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吸毒的主体原因及预防对策

作 者:

作者简介:
董晓薇 本院治安系讲师

原文出处:
政法学刊

内容提要:

当前,吸毒人员的构成呈低龄化的趋势。据1998年全国禁毒展览会提供的资料,在全国查获的吸毒人员中,17至35岁的占吸毒总人数的85%。导致青少年吸毒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试图从主体原因方面分析了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矛盾性及对其吸毒心理产生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


期刊代号:D421
分类名称:中国青少年研究
复印期号:1999 年 06 期

字号:

      毒品,早在100多年前就给我国带来过灾难性的后果, 国人对其痛心疾首。80年代初以来,曾在解放后销声匿迹的毒品又死灰复燃,且吸贩毒人员日渐增多,而且趋向于低龄化。有资料统计,1997年全国公安机关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约54万人, 其中仅广东省就达近8 万人, 据1998年全国禁毒展览会提供的资料显示:在全国查获的吸毒人员中,17至35岁的占吸毒总人数的85%,据调查,广州市查获的吸毒人员中,年龄在35岁以下的占89.1%,而在这些青少年吸毒者中,因吸毒而引起犯罪的占90%,给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为什么青少年容易沾染毒品?我们应如何减少和防止青少年吸毒?本文试图结合青少年的年龄特征就这两个问题进行分析。

      一

      青少年时期,是人的社会化过程的关键时期,在青少年的社会化过程中,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内部心理结构的动力以及主观需要和客观现实之间的矛盾尤为错综复杂,形成了青少年的年龄特征,使其社会化的过程更为艰巨。如果这些矛盾解决得好,其社会化过程的方向就正确,身心就会得到健康成长;否则,其社会化过程就会偏离正确的方向,形成不完全社会化或错误的社会化,极易出现吸毒等越轨行为。因此,笔者认为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矛盾性是青少年吸毒的内在的一个重要原因。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矛盾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生理发育成熟与心理发展相对滞后的矛盾。

      身体的快速生长发育,特别是第二性征的出现,给这一时期的青少年带来了许多“成长的喜悦”:精力旺盛、活泼好动,智力迅速发展,充满了对各种事物的好奇和兴趣,从而使到他们生活的范围扩大,内容增多,这为他们心理的发展奠定了新的基础,提供了新的社会条件。但由于青少年心理水平的提高相对缓慢,这又使到这一时期的青少年平添了许多“成长的烦恼”:一方面,精力旺盛,使到许多青少年千方百计地寻求“发泄”的途径,但由于缺乏足够的调节和支配过剩精力的能力,导致部分青少年感到空虚、苦闷、无聊,毒品就成了他们弥补精神空虚的“良药”,在吸毒中寻求那种“超凡脱俗”的感觉,满足于一时的快感中,而对于吸毒行为所造成的危害及严重后果却置若罔闻,以致染上毒瘾,不可自拔。另一方面,青少年智力水平的发展使到他们心理上的探求能力和好奇心也加速发展,但由于心理发展,特别是认识能力的发展不成熟,使到部分青少年找不到正确的解决方法,把握不好而导致某些不良行为或违法行为的出现。“好奇”,成了相当部分青少年吸毒的起因。带着种种好奇,他们往往经不住吸毒者的引诱而“试一下”,却一试而不可收拾,逐渐染上毒瘾。好奇心使青少年对周围的一切充满了探究的兴趣,但如果不加辨别而盲目地去模仿、体验,其后果将是十分危险的。

      (二)认识、意志与情绪发展异步的矛盾。

      人的各种心理现象之间关系比较复杂,知、情、意、行之间既有矛盾又有联系,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制约。青少年心理诸因素发展尚未成熟,使得心理现象之间的矛盾就更加突出。

      青少年情感的不成熟,使他们极易因自己的好恶产生肯定与否定的情感,有时不良的情感会妨碍他们接受教育,干扰认识;他们较为乐意与同龄伙伴交流情感,结为“知己”,但因认识水平有限,辨别是非能力差,极易被违法犯罪伙伴拉下水。在吸毒青少年中,有相当一部分都是经不住“朋友”的诱劝而吸食毒品的,他们往往对于长辈的正面管教产生反感,认为那是罗嗦、多余、不合时宜的说教,不予理睬,而对于小团体中伙伴的影响却乐于接受,“吸毒能使你忘却烦恼”、“吸毒能给你升仙般的感受”、“吸毒是身份的象征,是一种时髦”等说法,使他们错误地认为毒品并不象大人们所说的那么可怕,那么多“朋友”都吸了不也没事吗,我吸一下又何妨呢,而因此误入歧途。有关资料表明,在青少年吸毒人群中,有近82%的人是在不知道毒品的危害的情况下吸毒成瘾的。在他们产生吸毒行为时,既带有对吸毒的好奇以及对吸毒体验的向往,又带有几分争强好胜,“别人都敢吸我为什么不能吸呢?要是我不敢吸他们会取笑我的!”以吸毒显示自己的勇敢与胆量,虚荣心以及渴望显示自己而得到同伴承认的心理占了上风,以情感来支配行为而缺乏意志的控制,缺乏理智的分析。

      (三)社会化过程中心理发展水平与客观现实之间的矛盾。

      在青少年的社会化过程中,主体与客观现实之间的矛盾主要在:一方面是社会摆在青少年面前的各种任务、要求和问题;另一方面是青少年的内部状态,即已有的心理水平,包括意识和个性品质等,多数人在这种矛盾过程中发展、前进着,而少数人则可能停滞、倒退,甚至危害社会。这种矛盾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表现:

      1、理解、辨别和抵制能力的水平与社会复杂性的矛盾。

      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展现给成长中的青少年一个多彩的世界,但现实社会是复杂的,也难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青少年面对充满复杂现象的社会,在其社会化过程中,既可能受到来自外界的积极因素的影响,也可能受到不良的消极因素的影响。而青少的可塑性大,思维的批判性不强,辨别是非和抵制不良影响的能力差,当他们面对各种社会问题和消极因素时,往往只是一知半解甚至不能理解,思想上陷入困境,产生迷惘,形成社会化的缺陷或错误的社会化。在青少年吸毒者中,有许多就是因为对“什么是毒品”不能形成一个正确的认识而误试成瘾的,他们对毒品的最初认识,一方面来自于正面的禁毒宣传,在这种教化中认识到毒品的危害性;另一方面来自于周围的人对毒品的评说,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而这些消极的因素,大多是吸毒者对于吸毒时的感受的吹嘘,这对于充满好奇心的青少年来说,确实是一种难敌诱惑。在此情形下,他们确实难以作出判断,来自于学校、家庭、社会的正面教化,在许多吸毒者眼里,那是“远而虚”的,看不到跟自己的关系;而来自于吸毒者的诱说,那却是“近而实”的,是可以马上“实践”而体会得到的,相比之下,在缺乏正确的认识、作出正确的判断的情况下,他们往往难敌诱惑而趋向于追求“实在”的体验,一发而不可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