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青少年违法的心理因素

作 者:

作者简介:
赵奎志 呼兰师范专科学校

原文出处:
教育探索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D421
分类名称:中国青少年研究
复印期号:1999 年 0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青少年违法的原因很复杂,概括说来,既有外部的客观不良因素的影响,也有其内部的心理因素。我们研究青少年违法的心理因素,对于加强青少年思想教育,培养其高尚的道德意识,是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的。

      一、青少年的心理特点

      青少年的心理形成与生理变化密切相关。青少年是长身体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他们的身长、体重、骨胳、肌肉、神经系统、生殖系统都发生了飞跃的变化。生理上的变化必然引起心理上的变化,促使青少年的个性心理特征,尤其是自我意识获得较快的发展。最明显的特点是,他们在心理上表现为强烈的独立性意向。他们想要独立地处理一些事物,要求独立地进行各种活动,对成人的干预往往有反感。他们活泼好动,精力充沛,富于想象,易受暗示,好奇心、好胜心都很强,喜欢亲身尝试。但是,他们的认识能力跟不上独立性意向的发展,他们的思维带有很大的片面性和表面性,缺乏认识经验,遇事往往分不清是非,容易偏激和固执,使自己的行动带有很大的盲目性。他们的自尊心和虚荣心都很强,对于别人如何评价自己非常敏感;做出一点成绩往往沾沾自喜,骄傲自满;但由于缺乏足够的意志锻炼,经不起挫折,甚至有时为一时的失败而自暴自弃。他们崇拜意志坚强的人,也喜欢模仿和追求,但由于认识能力跟不上,往往把执拗当坚强,把冒险当勇敢,把轻率当果断。他们认识问题偏重于直观和感情,理性判断能力相对说比较差,容易冲动,行为缺乏自制能力。

      青少年的这种心理特点,如果是在良好的社会环境下,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影响,再有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条件,发挥他们的长处,克服他们的短处,完全能够使他们向着思想品德健康的方向发展。反之,如果受到周围腐朽的剥削阶级意识的影响,就会增长自私自利思想。一切围绕着自身利益,这就将成为青少年违法的心理基础。这种心理状态,一旦遇到周围环境中消极因素的诱发,就有可能违法。因此,我们应加强对青少年的心理素质培养和思想教育,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提高青少年高尚的道德意识水平,这是预防违法的根本途径。

      二、外部不良影响形成消极的心理状态

      每个人都是在不断接受外界信息的过程中,形成主体的心理意识的。接受不同的信息,形成人的不同的心理结构。由于主体本身的因素,即使接受相同的信息,各主体所形成的心理意识也有很大差异。因为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有着不同的情感,不同的态度。

      青少年如果有健康的心理意识,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有高尚的理想和追求,就不会被外部不良因素所侵蚀,也就不会违法了。任何违法行为都是外部的不良因素通过主体意识而发挥作用的,是主体意识与客观消极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外部消极因素主要通过家庭、社交、社会文化三条渠道发生影响。在家庭环境中家长及成员的言行、品德及教育方法对青少年的心理、品德、兴趣、理想等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影响表现为直接传递的和潜移默化的。良好的家庭影响,会使子女健康成长,反之,有可能走上岐路。在社会交往中,所处的环境和接触的人对其心理意识的形成也有很大的影响。青少年易模仿,易受暗示,免疫力差,接受信息往往不辨良莠,黄色书刊、色情镜头、享乐腐朽的个人主义思想和“金钱万能”观念都会影响青少年形成消极的心理意识,甚而导致违法。比如有一所重点中学的学生,因考试排在第二名,竟用刀捅死了排在第一名的同学。这是极端个人主义的结果。

      违法青少年心理意识的核心是极端的利己主义。他们认为人都是自私自利的,人的本质就是为自己。他们的利益不能触及,否则就报复。如某小学一位学生被老师批评而怀恨,竟用弹弓打伤老师的脸。他们的信条是:玩乐、金钱、利己。为此,他们会干出违法的事情。

      三、失调的心理易导致违法

      人类从事一切活动的原动力都离不开需要,因需要产生某种欲望,由欲望而激发出一种内心冲动,这就是动机。它推动人们为实现一定的目的而活动。生命存在一天,需要的心理就存在一天。需要可以概括为物质和精神两大类,某种需要满足了,又会产生新的需要,伴随而来的是某种欲望,当欲望与具体目标建立心理联系时,就会转化成实现欲望的行动。每个人的需要和欲望即使相同,产生的动机和行动却不同。违法青少年普遍存在着需要结构失调的现象。如果他们的物质需要大大超过精神需要,就会不顾个人名誉和道德去追求腐朽的物质享受而危害社会,侵犯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比如盗窃分子,他们为了追求物质享受,窃得别人财物心安理得,而毫不顾及自己的人格。他们的心理是扭曲的。

      需要结构的失调,从根本上说,是极端利己主义思想的表现。利己主义思想的形成,到内心奢望的产生,从而进一步采取行动获得物质和精神的满足,是逐渐发展的。每一次行动占得了便宜,满足了某种需要,就是对消极心理的一次强化,从而使劣习逐渐向恶性方面发展,导致违法。比如小窃得手,就会向大窃方面发展;如果在消极心理形成过程中,获得具有决定性的积极意义的信息,就会使利己主义转化,遏止违法心理的形成。

      违法青少年在精神上是空虚的,没有高尚的理想。人有了健康的精神生活和高尚的信念,才会充满人生的活力,勤奋工作和学习。没有正确理想的青少年,往往从眼前的利益出发,追求物质享受和低级的精神刺激。一些犯过错误或被人歧视的青少年,往往到社会中择友,寻找寄托,这种情况下,容易被坏人所利用。因此,对他们不失时机地疏导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