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十年代深圳转变发展战略后第三产业发展出现了新的变化 深圳第三产业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动态结构系统。按照系统论的层次性观点看,深圳第三产业又是一个多层次的系统。即按服务对象的不同可划分为:为社会和生产服务的第三产业,为流通服务的第三产业,为居民生活和文化素质提高服务的第三产业;按生产要素的组合配置可划分为:劳动密集型第三产业、资金密集型第三产业和知识或技术密集型第三产业;按大致兴起时间和发展程度可划分为:传统第三产业和新兴第三产业,等等。根据上述方法来观察,深圳九十年代以来第三产业发展主要出现了以下新的变化: 从总体看,深圳第三产业发展较快,实力增强,贡献增大。从1990年至1994年,第三产业增加值由65.98亿元增加到236.02亿元,年平均递增28.2%,第三产业的发展,不仅增强了深圳的综合经济实力,而且为国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1994年全市税收总额95.5亿元,其中38亿多元为中央税收,57亿多元为地方税收,加上土地使用税全市地方财政收入达74.4亿元。深圳地方税收能大于中央税收,地方财政收入能在全国大中城市中居第二位,主要是来源于第三产业的营业税收,因此,第三产业功不可没。 分层次来看,深圳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也有了可喜的变化。一是为社会和生产服务的第三产业中的薄弱环节得到较快发展。八十年代,由于深圳工业的迅速发展,全市缺水缺电十分严重,交通运输紧张,邮电通讯不足,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近几年来,随着全市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加大了发展第三产业的力度,使供水、交通邮电、通讯等为社会和生产服务的第三产业部门有了较大的改观。由于这些行业的快速发展,大大地缓和了经济发展中的主要制约因素,促进了全市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二是对整个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和带动作用的主要行业得到全面增长。主要包括:金融保险、证券、贸易、房地产、旅游等。三是一些新兴的第三产业的发展状况有了一定的改观。这些行业的规模虽然还不大,但其增长势头迅猛,显示出它的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势头。 二、深圳在发展第三产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深圳第三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某种结构失衡,素质不高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房地产业发展过快了一些,超越了市场需求。据国土部门对141家房地产开发企业统计,1994年房屋建筑竣工面积311.1万平方米,实际销售150.29万平方米,空置房屋面积达99.69万平方米,积压了大量资金,从而加剧了资金的紧张状况。 2.在房地产业超常发展的同时,第三产业其他几个主要行业的比重都有所下降。如居深圳市第三产业之首的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1992年增加值比重为26%,比1990年下降0.34个百分点;居第二位的金融保险业,1992年增加值比重为19.94%,比1990年下降4.82个百分点;1990年居第三位的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讯业,至1992年退居第四位,其比重由14.51%降至13.49%,下降了1.02个百分点;卫生社会福利业和教育、文艺、广播电视业等也略有下降。这些行业比重的下降对整个第三产业的健康发展也会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3.出现一些新的薄弱环节。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三产业又产生了一些不能适应的环节。一是商业经纪与代理业不发达。要把深圳建成万商云集的国际商贸中心,没有一批代办商、商品经纪商、拍卖商和为别人服务的批发商是不相称的。二是信息咨询服务业,不能满足国内外各类企业和投资者对各种信息的需求。三是计算机应用服务业。深圳的各个产业部门都广泛地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以及通过数据库进行信息提供,对软件的开发咨询、数据处理、数据库服务、计算机设备维护咨询等具有巨大的需求,但仍是一个薄弱环节。四是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务发展不够。 三、在新的社会经济条件下继续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和九十年代初期相比,深圳发展第三产业的外部环境和条件都发生了一些变化。从有利的因素看,一是江泽民总书记代表中共中央、国务院重申,特区“三个不变”,并要求“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这说明深圳经济特区在中国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格局中的定位未变,仍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二是随着香港“九五”回归愈近,深港两地在经济上的协作、互补关系将更为密切。去年以来香港对外贸易、货运业持续增长;制造业受欧美市场好转支持,其主要行业普遍回升;旅游业在前四年连续大幅增长的基础上继续增长。这对于深港两地的经济交流都有积极的作用。三是广东省委、省政府着手推出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计划,深圳将在更高层次上发挥辐射作用。同时,广大的内陆地区在十多年来也已和深圳建立了千丝万缕的联系,深圳的“窗口”作用仍然不可低估。这些都有利于深圳第三产业的发展。四是深圳的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国内生产总值由1989年的97.81亿元增至1994年的560亿元,工业总产值由1989年的132.23亿元(90年不变价)增至1994年的716.97亿元。预算内财政收入由1989年的22.87亿元增至1994年的74.4亿元。同时深圳的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都有进一步的改善。这些都为第三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不利因素主要有:实施大保税区政策,创造一个类似香港自由港的社会经济环境的构想短期内难以实现;1993年实施宏观调控后,内地到深圳的投资冲动大为减弱,投资大为减少,浦东成为国内新的投资热点,这些都对深圳产生一定的影响;国际资本重新转向发达国家的趋势以及香港兴建新机场必然造成香港资金相对紧张等因素,也对深圳要产生某些直接或间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