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狂”对大学生群体的侵害及其对策

作 者:

作者简介:
胡成功 湖北农学院高教研究所

原文出处:
青年研究

内容提要:

本文分析“时狂”现象对大学生群体产生的危害,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期刊代号:D421
分类名称:中国青少年研究
复印期号:1999 年 0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时狂是一种社会心理现象,是时尚的极端形式。人们对时髦、摩登及其他风行兴起的事物狂热追随,并达到一定情绪强度的时候,就形成了所谓“时狂”。近一二十年来,大量事实表明,大学生是一个每每受到时狂席卷、裹挟的群体。应该说,各种流行现象并不乏积极的东西,但对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定型的青年大学生来说,受到的侵害是主要的,因而,必须高度重视,深入研究,积极引导。

      一、大学生群体具有时狂流行的有利条件

      大学生是以业缘为主要社会关系的有组织的群体,它不仅具有一般社会群体的各种特征,还具有其独有的诸种特征,而这些正好为时狂的流行提供了有利条件。

      1.群体成员均为青年学生。时狂对儿童和老年人影响较小,而对年轻人影响较大。有研究表明,时狂对墨守成规的人影响较小,而对不甘平庸的人影响较大。作为一种流行,时狂具有两种个人机能:其一,它是一种个性追求,试图用标新立异来提高身价,超然于人;其二,它又是一种自我保护,试图用“出众”来避开或弥补自己的不足。青年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定型的时期,思想活跃,好奇心强,敢于标新立异。在上述这两种机能的作用下,大学生鲜有不被时狂浪潮卷入者。

      2.群体成员个人条件相似。人们的行为往往倾向于参照那些与自己条件类似的人的行为表现,个人条件类似的群体成员的行为容易相互影响。大学生群体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情感结构和活动职能结构大体相似,如果群体中某些成员为某种新异事物所吸引,并狂热追随,那么,其余成员往往也采取趋同的行为表现。

      3.群体规模大小适宜。一所高校学生少则数千人,多则万余人甚至数万人,且个体条件类似,群体心理(诸如从众、模仿、暗示、舆论、气氛、感染、时髦、风气,等等)一致,因而便于时狂在群体中快速横向流动。寝室是大学生群体的基本单元,一般由6~8人组成。心理学研究表明,团体人数保持在七、八个人以内,从众效果最好。在自发状态下,大学生更多地是以寝室为单位开展活动,这就为从众行为的发生准备了非常适宜的条件。

      4.群体内聚力强。大学生的群体需要、群体规范、群体价值、群体舆论和群体目标高度一致,因而具有很强的内聚力。群体吸引力大小、个体对群体的依恋性、群体内部的团结气氛,都能导致其成员的从众行为。同时,大学生这种群体性质使其成员易于接受群体暗示,一方面唯恐“太有个性”,会被群体抛弃,另一方面是想通过遵照群体期望行事以博得群体欢心。

      5.群体活动环境优越。高等学校具有时狂流行的适宜的环境条件。高等学校一般都在大中城市,交通方便,大众传播渠道多,信息灵通,校内人口高度密集,且系“社会感染”的敏感人群,因而,时狂极易在这里流行并泛滥。

      二、时狂的特点及对大学生群体的侵害

      1.追求新奇。凡是新异刺激,都会引起人们的注意,成为人们行动的意向。时狂就具备这一特点。当某些社会成员率先提出某种新观点,作出某种新行为,穿上某种新服装,如果这些新观点、新行为、新服装又适应了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人们就容易接受其暗示,而不加思索地加入行列。由于现代社会的时狂往往是反传统或逆传统的,因而追随者务求“新”、“奇”,并且越新越奇越好,越合时尚。

      其侵害有三:一是影响个体审美观和价值观。认为凡是合乎时尚的,就是美的、有价值的,反之,就是不美的、无价值的。近些年来,随着社会上“经商热”的流行和“大款”的成批涌现,不少大学生对身着名牌服装、手拿大哥大、坐高级轿车、挥金如土的“款爷”艳羡不已,认为只有这样才算有风度有气派,才算实现了人生价值。二是影响个体思维方式,认为越片面越偏激越时髦。某大学一女生读了尼采的书后,竟然如痴如狂,尼采要“重新评价一切”,她则对社会横竖看不顺眼,尼采写超人,她也写超人,竟诌杂文曰“我是狗”。三是影响个体行为方式。如前些年社会上流行新“读书无用论”,一部分大学生就以不读书为时髦;在“自我设计”这一时髦口号下,“出国热”、“从政热”、“经商热”走马灯式地在高校流动……

      2.盲目从众。所谓从众,是指在群体的压力下,个人放弃自己的见解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产生从众的原因是由于实际存在的或头脑中想象的社会压力和群体压力,使人们产生了符合某种社会要求和群体要求的行为和信念。在时狂流行中,人的想象因素变得十分明显,个体对社会潮流感到有一股不得不顺从的压力,就象在集体行动中表现出来的一样。

      盲目从众导致个体识别能力和判断能力的弱化,轻则给个人成长造成不利影响,重则还能引发某种社会问题。在盛行的“中西文化比较热”中,不少学生不加分析地信奉西方思潮,对以萨特为代表的存在主义、以詹姆斯为代表的实用主义、以弗洛伊德为代表的泛性主义、以尼采为代表的超人哲学,以及社会达尔文主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等西方思潮推崇备至,盲目认同。

      3.竞相消费。之所以狂热追求新异的东西,是为了引起并促使他人注意,以达到心理的满足。美国社会学者凡伯伦在论证时尚自上而下的传播过程时,曾提出“显示消费”、“显示闲暇”两个概念,意在说明时尚现象最初是起源于社会上层的奢侈和对奢侈的炫耀。换一个角度理解,即追求时尚必须具备足够的用以“显示”的条件和实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