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以来,澳门本身的“微型经济”决定了它的发展离不开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可以说,澳门经济在传统上依赖欧美和邻近的香港地区的经济发展而发展,而祖国大陆的改革开放则为澳门的经济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近20年来,澳门的经济增长率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1.7万美元,在东亚仅次于日本、文莱、新加坡和香港, 居第五位。因此,回顾澳门经济的历史成就,摆脱“大香港、小澳门”的现实局限,发掘自身优势当是回归前后澳门所面临的新起点。 一、简短的回顾 澳门的自由港制度始于1845年11月,当时由于面临香港作为自由港的崛起而实施的。然而,鉴于澳门地理环境的相对弱势,鸦片战争之后,香港终究还是取代了澳门,澳门的国际自由港地位从此一落千丈。 60年代之初,澳门经济增长主要表现在服务业和制造业两方面的迅速发展。以服务业而言,则以博彩业著称(1961年葡萄牙政府颁布法令,将澳门博彩业合法化)。近年来,大陆和台湾的游客显著增加。旅游博彩业成为澳门经济的最大支柱,它的收入占本地生产总值的1/4甚至更多,其中大部分收入又集中在博彩业。澳门近半数的人以此为生,赌税成为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以制造业来看,50年代初,澳门工业开始起步,主要经营食品加工、鞭炮、神香、火柴等。1957年葡萄牙政府允许澳门产品免税进入葡属地区,推动了澳门工业的发展。60年代澳门经济开始起飞,纺织服装和毛纺织业成为带动澳门出口加工工业成长的两大支柱。特别是在世界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下,欧洲共同市场对香港输出的纺织品加以限制,而澳门仍然可以享受优惠制待遇,放宽产品进口限制。这样,香港资本开始投入澳门,催生了当地经济的迅速发展。1971年欧洲共同市场给予澳门产品优惠制待遇,1976年,美国、加拿大等工业先进国家也先后给予了澳门同等的待遇,有力地扩大了澳门产品的出口市场。尤其是纺织品有配额保证,产品可以豁免关税,较香港更有优越条件。随之而起的是玩具、电器、皮革、塑胶等工厂逐渐发展起来,产品主要销往欧洲和美国。在1974年葡萄牙民主革命成功,宣布放弃殖民主义政策后,澳门具有了内部自治权。从此,澳门政府大力推行自由经济政策,加上当地地价、楼价、工资相对较低,有利于吸引外来投资者。 因此,澳门自“开埠”以来,其经济的长足发展主要集中在1971—1981年的十年间。其时,澳门本地生产总值曾创下了年均增长16.7%的罕见记录,成为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在以后的十年间,随着亚太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大陆的改革开放,澳门经济同样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并且形成了出口加工业、旅游博彩业、银行保险业、房地产建筑业四大支柱产业。然而80年代末以来,澳门产品低成本的相对优势已逐渐被珠江三角州地区、泰国、马来西亚所替代。 90年代之后,澳门的经济受经济衰退及西方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市场的消费危机所影响(以往澳门超过2/3的出口货物依赖这个组织),出口明显下降,特别在1993年以后,澳门经济增长出现了持续放缓的迹象。其实际增长从1993年的5.4%降至1995 年的3.9 %, 到1996年更出现0.3%的负增长。1997 年也仅有1.8 %的增长。 特别是1998年1月1日开始,美国继欧盟之后取消给予澳门普惠制待遇,此一举措将对澳门一些生产非纺织的电筒、灯饰等厂商造成很大影响。同时,金融风暴对亚洲经济造成重创,股市下泻、企业经营风险加剧、失业人数显著增加、货币严重贬值、经济增长指标大幅滑落,周边国家和地区为挽救经济不断实施严厉的经济紧缩政策。在这种背景下,作为一直以吸收邻近国家和地区旅游客源为主的澳门旅游博彩业自然面临十分严峻的形势,与之相伴的是以出口为导向的加工制造业和配套的金融业、进出口贸易同样困难重重。因此1998年的澳门经济前景并不乐观,象大多数邻近国家和地区一样,澳门的经济正式步入衰退期,预计1998年本地经济增长会达到负2—3%。 二、现实的发展 当澳门本地的经济由于种种原因而止步不前的时候,它在参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一体化进程中却显著地加快了步伐。邻近的广东省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伴随地区人均收入的大幅度增长,促使该地区的货物及劳务的需求迅速增加,尢以对外贸易、旅游业(包括博彩)、房地产及金融等经济活动非常活跃。 有鉴于此,澳门政府以及社会各界人士都在探讨澳门今后经济发展的路向和所应采取的对策。而此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外部因素便是参与区域经济的合作与发展模式,突破“微型经济”的困境以实现优势互补与结构调整,提升整体经济的发展水平。无疑地,1979年中国大陆推行改革开放政策,大陆经济的高速发展与珠江三角洲的经济腾飞,为澳门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腹地。尽管澳门本地资源贫乏、面积狭小(目前全澳土地面积仅24平方公里),且技术和专业人才特别缺乏(人口42万,劳动人口约20万),但它同南中国经济圈在地缘上的无可分割的天然联系就成为澳门经济发展的独特机遇。 首先,积极开展与祖国大陆的经贸联系。澳门与祖国大陆的联系主要指与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区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关系,尤其是与珠海的特殊联系。1979年内地第一家中外合资的工业企业和第一家中外合资的酒店,均由澳门商人在珠海创办。根据祖国大陆的统计,近10年来,澳门在大陆设立的各种“三资”企业约4,117个, 在投入大陆的外资中,仅排在港、台、美、日之后,居第五位,总投资额超过43亿美元。而中国资本作为澳门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活跃在澳门经济的各个领域,著名的有中银集团,即中国银行澳门分行,该行的存款额和楼宇按揭业务均占全澳业务量的一半左右。中资企业也已经成为澳门最大的外来投资者,有大小企业200多家,1996年初资产总值已经超过450亿元。中资在澳门经济中占有相当比重,其中金融占60%,贸易占30%,旅游业占50%,建筑地产业占70—80%。至于澳门与珠江三角洲的经贸往来更为频繁,发展极为密切,以珠海经济特区为例,从1979年到1992年3月, 珠海实际利用外资为11亿美元,其中5亿多美元来自澳门, 有澳门资本的企业达600多家,其中合作企业占一半,合资企业占三成, 独资占二成,投资分布在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尤以第二产业的投资为主,占总投资额的六成左右。在珠海整个境外投资中,澳门仅位列香港之后的第二位。澳门币虽然在国际上不通行,但在珠海经济特区中被接纳。可以相信,未来的澳珠两地的经济合作,将如同港深两地经济合作那样,形成不断加强的互补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