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一个贫穷、落后的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社会主义国家,是近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华儿女为之奋斗的目标。 邓小平同志依据新的国际形势特点和中国国情,提出在开放的历史条件下,“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其理论精华是:(1)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当代中国最大的实际是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认清什么是社会主义。依据书本来讨论社会主义的时代已经过去,只能依据经验来谈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贫困,最后达到共同富裕;(3)把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赋予时代精神,认清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4)中国现代化建设是一项伟大的、复杂的系统工程,一切都必须经过试验,摸着石头过河。现在的一切都在于实践,从而倡议设立经济特区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试验。 1.成功地冲破了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轨道,已初步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框架。 1.1.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特区经济体制的改革,没有走传统的道路,而是按中央的指示“跳出现行体制之外”,率先走“市场取向”的改革。1980-1984年是冲破旧体制时期,按照“市场取向”的改革方向,以基建和价格体制改革为突破口,相继对计划、物资和商品流通体制、工资和劳动体制、住房体制进行单项改革,初步形成了以市场调节为主的新体制和运行机制。1985-1991年,确立了在社会主义计划指导下,以市场调节为主的新体制,其意在综合配套改革,相继推行企业承包制与股份制、金融制度、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和土地制度改革,从根本上冲破传统旧体制的框框。1992年后,明确提出“要在全国率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改革的目标,围绕以国有企业改革为中心,相应建立国有资产的营运体系、社会保险体系,转变政府职能和完善市场体系建设。这些深层次的综合配套改革,使深圳特区初步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框架。这个体系,在1995年5月为国家体改委所认同。 1.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的基本内涵是:以市场为基础的价格体系;同国际惯例接轨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和会计核算体系;新型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包括各种生产资料和生产要素,以及企业产权在内的市场体系;多层次、多形式的社会服务体系;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共同发展、公有制实现形式多元化的所有制体系;以按劳分配为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保持两低的企业自主分配体系;社会共济与自我保障相结合的社会保障体系;以宏观间接调控为主的面向全社会的政府管理和调控体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律法规体系。这些框架的建立和有效运作,从而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在经济特区率先建立,并为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系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1.3.特区要继续为我国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贡献。 2.对外开放给深圳特区经济建设带来了辉煌,“窗口”、桥梁和大通道的作用将进一步得到发挥。 经过近20年的建设,深圳已从一个边陲小镇向国际化城市迈进。深圳的经济正在实现着6个重大的转变;(1)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2)从以来料加工为主向以自行设计、自行开发的创新和创造为主转变;(3)从转口贸易向两头在外、“外接单内生产”、内地——深圳——国际市场的“三点一线”的战略转变;(4)从收购内地产品出口为主转变为自行生产、“工技贸相结合的新外贸基地;(5)从间接国际贸易向直接国际贸易转变;(6)从中小企业转向国际大财团。目前深圳已建成12个一类口岸,是全国唯一拥有陆、海、空口岸的城市。深圳港口已开通了16条国际轮船航线,十多个国家的国际船务公司;每月航班靠岸超过50船次,港口吞吐量达3357万吨,集装箱运输量达114万箱,居全国第二位。另外,深圳航空运载量居全国第四位。从1980年至1997年,共设立外资企业1.4万家,实际利用外资147.17亿美元;外资企业的工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70%,其出口值占工业总值的60%。1997年出口额达255亿美元,占全国的14%,连续5年居全国之首。已有53家外资金融机构,营业性的金融机构资产达到62亿美元,其资产利润率为全国之首。1997年全市金融贷款余额1468亿元,比上年增长34.7%;金融机构上缴的利润近80亿元,比上年增长26%,人均创利税30万元。随着投资环境的改善,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在深圳落户,全世界前500强跨国公司,已有100多家在深圳落户。尤其是近两年来深圳成为全国对外商最富吸引力的地区之一。到1997年底,已有22个国家和地区的478家企业在此落户,合同利用外资133.7亿港元,实际利用外资34.07亿港元,其中亚太地区前15名最大的跨国公司,已有日通、三井、住友、富士康、IBM等多家在此落户。 建设经济特区的一个重要作用之一,就是以先富带后富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从特区创建伊始,就“依靠全国、服务全国”,加大同内地的经济联合,它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从1980年至1985年,主要是港商中小企业的投资,以商贸等服务业和建筑业为主;(2)从1986年至1990年是中央各部委和大企业继续在深圳投资于工业和房地产业,设立“窗口”企业,并开始形成内地——深圳——国际市场的“三点一线”发展模式。这样,深圳与内地80个地、市兴办了1390个项目,投资总额为180多亿元,这主要是内地在深圳的单向投资;(3)随着深圳经济实力的增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深资开始北上。截至1995年深圳在内地投资几千个项目,投资额达130亿元,但除了康佳、万科等少数企业在内地投资取得较好成绩外,其余大部分被套牢在房地产业上,更多的企业以失败而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