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共青团工作新趋势

作 者:

作者简介:
陈树军 谢伟 共青团广州市委员会学校部

原文出处:
青年探索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D421
分类名称:中国青少年研究
复印期号:1999 年 0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团的组织行为依靠党的领导与其它社会组织行为融为一体,形成了许多传统优势。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经济体制的变革必然带来人的思想意识、价值趋向、道德观念的变化,传统意义上的共青团工作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高等院校作为教育和培养人才的基地,高校共青团不可能再是“世外桃源”,必然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和变革,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更上新台阶。我们认为,当前高校共青团工作要把握好几个方面的发展趋势;

      一、工作素质教育目标

      知识经济时代的端倪已经显露,实施素质教育成为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由之路。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培养高素质高质量的复合型人才,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功能,素质教育观念强调把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来进行教育,单纯重视学生智力结构,把学生作为智能训练的机器这一教育观念已被世界上绝大数国家所抛弃。有一些专家将当前高校素质教育目标概括为使大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研究”、“学会关心”、“学会负责”,并逐步做到“学会生存”,形成适应“终生教育”、“终生学习”以及社会需求的“易于再培训”的人才和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应变力的人才。高校学生工作的指导思想已由“为教育服务”向“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服务”转变,这种转变是符合大学生成才的内在需求的。

      高校团组织要主动适应,发扬正面效应,寻找出最佳的结合点,加快自身发展,按照素质教育的目标与要求对共青团的工作进行改革,创造性深化跨世纪青年文明工程和跨世纪青年人才工程,从而为培养适应社会需要高素质人才作出贡献。

      二、工作内容系统化。

      建立服务体系,是团组织服务于学校的中心工作,当好党的助手和行政的帮手,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的需要。建立服务体系,就要服务于学生成长过程中出现的思想、心理、学习、生活、生理等方方面面上的需求,如成立大学生信息反馈中心,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脉搏、行为趋向,供党组织决策参考;向有关部门反映学生呼声,维护学生的正当权益;建立大学生学习指导、心理健康指导中心,为学生提供学习辅导、心理辅导,解除心理困惑;在开展大学生业余科技活动中,要创办为学生科技成果转化的中介服务体系,让这些成果走出“象牙塔”,步入全国大学生科技市场网络,服务经济;成立大学生勤工助学机构,开办大学生劳务市场,建立贫困生档案和勤工助学岗位档案,为生活困难的学生提供勤工助学机会;组织各种文化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满足学生精神生活的需求等等。

      最大限度地团结和教育青年、聚集人才,是共青团事业开创未来、创造生机的关键所在。过去高校共青团的工作,主要靠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把团员青年凝聚到党的旗帜下。但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在坚持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的基础上,在团结青年、教育青年的同时还必须按照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为青年成长、自立、发展、服务来赢得青年的信任,从而拓宽共青团的工作领域。实践证明:高校团组织在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文化科技学术活动、集体生活和民主集中制训练,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等实践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的形势下,高校团组织要针对当前青年学生特点,发挥团的优势,利用社会资源,进一步强化服务功能,起有效的青年服务体系,确定系统化的工作内容,在服务中构造起以共同理想为核心、以切身利益为基础、以团的组织为网络、以多种形式的活动为纽带的服务体系,以塑造高校共青团组织的新形象。

      三、工作方式多样化

      1993年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高校教育不是义务教育”后,全国各地高校逐渐推行缴费上学制度,把市场经济的本质属性—有偿服务与平等性引入了教育体制,学校与学生的关系由原来主从关系转变成平等有偿关系,这种新关系的确立使高校团的工作必须以横向服务为主,以纵向管理为辅,逐步改进团的工作方法。

      高校团组织的工作手段必须由“行政化”转变为“群众化”,上级团组织要向基层提供更有效的政策指导、信息指导、典型指导,帮助他们去开展工作而不是只告诉他们“要做什么,甚至是高高在上的发号施令”。学生能办的事,高校团组织应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办,因条件所限学生办不了的事,高校团组织应积极创造条件去办,使高校团组织的特点在领导方式上真正体现出:注入活力、把握方向、进行指导、提供服务、拾遗补缺。使高校团组织从过去那种工作方法单一、活动形式陈旧、内容单调枯燥的模式中解脱出来,向“实际、实用、实效”的方向转变,积极反馈社会的需求,充分发挥物质利益驱动、精神鼓励、事业召唤和以情感人等各种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在活动方式上,变团组织独家主办为借助社会力量等多家联合经营,变一味无偿式投入活动为有偿活动和无偿活动相结合;变完全依赖行政拨款为两条腿走路,即既要不断争取行政拔款又要积极争取社会赞助,不断增加团工作的经费,不断开辟团工作的新领域,以提供充分的经济保障和物质依托。

      四、工作走向社会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