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时期是异性交往的敏感期,也是异性交往的频繁期。这个时期的异性交往比童年时代的异性游戏来得复杂,比成年时期的婚恋来得微妙,比任何年龄的同性和异性交往都难以驾驭,加之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因此,在异性交往中必然会发生不少问题。而青少年异性交往有利于增进对异性的了解,丰富自身的情感体验,扩大社会交往的范围,在学习上得到异性同学的帮助,促进人格的全面、健康发展。正因如此,必须帮助青少年解决异性交往中存在的问题。 一、青少年异性交往存在的问题 由于得不到应有的指导,加之社会转型、环境变化,使青少年异性交往发生不少问题。 (一)异性交往的不健康现象。 1、交友观不正确。部分青少年以自己异性朋友多为荣,炫耀能力,甚至互相攀比,有的交友是为了达到私欲的需要等,这些都是错误的观念。 2、超越友谊界线。超越正常异性交往的界线,把握不着感情而过早萌发对异性的情爱,如早恋。 3、交往方式不当。以前,青少年异性交往是通过读书、课余文娱活动等方式进行,主要交往范围在校内。如今,为了逃避学校、家长的监督,校外的公共场合成为异性交往的场合。 4、随意性交往和隐蔽性交往增多。青少年由于认识、评价能力还不十分完善,往往在交往中随意性较强,交往对象良莠不齐。此外在交往中,由于害怕家长、教师的干预和斥责,部分异性交往带有“地下”隐蔽性。 5、择友标准需指导。大多数青少年以学习好、能力强、思想品德高为择友时考虑的主要因素。但也有部分学生择友注重时尚、时利,以“讲义气”、“大方”、“漂亮”、“有钱”为标准。 (二)异性交往存在着困扰。 缺乏家长、教师的指导,使涉世未深的青少年只能“摸着石头过河”,给他们带来一些心理、行为上的困扰。 1、“一对一”的异性交往带来的困扰。在集体交往的过程中,难免出现较为亲密的、甚至逐渐频繁的“一对一”的异性交往。这种交往即使是正常的交往,也会容易招来周围同学、老师、家长的猜疑和议论,给交往带来压力和困扰;如果是超越了普通交往的界线而过早萌发对异性的情爱,也会为过早陷入感情泥潭而苦恼,从而引起一大堆与自己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格格不入的冲突。 2、爱情错觉的困扰。“爱情错觉”是指因受到对方言谈举止的迷惑,或自己的各种主观体验的影响而错误地主动涉入爱河,或因自以为某个异性对自己有意而产生的爱意绵绵的主观感受。“爱情错觉”俗称单相思。 3、心相近而形相远的困扰。性生理和性心理发育,使青少年学生对异性逐渐产生兴趣和爱慕。但由于完全缺乏与异性交往的技巧,对异性的陌生、畏惧尚未消除,不安和害羞使部分少年以反向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异性的关注,从而出现常见的“心相近而形相远”的现象。 4、拒绝异性交往或异性交往困难。拒绝异性交往并不是因为这些青少年违背异性相吸的自然法则,而是由于他们以往的生活经历造成了对异性的偏见。异性交往困难大多是由于个性心理障碍所致。这都可能使这些青少年厌恶、回避、拒绝乃至仇视异性,变成“怪人”。 5、缺乏异性交往的良性环境。学校内外都缺乏异性交往的良性环境,人们对异性交往抱有成见,观念陈腐,行为无法规范,交往场地少,形式单一,造成部分异性不得不到校外另辟蹊径。而校外公共场合“黄色”当道,很不利于健康向上的交往。 二、加强青少年异性交往的辅导 怎样预防和消除青少年异性交往中发生的问题,建立起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是青少年交往辅导的一个重要内容。 (一)正常认识青少年异性交往,帮助他们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交友观和友谊观。 对异性交往的认识和态度是加强辅导的前提,同时也直接影响到辅导的效果和青少年的成长方向。在异性交往日益开放、频繁的情况下,应帮助青少年、教师、家长理解和认识到正常异性交往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将正常交往带来的益处和不适当交往、不健康交往或回避交往等所带来的弊端区分开来,摒弃“男女授受不亲”、“异性交往就是谈恋爱”、“异性交往没什么好处”等不正确的观念和“禁”、“堵”处处设防的被动做法。切忌将不恰当交往中出现的问题归咎于正常的异性友谊或异性关系,并由此全盘否定青少年的异性交往。同时,注重进行人生观、价值观、交友观、友谊观等教育。人生观、价值观制约着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的亲疏关系,是交往关系亲密性、深刻性和持久性的主要调节器,能够不断净化、优化交往心理,使择友、交友从盲目的自然状态上升到自觉的理智水平。 (二)告诫或建议青少年把握好异性交往的原则和方法。 在指导青少年进行正常异性交往时,要告诫或建议他们把握好“自然”和“适度”两个原则。所谓自然原则,就是在与异性交往过程中,言语、表情、行为举止、情感流露和所思所想要做到自然、顺畅,既不过分夸张,也不矫揉造作。清除异性交往中的不自然感是建立正常异性关系的前提。所谓适度原则,是指异性交往的方式要恰到好处,应为大多数人所接受。把握好异性交往的度,包括广度、深度、适度,把握好这些交往的度,才不致异性交往而过早地萌发情爱,又不因回避或拒绝异性而对交往双方造成心灵伤害,既不过多地参与异性之间的“单独活动”,也不在异性面前如临大敌,拒不接纳异性的热情和帮助。 此外,还应遵循平等互助原则、律己容人原则、诚实守信原则、豁达大度原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