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港保税区作为我国首批设立的高度开放的特别经济区域,在历经七个春秋的锐意探索和不懈实践后,已在渤海之滨构筑起以国际贸易为导向、物流为基础、仓储加工为依托、连接国际国内市场的“绿色通道”,成为天津市开放型经济的新增长点。分析其取得的主要成绩,研究其成功建设的基本经验,探索和分析其进一步发展带有方向性的问题,对于天津港保税区乃至其他保税区的进一步建设,将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一、天津港保税区七年开发建设和经济发展回顾 天津港保税区是继我国上海外交桥保税区之后,经国务院1991 年5月12日批准成立的。此时,不独规划面积仅1.2平方公里, 是寸草不生的盐碱荒滩;而且建设这种类似于自由贸易区的保税区,国内也没有现成的经验。但是,天津港保税区人高举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旗帜,坚持解放思想、艰苦创业、励精图治、锐意进取的革命精神,在保税区的开发建设、开放发展的实践中取得了显赫成绩。 (一)白手起家,迎难而上,成功探索了土地开发模式 天津港保税区的开发建设是政府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的新举措,但政府只给予政策,而未给予财政拨款支持。面对这种零资本金的“白手起家”,筹措开发建设必需的启动资金自然成为保税区人必须解决的首要难题。他们通过艰苦努力,先以借贷方式解决了管委会运作、起步区“三通一平”的基础设施建设及海关对保税区封关和验收的要求。随之以土地出让收入弥补了投资,并用于实现滚动开发。为适应客商入区投资不断发展的形势,以及有效加快扩展了的开发规模的建设需要,他们没有停留在银行借款和土地出让等筹资开发方式上,而是进一步果断采取引进外资,走出了合作开发土地的成功之路。 天津港保税区就是凭借着负债滚动开发和引资合作开发,七年累计投入开发建设资金11亿元,实现了5平方公里基础设施较高水平, 整个保税区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 (二)招商引资获突破性进展 保税区作为开放型经济区域,能不能有效地招商入区经营和投资办企业,便成为其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天津保税区坚持项目是区域发展生命线的思路,改善投资环境,抓住有利机遇,发挥整体优势,发扬拚搏精神,采取有力措施,取得了招商引资的显著成果。截止1997年底,已批准中外入区企业3000多家,吸引投资总额37 亿美元, 其中外资企业2773家,协议外资额25亿美元,利用外资额居全国保税区前列。包括来自香港、美国、台湾、日本、韩国、加拿大、新加坡、澳大利亚、德国等78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25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企业均有在保税区进行投资置业者,其中外商投资企业占80%。并且,出现了国际知名大企业、大项目,项目逐步增多,大型国际物流分拨中心开始进入的态势。 (三)国内外市场成功对接 保税区不同于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重要特点,在于创造符合国际惯例的便于实现国内外市场对接的服务性贸易体系。为此,天津港保税区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并在我国保税区发展史上成功地实现了诸多首创。(1)首先创立了国际物流分拨中心。1994 年设立的该分拨中心,不仅可以使由港口上岸的国外货物直接进入保税区,从而变二次报关为一次报关,实现了“保税直提”,使保税区具备了口岸的经济功能,而且大大促进了物流运作的良性循环。1997年进出区货值达40多亿美元,相当于建区初期的25倍。(2 )首先开通了区内铁路与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班列。为强化国际货物分拨及转口贸易基地的作用,天津港保税区积极建设亚欧大陆桥的桥头堡,已使之成为蒙古国的主要出入海口,并开通至哈萨克斯坦的陆桥运输,实现转口贸易额以20%的速度逐年递增。同时,与铁道部合办的海铁联运公司率先在国内展开的海铁路多式联运,仅去年经该公司铁路专用线运往内地的货物即达2400多车。(3)首先拓展了商品展示、展销的功能。1994 年设立的国际商品展示中心,容纳着国内外几千类商品,可供客户看样订货,当场办理进出口手续,并可由对外贸易的远期交易变为现货交易。永利发动机、东兴国际汽车等专业化交易市场的相继开业,优化了区内的贸易条件,有力推进了展贸结合市场交易体系的形成。现在,汽车、机械、羊毛羊绒、农用生产资料及中西部商品等市场已发展国内外企业会员近千家,交易额不断增加,1997年达22.6亿元,为上年的5.26倍。 各类展贸结合的市场交易体系的逐步形成,不仅依靠保税区连接国内外两个市场的功能优势,吸引了27个省、市、 区和国家各部委的1800多家企业前来开展贸易活动,成为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的基地, 而且有力促进了物流量的扩展和运作的进一步深化。在七年来进出区货物总值已达97.8亿美元、集装箱134043标箱中,1997年的进出区货物总值占了40.9%,集装箱占47.4%。物流运作的形态也由传统仓储向现代物流集散、分拨和配送中心方向发展,从而为将天津港保税区建成我国北方最大的国际物流分拨中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发挥优势,服务内地,成功实现了经济总量的高速增长 保税区作为以国际贸易、保税仓储、商品展销、出口加工为主要功能的新型高度开放区,应当在对国内外两个市场的对接中发挥强大的吸纳和辐射作用,借以带动腹地经济、特别是其开放经济的发展。为此,保税区自身必须具有较高的经济发展速度及相当的经济实力。天津港保税区正是在七年的建设与发展中赢得了经济的高速增长:累计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5.6亿元,其中1997年实现12.17亿元,分别为1992、1994、 1995、1996年的400、7.2、3.59、1.57倍;累计进出区货物总值97.8亿美元,其中1997年达到40亿美元,分别为1992、1994、1995、1996年的24、5.88、3.13、1.48倍;累计通关进出口额26亿美元,其中1997年通关进出口额达6.3亿美元,分别为1994、1995、1996年的10.57、3.39、2.27倍;区内企业出口额1997年达2.18亿美元,分别为1994、1995 、 1996年的6.41、2.02、1.42倍;1997年的税收总额比1992年增长61倍,企业利税额增长27倍。天津港保税区经济总量以快速增长和实力的增强,使之不仅在天津滨海新区乃至天津市的经济发展中地位日益明显,成为一个新的重要的经济增长点,而且在全国保税区中得以继续保持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