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经济改革中几个重要问题的辨析

作 者:

作者简介:
汪孔田 济宁师专学报主编、副教授 济宁 272125 朱正国 云浮电大副教授 云浮 527300

原文出处:
济宁师专学报

内容提要:

至今,大多数人仍然是从表面的财产关系或组织形式而不是从生产关系的内在本质来把握社会主义公有制,这是我们抓住国有制不放但实际上又抓不住的根本原因。因为国有制是“革命的经济学”的基础,它只是公有制的“原始积累形式”。本质上,公有制是能“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因而最有可能调动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最终结果就必然是“共同富裕”。抓住这一点,我们将发现主流改革思路是不合适的,并形成许多新的认识,如公有制的特点是“两权合一”而不是“两权分离”;我们也不是要消除而是实现“内部人控制”的良性化;等等;国企改革应该是“抓少放多”,将大部分公有产权按劳分配,以此为基础建立“劳动股份制”,这是一种基于长期激励与约束的公有产权制度安排,形成公有产权的内在的“一般积累形式”,是“建设的经济学”的基础。在劳动股份制中,有可能一致地解决破产和债务、就业、社会保障体系等问题,从而实现配套改革和深化改革。


期刊代号:F14
分类名称:特区经济与港澳台经济
复印期号:1999 年 04 期

字号:

      随着按分权思路的经济改革的推进,日益暴露出一系列深层次的问题,如国企效率低下,国有资产流失和企业过渡负债,产权改革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困难重重,市场机制不完善,失业严重,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破产难等问题,推广股份制也并非人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和灵验,等等。冷静地想一想,进一步改革的难度越来越大,实质性的重大突破至今还没有出现。从改革时机看,一些基本问题已充分暴露和复杂化,这些问题是一环扣一环,相互牵制,如果没有一个全面配套的有效的方案,改革就难有进展。相应地,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看,凭经验和热情已不能适应新的改革形势,理论长期滞后的局面不改变,而且如果没有重大突破,改革实践也会出现摇摆。在这种情况下,有些基本问题就值得我们作一番更全面的、带批判性的审查,澄清一些人云亦云的误解,纠正一些习惯了的错误认识。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要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我们理解最重要的一点是,在公有制问题上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为此,就要把握邓小平同志在“社会主义本质论”,正确理解公有

      一、关于“内部人控制问题”和代理理论

      “内部人控制问题”是指独立于企业外部人员(出资人、主管部门)的内部人员(经理、厂长、工人)掌握了企业的实际控制权,在企业重要决策上充分体现自利益,从而出现所有者失控的现象。因此,“内部人控制”问题是所有者与经营者(劳动者)的一定分离相联系的,即凡是所有者与经营者分离的法人企业,都存在着“内部人控制”的可能性。为此,所有者必须考虑如何激励和监控经营者的问题,不仅要使经营者有积极性去管理好企业,而且要使经营者受到约束而对有所者负责任。

      委托—代理理论就是研究如何作出有效的制度安排来减少代理风险即对代理人失控的危险。例如,在企业内部就可以通过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人员的相互制衡的法人结构来实现所有者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