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经济发展中的现实困境及政策选择

作 者:

作者简介:
王海宁 青岛大学市场学系

原文出处:
世界经济研究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14
分类名称:特区经济与港澳台经济
复印期号:1999 年 07 期

关 键 词:

字号:

      1997年7 月初从泰国开始发生的金融危机迅速蔓延到整个东亚和东南亚各地,并影响了世界其他各地。香港在这次危机中也受到了沉重打击。外贸、金融受到巨大挑战,人们的投资和消费信心受到影响,多年来积累的结构性问题暴露无遗。目前,香港经济发展中存在六大主要障碍,这是香港遭受危机打击的重要原因以及影响香港经济长期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影响香港经济发展的六大障碍

      1.不断移入内地的制造业后继乏力。

      80年代的香港经济,制造业在GDP中占有很高的比重, 基本保持在20%左右的水平。1990年制造业比重降至17.6%,此后一发而不可收,几乎以每年下降两个百分点的速度,下降到1996年为7.2%。 不仅如此,从90年代开始,制造业的绝对总额也是呈下降趋势。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伴随大陆的对外开放加速,香港为取得劳动力和土地的成本优势,对珠江三角洲进行大规模制造业投资,导致香港劳动密集产业大量转移到邻近的内陆地区。

      当然,香港区内制造业比重的下降,并不意味着香港经济增长出现滑坡。相反,由于制造业的北移,不仅弥补了区内制造业比重的下降,而且使得香港进出口贸易(特别是转口贸易)和金融、保险业获得了极快发展,从而进一步促进了香港在90年代成为国际贸易中心和世界金融中心。

      但是,从实质内容来看,香港制造业与珠江三角洲的结合,是一种较低层次的结合,仅仅是香港的资金,市场网络与华南的土地以及在当地招收的一般劳动力的粗结合,生产满足美、欧市场的低档劳动密集产品。重要的是,香港制造业向珠江三角洲的转移,不是香港最好,最大的企业,而是中小型企业,因此,其技术、管理、质量都比香港原来的平均水平低。带来的后果必然是:缺乏技术、管理和质量的外延式生产,会造成部分产品竞争力不强,限制企业再投资意愿的扩张;随着大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劳动密集型产业将受到一定程度的产业政策限制;由于国际市场尤其是劳动密集市场的饱和和国际保护主义恶化,市场竞争加剧,加之华南地区成本上升(劳动工资提高,地产成本上升和比较利润相对下降),适合中小企业发展的投资环境日趋恶化。香港制造业生存发展的环境趋于不利。

      2.国际贸易中心的地位相对削弱。

      随着80年代中期中国内地对外开放加速发展,香港制造业大规模移向华南地区,香港为配合这种投资的进出口贸易大力发展起来。其中最主要的是转口贸易的快速增长,香港逐渐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但是从90年代初以来,香港对外贸易发展速度逐渐下滑,成为严重影响香港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不利因素(见表1)。

      表1 香港对外贸易(单位:亿美元)

      年份 本地出口转 口进 口整体贸易

      1985

      12991053 2314

      4666

      1988

      21782754 4988

      9917

      1990

      22594140 6425

      12824

      1991

      23105484 7790

      15449

       (32.4%) (21.2%)(32.5%)

      1992

      23416908 9553

      18802

       (26.0%) (22.6%)(21.7%)

      1993

      22308232 10726 21188

       (19.2%) (12.3%)(12.7%)

      1994

      22099479 12507 24207

       (15.1%) (16.6%)(14.2%)

      1995

      231711247 14944 28508

       (17.4%) (19.2%)(17.8%)

      1996

      212211858 15356 29335

       (5.4%)(2.8%) (2.9%)

      1997

      211012450 16150 30710

       (5.0%)(5.2%) (4.7%)

      注:括号内为对上年的增长率。

      资料来源:根据《香港统计年刊》1997版,《香港1997年经济概况》整理。

      从1991年和1992年开始,香港无论整体贸易,还是转口、进口、本地出口的增长速度都明显下降或停滞增长。整体贸易在规模扩大的同时增长速度从80年代中期至1992年经过高速发展之后,开始逐步下降。1992年整体贸易增长率为21.7%,到1996年下降为2.9%, 创下了差不多20年来的最低历史记录。相应地,进口增长率也从1992年的历史高点22.6%下降到1996年的2.8%。而香港本地出口,从1990年以后, 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即使从绝对数量上看,以后各年份也没有任何增长,1996年本地出口的下降,几乎完全由转口的增长来弥补的。转口的增长所创造的附加价值和给香港带来的利益远远超过原来单纯的本地出口,实际上是大陆创造的价值在香港实现了。据估计,中国内地出口经过香港转口后,在香港的附加价值可达到50%。香港转口出口在1990~1992年以30%的平均速度增长。但从1992年开始这种增长速度开始不断放慢,1993~1995年增长率只保持15%~19%的水平,特别是1996年,转口增长率降为5.4%,与上一年相比,暴跌了12个百分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