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欧美及亚洲的发达国家早已把农业产业化经营列为建设现代化农业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国农村自1993年实现以家庭联产承包制、乡镇企业、股份合作制、小城镇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改革第一次飞跃之后,山东潍坊的农民,开始把市场和利益的纽带捆在一起,以求同步解决好农村经济中深层次的结构矛盾和体制性矛盾,他们成功的试验,揭开了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第一页,其标志是1993年5月山东潍坊市委、市政府发出的《关于按照农业产业化要求进一步加强对农业市场的领导的意见》。今天,农业产业化这个经过千百万农民群众验证过的新的经营体制和生产方式,已载入党的十五大文献,并成为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改革和发展的一面新旗帜。本文仅就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过程中的若干理论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一、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我国农村改革的第二次飞跃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反映社会化大生产对农业生产部门的要求和国内外市场的需要,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资源,实现种养加、产供销、农工贸从相互分离,走向有机结合的一种新型的农业经营模式。 农业产业化的具体内容和形式,虽然不同国家、地区会存在差异,但就其基本点来讲是一致的,即按照市场化、社会化的要求,在纵向上实行加销一体化,在横向上实行资金、技术、人才的集约化。 我国农业产业化是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和前提,在乡镇企业、股份合作制、小城镇建设等多项农村改革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其中小城镇建设为其拓展生存空间,股份制为其提供生产和经营各环节之间紧密相连的纽带,乡镇企业为其塑造龙头,家庭联产承包制为其提供不可动摇的基本制度保证,由此而连成一片的千百万农户则构成了龙尾。上述几项如有缺项,农业产业化经营将失去依托而夭折。 众所周知,小农户与大市场不接轨,种养加、产供销、农工贸相互分离,农业产业被许多部门分割管理的状态,以及失衡的产业结构,分割的城乡关系,悬殊的工农商比较效益之间的诸多矛盾,曾经是改革开放以来困扰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一大难题,也是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改革第一次飞跃不曾解决的问题。如何打破这重重束缚,使农业产业链向二、三产业延伸、扩张,朝着“农工贸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方向发展;何使某种农产品为轴心,进行系列化的生产和经营,使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诸多环节连接为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如何寻找一种吸引分散的小生产转变为社会化的生产组织形式,如何提高农业的增殖能力和比较效益,形成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的发展机制;在调整和优化农村经济结构的同进,又如何选择与之相适应的资源配置方式,将产业链内“非完全市场安排”,与系统外的市场机制相结合?以上种种问题的有效解决,都有赖于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道路,这是经过农民群众实践找到的一条道路。 我国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从起步至今不过四年时间,但这项改革所取得的成就却标志着我国农村改革的第二次飞跃。 山东潍坊市是推行农业产业化最早的地区,1996年该市农民人均年收入达2893元,全市11个县(市)区达到省定小康标准,提前三年在全省实现小康。 河南漯河市临颖县城关镇的南街村,自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以来,已建成中国最大的方便面、锅巴生产基地,成为河南的首富村。1996年该村有15亿元的工农业产值7800万元利税和5800元人均收入。该村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以前的1984年,每亩产粮不足300公斤。 现在该村有2000多亩耕地,仅需70多人管理,粮食亩产在900公斤以上,是1984年的3倍多。今天, 南街村还为本省农民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 南街村的企业10889名工人,多数是本省农村剩余劳动力。 安徽是个农业大省,为加快其向农业强省跨越的力度,近年来龙头企业已发展到300多家,龙头企业辐射和带动150多万农户进入大市场,形势喜人。1996年安徽省粮食和棉花产量均居全国第6位, 油料产量居全国第4位,水产品产量居全国第10位。 上述巨变说明,农业产业化是一种新的经营方式,也是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其威力在于:它既包括生产力诸要素的重组,也包括生产关系的微调,还触及到社会经济政治体制诸多方面的改革;它不仅体现了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推进我国农业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转变,强农富民的重要途径。因此,把农业产业化作为当前农村改革和发展的重点,必然会加快我国农村经济由小生产向社会化大生产,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步伐,胜利完成我国农村改革的第二次飞跃。 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要条件和主要环节 从国外的经验看,农业产业化启动的主要条件有两个:1.市场经济是它的体制条件。与完善、发达的市场体系相适应,产业化组织中的各个层次的经营主体,均要一一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和市场制度的规范来确保其与利益挂钩;2.社会生产力的迅猛发展是推动农业自身向产业化方向发展的内在经济动因。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多在二战后基本完成工业化的任务,从而使这些国家的政府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来培育和装备农业,实施工业反哺农业的战略。 上述两个条件也适应于我国。我国农业要实现两个根本转变,就要求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市场化运行机制,保证增产增收的目标要求农业既要有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又要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加大农业投入,要求进一步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种什么,卖得掉;种多少,卖得好,既不能靠长官意志,也不能跟着感觉走,而需要靠市场调节来解决。山东的农业产业化之所以在全国推进得较早较快,其原因也是在“两高一优”农业有了迅速发展的基础上推开的。但具体在我国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时,还有必要强调应用时具备两个可操作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