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腹地的佛山市,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较快、工业迅速振兴的城市。1996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四番,1997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527.38亿元,其中市直属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99.98亿元。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许多原来属于国有、集体性质的企业不适应现代竞争环境,显露出种种传统经济体制的弊端。因此,早在1994年,佛山市就发布《关于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若干规定》,指出要“促进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1996年印发《关于加快佛山市直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1997年印发《佛山市直属国有企业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方案》,积极推动国有集体企业的改革。为保持一贯性和便于宣传,佛山市直属企业体制改革工作统称“企业转制”,实行改革之后的企业称为“转制企业”。转制过程必然对青年员工的利益需求产生极大的冲击,从而影响到他们思想态度的改变,并且引起企业团的工作对策的调整。广东青年研究学会和佛山市团委合作,对市属11个企业集团及其部分下属公司进行专门调查,具体采用召开座谈会、现场观察、查阅资料等方法。同时,佛山市团委与广东省青少年研究所联合开展“佛山市企业青年状况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000份,回收有效问卷2644份,有效回收率为88.13%。我们根据调查和问卷资料,对企业青年利益变化与青年工作对策做出初步分析。 一、企业转制对青年利益的影响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国有集体企业改革和转制成为必然趋势。佛山市较早预见这种必然性,在企业危机尚未完全显露的时候就推动转制工作,成为先行探索的试点,那么,转制过程直接影响了不同类型的青年利益,促使他们作出思考与选择。 第一类:在岗青年——压力与贡献。 企业转制后仍被挑选留在原岗位工作的青年,往往有一种幸运感。一方面经济收入仍有保障,生活前途稳定;另一方面感到自己工作受到企业肯定,所作出的努力没有浪费。现在的青年员工与86年、87年、92年、93年那几年的人思想不同,并不想轻易“跳槽”、辞职,也不愿被停职、解雇,而是希望在单位、企业中稳定地发展。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青年看到个体的创业、经营越来越困难,负债亏本的老板越来越多,知道自己被抛向社会、盲目求生时会遇到极大风险。所以,争取在企业转制时得到留用成为青年的一大愿望。调查中,留在企业原岗位工作的青年感到压力日益增大,自己对自己的要求也日益严格。当问询“企业转制或股份制改造后,对您个人有什么影响?”回答危机感与压力增加的占43.66%;责任感提高的占33.87%;和以前一样,没什么不同的感觉占12.56%;反正是打工,无所谓占9.89%。因为,转制后的企业讲究效益、精简人员、定岗定编,工作优秀的留用或提拔,工作成绩不佳的随时待岗或下岗。青年不仅要完成任务,而且要越干越好,才能保住岗位。所以,92年、93年有些青年比收入、比福利,稍不如意就埋怨企业,离心力强。如今的青年员工比贡献、比效益,争取得到企业的重视、留用、提拔。可见,转制企业的在岗青年逐渐将压力变成动力,提高了工作的积极性。 第二类:转岗青年——适应与成才。 这是在企业转制过程中被调整岗位而留用的青年。主要有几种情况:一是从科室转到生产第一线。为了提高效益、减少浪费,企业转制的同时对原来臃肿的机构实行裁减。如红棉丝织厂的科室从16个减少到7个,人员分流到车间、下属实体。青年干部、职员到了生产、经营第一线之后,必须适应新的工作岗位,并且以新的成材标准衡量自己。二是从技术工、管理职位转到普通工、辅助工岗位。在八十年代中期之前,佛山企业的工作岗位都是由在职员工负责,但后来随着经济发展和条件改善,许多普通工、辅助工岗位转由农民工、临时工承担。在职员工都挤在管理、技术岗位。然而,实际上管理职员和技术工岗位并不需要全部人员,而且其中不少人的技术水平、管理知识并不合格,只是贪图这些职位的舒适、收入高。这次企业转制,在裁减临时工的同时,安排许多在职员工从事普通工、辅助工的职位。青年最初不大愿意,然而看到改革大趋势是必然的,如不服从就可能下岗,所以他们逐渐走上新的岗位。三是从生产、经营岗位转到企业附属性的服务公司、开发公司。这是企业剥离主体机构的人员,将部分冗员分流到自谋利益、自负盈亏的附属公司。青年员工被调往这些岗位的初期都有思想包袱,自认为是被嫌弃的角色,工作积极性不高。经过自闯市场、自找项目、自主决策、自由发挥的开拓第三产业领域之后,逐渐适应并表现出特殊才能。总之,转岗青年面对新的工作要求、工作环境,必须调整心态,适应新的绩效衡量标准,逐渐成材并有所作为。 第三类:转厂青年——机遇与重用。 这是调整离开原企业而安排进入其他企业工作的青年员工。由于市场需求发生变化,许多原来兴办的企业技术落后、产品过时,面临行业萎缩。因此,在企业转制过程中要么关、停、并、转,要么精简、压缩员工。从问卷看,青年认为佛山市最迫切需要进行调整和改造的传统行业是:陶瓷行业(26.84%)、纺织服装行业(24.33%)、电子行业(19.26%)、家电行业(12.22%)、机械行业(11.34%)、塑料行业(6.01%)。陶瓷和服装是佛山市的传统优势产业,从近代开始就成为工业的支柱产业;电子、家电、机械、塑料是佛山市的传统优势产业,多年来为本地区创造了巨大的利润、税收。这六大行业集中了全市60%的产业工人。如今,随着产业调整,这些行业中除了电子有更新、适应的潜力之外,其他行业都面临调整、萎缩的形势。所以,青年员工转厂服务将成为普遍现象。那么,转厂过程中,青年不仅离开自己熟悉的岗位技术,而且脱离原有的人事关系、交往环境,心理压力比较大。目前,员工转厂有多种情况,一是原企业被整体兼并后的转化;二是原企业介绍员工转去新企业;三是政府帮助推荐去新企业。不同转化形式的员工心态有所区别,但总体上是希望积极适应新的企业环境、适应新的工作岗位,通过做出成绩而受到新领导的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