作为“市场自由”典范的香港究竟意味着什么,它显然关乎香港的长期发展,这两个担心的确必要而且很是要害。

      对于第一个担心,应该说如今已经得到熨平。特区政府入市时,恒生指数大约在8000点左右,很快便稳在9000点之上,今年开年后上万点,后来的总趋势是向上扬升,北约入侵科索沃战争开打后,欧洲资金涌向美国市场避险,美元美股美债利息的涨势带动亚太市场高歌猛进,而不少在美国市场获利已丰的基金套现后又将大把的资金杀入底部已趋明朗的亚洲市场,泰国、韩国、新马的证券市场纷纷回升,恒指亦拾阶而上,在今年6月21日这一天,恒指已接近14000点,距历史最高点已不太远,显然市场险境已过。特区政府在此时出货不仅有理有利,而且安全稳妥。

      与股市回升相应,香港经济的基本面也在逐步向好。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在今年5月6日认为亚洲金融危机最坏的时期已成过去,他相信香港及印尼经济已经见底,接下来应是复苏的势头。美国在亚洲最重要的投资银行——摩根斯坦尼公司也在5月7日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中预言,亚洲经济将呈V型轨道复苏。今年以来,深受金融风暴影响的南韩、 泰国、菲律宾和印尼开始迈向复苏之路,其货币币值和资产行情普遍止跌回稳,经常性项目由逆差转为顺差,例如南韩在目前经常性项目顺差已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4成。香港也不例外,不仅股市升温回暖, 作为另一经济支柱的地产走势也相当不错,大型公司纷纷采取多元化经营,在离岸贸易、财经服务和智能型业务等方面都在显著成长,从大势上看,复苏征兆已较明显,只需假以时日,其增长率就能复归原位,失业率也可望降低,从而步入新一轮的繁荣。

      至于另一个担心,其实现实已经提供了充分的说服依据。

      政府不干预市场是基于这样的理念:让市场机能自行产生作用。这一理念却是排除了若干因素,甚至是排除了现实因素的理想样态,是学问家手中抽象的分析工具,也是当今国际政治家在推行全球一体化过程中对别人而不是对自己的一种说道。应该说,在现实社会中并不存在政府完全不干预市场的典型案例。在学术界,甚至在力倡其说的美国主流学者当中,从来就是承认政府作用的,他们对市场机能的准确表述是,只有伴随着社会稳定,法制健全和财富分配公平才能充分发挥作用,而这些先决条件至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具备。在工业经济领域,市场总是广泛地受到政府、中央银行以及那些创造“标准”的社会群体的调节。在国际经济范围中,象IMF、世界银行、WTO和国际结算银行这样的机构不免要担当调度调节市场的重要角色。香港向来奉行积极不干预政策,但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在关键环节和重要时刻总是需要政府出头露面施以政术,所谓积极不干预应该是针对某些领域和某个时期而言的。

      如果说世界贸易体制是具有开放特征的,一定程度地受到市场调节和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那么国际金融体系却充满着不完善性和不可预知因素,任由市场发挥作用会往往导致风险。亚洲金融危机给人们留下的一个重要教训是,国际金融市场自身不仅不能避免风险反而会造就风险。到今天,几乎所有的研究者们都接受这样的观点:正是金融市场的放纵过度到了失效导致了亚洲金融危机的产生,而金融投机者们的所作所为又恶化了金融市场状况。这样的事实又令人进一步得出结论:当一个国家还没有建立起自己的调节体制以及相关法规之时,最好不要过早地对国际资本洪流敞开自己的市场。国际金融体系最大的问题并不在于如何推行市场化问题,而是缺乏一个全球性的调节框架,这是两年来人们议论不休的话题,在前不久举行的G8会议上又被谈及。所以,发展中国家对于开放它们的金融部门应该对经济自由主义持一种审慎的态度,而在金融领域中倡导国际化和市场化者,不是缺乏深入研究就是别有用心。IMF 的救援计划就反映了对于市场依赖浓重色彩,结果它将一些国家,例如俄罗斯和印尼进一步推向了深渊。香港金融市场的开放度已是相当高,为什么政府在特殊的时刻和在特定的环境中要出手干预,显然是有着它正当而充分的理由。

      香港特区政府不仅干预了股票市场,不失时机地进一步健全了金融体制,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还干预了整个经济, 例如推出赤字财政:1998至1999财政年度赤字预算为GDP的2.5%,1999至2000年度为2.8 %;采取“数码港”的方式提升高科技产业,另外还主持设立迪斯尼主题公园。这些举措无非是为了刺激低迷状态下的经济,旨在为整个社会寻求某种多元化发展目标和进行以知识为基础的生产转型。按照政府不干预主义的观点,这会进一步削弱香港的市场自由。然而一个有趣的反讽是,华尔街日报和美国养老基金仍然将香港评为1999年度世界上最自由的经济体。这个事实证明,政府在经济中所扮演的角色是必要的,只要干预和调整经济的体制是谨慎的,透明的,注重实效的,具有现代特征和强而有力的,并注意形成长期效应,那么它就是正确的,有效的。这种实事求是的态度也许将进一步影响世界经济,将来没有任何一个人会抱住市场教条不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