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推广是推进农业科技革命的关键环节。没有科技推广的突破,再好的科研成果也难以很快形成生产力。从我国目前的情况看,推进农业科技革命,应当把着力点放在加大科技推广方面,这是我们的一个薄弱环节。实现科技推广的突破,最根本的是要使广大农民尽快成为科技推广的主体。占我国农村劳动力一半以上的青年,不仅是推动农村改革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而且是推动科技进步最积极、最有生机的力量。充分发挥青年的作用,是尽快形成科技推广主体的关键所在。1995年以来,为适应建设农业强省的要求,黑龙江省团组织对如何发挥青年在推动农业科技进步中的作用进行了积极探索。 一、从农村团的工作重新定位入手,着力解决村级科技推广体系“断层”问题 1995年初,黑龙江省委针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大而不强、大而不富的实际,作出了举全省之力,加快建设农业强省步伐的战略决策。为充分发挥广大青年在建设农业强省中的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团省委组成调查组深入到牡丹江、绥化等市地的部分县(市)农村,对团组织正在开展的以“爱科技、学科技、用科技,科技致富奔小康”为主要内容的青年科技推广活动进行了专题调查。调查中发现,牡丹江市东宁县从实行村团支部书记、青年星火带头人、村委会科技副主任“三位一体”配置入手,使团组织成为村级科技推广工作的主要承担者,解决了科技推广体系在村级“断层”这个长期困扰农村科技推广工作的难题。 全县151个村不仅全部实现了团支部书记“三位一体”配置,而且已有106 名“三位一体”团支部书记先后走上了村党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的岗位。兰西县围绕实施产业化战略,发展“两高一优”农业和开发当地资源优势,重点选择了一批能够推得开、覆盖面宽、具有突破性增产的新品种、新技术,大力推广,初步形成了县有主导推广项目、乡有重点推广项目、村有骨干推广项目的格局。全县团组织通过实施“113 ”项目推广计划,即团县委在农业、科技部门的指导下推出100个项目, 每个乡镇团委结合本地实际确定10个项目,各村团支部从中确定3 个项目重点推广,当年实现生猪育肥、稻田养鱼、玉米大垄双覆等50多项新技术在全县推广。东宁和兰西还充分利用青年股份合作体、青年民营科技企业、大户示范、企业带农户、专业生产小区等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生产经营形式,发展壮大了一批科技经济一体化实体,使这些实体成为推广应用科技成果的有效载体。东宁县南天门乡东沟村“三位一体”团支部书记韦有利,以青年股份合作体为依托开展科技推广,在短短的几年里,使原来贫困得无一间砖房的东沟村砖瓦率达60%以上,全村人均收入达2666元,村集体经济也由原亏损3 万多元发展到村固定资产100多万元,年纯收入20多万元。 东宁县老黑山镇阳明村团支部以青年科技示范大户为骨干,吸引青年民营企业创办人投资,组织青年在荒山上栽植优良品种果树,在山坡下种植烤烟,采用水稻旱育稀植新技术在低洼易涝田种水稻,出现了“山上果树山下烟,河套变成米粮川”的景象。当年开发改造160亩低洼易涝低产田,亩产超千斤,增收11 万元。兰西县康荣乡荣显村团组织在推广“瓜菜棚室化”新技术中,把全村建成了瓜菜专业生产小区,还带起了瓜菜批发市场,全村生产的瓜菜不仅占领了本县市场,还销往相邻的四个县。 东宁、兰西的这些创造,对于解决村级科技工作没有专门机构和专人负责、科技推广体系“断层”是一个重大突破;对于实施科教兴农战略,促进大批新科技成果在农村生产一线大面积推广应用是一个有力推动;对于实现新形势下农村团工作的更大发展是一个成功尝试。 二、以“三位一体”配置为突破口,确立团组织在村级抓科技工作的主体地位 东宁、兰西的创造,就全省来说,只是个别经验,但它对全省农村团的工作的指导却有很强的针对性。首先,通过实行村团支部书记“三位一体”配置,在农村科技推广体系最薄弱的环节突破,确立起团组织在村级主抓科技的地位,担负起科技推广主要承担者的责任,是团组织在建设农业强省中充分发挥作用的最佳切入点。其次,围绕实施产业化战略,加快发展“两高一优”农业、开发当地资源优势和开展科技推广,是团组织带领青年加快科技转化率和普及率的有效途径。再次,把农村青年创办的各种经济实体和推广应用科技项目结合起来,是实现农村青年科技活动实体化、经济实体科技化、科技经济一体化的有效形式。同时,东宁、兰西的经验还证明,全省农村团的工作经过多年发展,团的组织健全,乡设团委、村设团支部、自然屯设团小组,各类新兴经济组织都有团组织,具有抓村级科技工作的组织基础;广大农村青年文化程度较高,敢想敢干,渴望依靠科技脱贫致富奔小康,是发展农村科技事业的主体力量,是团组织抓好科技推广的群众基础;团组织在长期抓青年科技活动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有较好的工作基础。只要大胆探索,就一定能够把东宁和兰西的创造变成全省的实践。 全省团组织开展农村青年科技推广活动的实践先后经过三个阶段近四年的渐进过程。第一阶段(1995年),抓住全国农村基层组织整顿这一有利时机,以解决科技推广体系在村级“断层”为主要任务,按照科技致富带头人的标准,全面调整优化村级团干部队伍结构,当年在全省14400个村全面实行团支部书记、“三位一体”配置率达80%, 总数超过1万个。第二阶段(1996年), 为提高团组织抓村级科技推广工作的能力,提出念好“人、地、企、校、会”五字经。“人”即进一步抓好“三位一体”团支部书记队伍建设,力争使全省“三位一体”的配置率达到90%以上;“地”即在全省每个村建立10—15亩青年科技推广示范田,在现有60%的基础上提高到90%;“企”即通过加快青年股份合作体向乡镇企业转化,扩大青年民营科技企业数量,扶持青年科技示范大户朝着企业化方向迈进,增强企业带农户功能,建设专业生产小区等五种形式,兴办一批初具产业化规模的龙头企业;“校”即建立和完善各类各层次的科技培训学校,形成较为完整的培训体系;“会”即壮大各类青年科技学协会,增强服务功能。第三阶段(1997年),着眼于全省农村青年科技推广活动的深入发展,动员和组织广大青年在种、养、加等农业生产经营的各个领域,大力构建不同类型的具有区域发展规模、生产项目科技含量高、辐射功能强的科技示范基地,形成青年科技推广示范群体。到1998年上半年,全省67个县(市)创建的种植业在150 亩以上,养殖业年产值20万元以上,加工业年产值50万元以上的青年科技推广示范区分别为2000多个、300多个和700多个;121 个乡镇沿路环村创建的青年科技推广示范带达2000多个;14400 个村团支部书记利用村青年科技推广示范田和自家的承包田创建的青年科技示范标杆田达24000多个;8000多个各业类青年大户成为青年科技推广示范大户; 省级科技推广示范点达10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