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新加坡方面合作开发苏州工业园区,在坚持我国主权的前提下,借鉴新加坡经济和公共行政管理的经验,开创这样一种“中外经济技术互利合作”的新模式,是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一次创造性的实践。苏州工业园区这一项目的开发,对苏州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必将产生重大影响,必将直接造福于苏州人民,因此,这也是苏州市加快开发开放、建设基本现代化的一次良好机遇。 经中、新两国领导人多次换文和互访,经过江苏省、苏州市的积极争取,我国国务院于1994年2月11日正式下达批复,同意开发建设苏州工业园区。当年2月26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和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分别代表中新两国政府正式签署《关于合作开发建设苏州工业园区的协议》,苏州工业园区项目宣告诞生。 一、苏州工业园区开发建设的目标和特点 根据国务院的批复,苏州工业园区要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建设成为与国际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高水准的工业园区。中新两国政府签署的协议中也明确载入;苏州工业园区的目标是在苏州建设一个以高新技术为先导、现代工业为主体、第三产业和社会公益事业相配套的现代化工业园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了数以千计的各级各类开发区,仅苏州市就有5个国家级开发区,12个省级开发区,还有一批市(县)级开发区。与这些开发区相比较,苏州工业园区有其独特之处。 一是合作形式新颖。苏州工业园区由中新双方合作开发,主权管理完全由中方负责。园区工委、管委会作为中共苏州市委、市政府的派出机构,代表市委、市政府行使管理职能。 园区的开发建设由中新双方财团合资组建的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开发有限公司为主负责。参加新方财团的有新加坡和日本、美国等公司,共计23家;参加中方财团的有国家和省、市公司共计12家。 为了确保园区项目建设的成功,中新两国政府成立了协调理事会,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和新加坡副总理李显龙分别担任中新双方主席,两国政府的有关部门和江苏省、苏州市的负责人担任理事。理事会的主要职能是决策两国合作开发苏州工业园区的重大问题。 二是规划先进、起点高。苏州工业园区的发展目标是建设多功能、综合性的新城区,而不是单纯的工业开发区。因此中新双方专家在编制园区规划时,充分融合新加坡和国际上先进的城市建设经验,突出了科技发展,注重生活和环境质量,协调布局工业、交通、商贸和人口,对城市的美化绿化、各种基础设施和公益设施都作了高水准的规划设计,体现了园区规划的先进性 三是经国务院批准,园区可自主地、有选择地借鉴新加坡经验。园区借鉴新加坡经验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其内涵为规划、建设现代化城镇并为之招商,有8个专业:城市规划建设、公共工程、公用事业、土地与房产、环境保护、小城镇发展、招商引资、工商行政。 第二层次,其内涵为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管理城镇的经济和社会,有11个专业:经济发展战略、高新技术工业发展、劳动管理、公务员管理、公积金管理、建屋发展、旅游、海关、财税与国有资产经营、金融、市场中介组织。 第三层次,其内涵为廉政、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有8个专业:教育、文化、卫生、社会治安、办公自动化、法制、廉政、工会。 苏州工业园区通过结合国情,借鉴新加坡适用于我国的经验,在建立新的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方面作了积极而有益的探索,为建立外商熟悉的投资环境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四年多来的开发成果 苏州工业园区自1994年8月开始大规模开发建设以来,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到1997年底全面实现了中新两国政府商定的首期三年发展目标,即基本完成了首期8平方公里开发,初步形成了与国际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一流投资环境。进入1998年以来,尽管受到亚洲金融风波等因素的影响,但园区的开发建设继续积极向前推进,形成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一)园区吸引外资进入了国内开发区前列。从1994年9月至1998年11月止,累计实现合同外资58.80亿锚,实际利用外资25.46亿美元。尽管园区比最早的开发区晚了整整10年,但吸引外资已跃居全国开发区的前列。其中,合同外资在37个国家级开发区中列第2位,实际利用外资列第3位。四年来,批准进入园区的外商投资项目已达133个,其中工业企业122家,名列世界500强的著名跨国公司已有25家在园区投资了27个项目。苏州工业园区适应国际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已经形成。 (二)基础设施开发建设规模大,起点高,速度快,创造了一流的投资硬环境。四年来,中新双方共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48亿元人民币,迅速完成了被外商公认为一流标准的道路、供电、供水、供气、通信、排污、排水、有线电视、土地填高平整的“九通一平”工程。首期开发区路网已经形成,并建成了园区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燃气厂和集中供热厂。大型发电厂项目也正在加紧建设,1999年即可建成投用。 (三)社会事业与经济建设保持协调发展。在工业项目的带动下,园区的文化、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事业都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经过改造和提高,原娄葑中学现已成为苏州大学附属中学,正在争创省重点中学;新建的园区新城花园小学及其附属幼儿园,被中央教科所命名为教育实验研究中心实验学校;通过借鉴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的办学经验,园区新建了职业技术培训学院,目前已开办机电一体化和工业电子两个专业;还新建了专门招收外籍员工子女的园区国际学校。以公积金为主要内容的园区社会保障体系已初步建立,覆盖面囊括中新合作区内所有外资企业和许多内资企业,一揽子解决了中方员工的医疗、购房、养老等社会保障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