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1984年2月24日,邓小平同志在视察广东、福建、上海等地回京后,在同几位中央负责同志谈话时指出:“除现在的特区之外,可以考虑再开放几个港口城市,如大连、青岛。……实行特区的某此政策。”同年4月,党中央和国务院根据邓小平同志的建议,随即决定从北向南开放大连等14个沿海城市,并从9月起陆续指导这些城市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开发区,下同)。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自1985年起,国务院又先后批准沿海城市威海、营口,边境地区省会(首府)城市呼和浩特、长春、哈尔滨,长江沿岸重庆等5个城市和太原等11个内陆地区省会(首府)城市享受沿海开放城市的权限和政策,兴办开发区。至此,在我国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沿边和内地的对外开放的战略总格局中,形成了一个以开放城市为依托,从沿海到内地、星罗棋布,遍及中华大地的梯级开放层。 开发区是经国家批准,由开放城市兴办,通过实行特殊政策集中吸引外资、引进技术的相对独立的经济技术区域。我国兴办开发区的战略目标是发展以高科技的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外向型经济。从其功能上讲,是通过它的“窗口”作用,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一方面加速母城的老企业改造,为老市区服务;另一方面再通过母城的幅射作用,带动腹地的技术进步和外向型经济的发展。由于开发区所依托的中心城市,尤其是沿海工业城市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历史上形成的经济优势,是经济特区一般所不具备的,故此开发区上述特定功能,也是经济特区不能完全替代的。正是由于这样一个原因,因家对创办开发区这一新生事物给予了精心扶持,比照经济特区实行政策倾斜,给予了优惠的政策:扩大利用外资项目的审批权限,使开发区管委会能够直接受理这方面的业务;对外商投资的生产性企业所得税减按15%征收,与经济特区的待遇一样;在国家统一政策的指导下,允许开发区自主经营区内的进出口贸易;在一定期限内,区内进口建筑材料、交通工具和办公用品减免关税;开发区的财政收入,在一定期限可以全部留作开发资金;在开发区启动建设阶段,国家银行每年安排若干开发区贷款指标。与此同时,国务院还责成有关业务主管部门,对开发区制定和执行了必要的监管措施,以引导其健康发展和成长。 在开发区的建设安排上,国务院强调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采取“开发一片,建成一片,收益一片”的做法。本着这一精神,许多开发区都拟订了“大规划,小开发”的实施方案,既着眼于远景发展的需要来确定规划控制面积,同时又立足于现有的条件,从小范围入手,启动实际开发工程,力争收到“扎实起步,滚动发展”的效果。实践证明,这种表面上小手小脚、实际是稳扎稳打的操作方法,能够保证有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集中使用,使施工顺利进行,大体上可以在开工的第二年就基本上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初步创造出招商引资的条件,接纳第一批外商投资项目进区,开创外引内联的局面。然后再用收取的场地使用费、管网配套费和各种税收的资金投入新区开发,形成良性循环。随着实力的积累增多,滚动开发的规划也就不断扩大。如大连开发区先从3平方公里起步,经过10年滚动发展,开发面积已达24平方公里,各类房屋竣工面积373.8万平方米,建成了一批具有相当规模的工业区、住宅区和水、电、道路、通讯等基础设施、文化教育和生活服务设施。 (二) 应当看到,经过10年的开发建设,开发区已走过了抓基础建设,为引进资金、技术积累经验的奠基阶段,而进入了功能开发阶段。因而,如何加大开发区功能开发力度,使它在我国对外开放战略总格局中,充分发挥出它的特定功能,实现战略目标是需要认真研究的。 第一,应进一步完善开发区投资环境,不断提高对外商进区投资的吸引力。 勿容置疑,经过10年的营造,我国多数开发区的良好投资环境已初步形成。但是,投资环境是一个发展的、动态的概念,其内容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如基础设施建设这个“硬环境”开始从“三通一平”到“五通一平”,再到“七通一平”(通水、通电、通路、平整用地,后又加上通航、通讯、通煤气、通热气),从这个意义上讲,没有一步到位的投资环境,也没有一劳永逸的投资环境。同时,投资环境又是一个整体的概念,它既包括“硬环境”也包括“软环境”,既指一般意义上的投资环境,也指实证投资环境。如果这样来考察目前开发区的投资环境,为了巩固已取得的开发成果,更好地发挥开发区的功能,则仍需进一步完善投资环境。(1)要下功夫不断地改善“软环境”,努力使投资环境“软”“硬”兼备。“硬环境”主要是指完备的基础设施,以及适应外商基本需要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软环境”则包括健全的法规、办事的高效、优质的服务等等。从目前的情况看,尽管各开发区都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建设基础设施,条件要相对好些,但与发达国家、新兴工业国家相比,差距依然存在。因此,今后要注重以“软”补“硬”,以“软”取胜,真正做到“一支笔”审批项目,“一座楼”办理手续,“一条龙”跟踪服务,“一站式”管理到位。(2)要努力提高办事效率,注重提高人的素质,建设好活的投资环境。在开发区的运作过程中,事要靠人去处理,物要靠人来创造,所以全体工作人员的精神状态、工作水平、道德风尚具有根本性的作用。鉴于这一点,一些开发区强调“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事事关系信誉形象”,要求干部做到“法必依,言必信,行必果,干必成”,把创造完善的投资环境,落实到每个人的行动上,贯彻到各项具体的工作中,这是正确的规范。(3)既要不断加强一般投资环境建设,更要注重增强实证投资环境的力度,对于开发区来说,无论是“硬环境”,还是“软环境”都是一般意义上的投资环境,而已经投入生产的外商投资企业的运营情况如何,则是投资环境优劣的实证。最根本的是外商投资者能否自主经营、依法获利,也就是说他们投入的资本能否生存和增殖。因此,各开发区都要切实地帮助办好外商投资企业,使之成功,扩大影响,进而产生小项目引来大项目、小公司引来大公司,进区的外商又增加投资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