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1997年河北省全省范围内村民委员会直接选举工作的大幕徐徐落下,随着占总数97%的行政村、49069名新村主任的当选, 直接选举这件政治生活中的大事,对广大农村所产生的巨大震撼、影响,不仅令全省上下所瞩目,也为全国乃至世界所关注。直选中那庄严而神圣的一票,带给我们的绝不只是惊喜、兴奋。它对现行体制和利益格局的冲击,对中国现阶段民主政治进程的影响,对干部思想的触动,对党委部门提出的现实问题,是人们所始料未及的。由此,也引出我们的许多思考。 一、直选是一种权宜之计,还是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 可以说,开创一条农村的民主政治之路,在中央是由来已久。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经济体制发生了深刻变革,生产方式的根本变化,要求基层组织的管理体制做出相应的变革和调整。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农村,离不开广大农民的自我教育和积极投入,不真正调动亿万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共和国大厦的根基就不会稳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也就只能是一句空话。随着农村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市场经济的深入人心,利益层次的多元化复杂化,使得农民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中国共产党人正是顺应了这种历史发展的趋势,较好地解决了在民主政治建设上坚持走群众路线这个根本问题。如果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民主政治进程中的里程碑,1987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是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正式起步的话,那么,1996年底开展的村委会直接选举工作则标志着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入了实质性的阶段。中国农民终于迈上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以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为主要特征的民主政治之路。 让群众独立地按照自己的意志选择自身利益的代言人,是直接选举的突出特征,也表明了我们党要真正做到还权于民的决心。直接选举中,群众表现出的强烈的参与意识让人颇受启迪。滦平县长北沟村85岁的村民汤玉珍老人,在选举那天,特意让小孙子搀扶着来到会场,告诉孩子:“就在石义的脑袋上给我画个圈儿。”这位叫石义的同志,正是因为在代理村主任期间不但不拿一分钱的工资,而且带领大家修了一条通往山外的路,才赢得了老百姓发自内心的赞同。晋州某村听说要实行村委会直接选举,立刻将刊登在《河北日报》上的《河北省村民委员会选举暂行办法》拿去复印了800份,挨户散发。 正像晋州市老百姓总结的那样,过去是“村干部,乡里定,百姓说话不中用,只顾上,不顾下,群众和党员是两家”;现在是“当家人,自己定,百姓参政又议政,民心顺,风气正,干部群众都高兴”。真是“大选举换来了大稳定,民心顺带动了事业兴”。1997年河北全省范围内的村委会直接选举工作不仅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农村的生动体现,而且也极大地稳固了农村基层政权,促进了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当然,对于直接选举工作,也存在一些不同的认识。有的人认为,直选仅仅是一种手段或工具,是做给外国人看的,或者说是缓解当前矛盾的一项策略;还有的人认为实行直选不符合我国的国情,理由是老百姓素质不够,且持这种观点的绝非个别。正是基于这些认识,一些地方出现了直选过程中组织不力、选举程序不规范等现象。通过对与直选有关的上访情况的调查,发现其中大约有70%是因为在选举程序上有问题,让老百姓觉得是受了糊弄。当然这里头也不排除一部分小集团利益在做怪的因素。 诚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在实行民主的问题上还存在这样那样的制约因素,但强劲的民主之风已经给农民带来了莫大的益处。因此,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可以这样概括:直选不是权宜之计,而是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我们应在党的领导下,在国家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循序渐进、锲而不舍地推进民主政治建设。 二、直选是对传统干部体制的否定,还是一种改进? 直选到底把什么样的人选了出来?以下一些数字,可以使我们对这个问题有一个大致的看法。河北省共有50201个村委会, 这次直选共选出村委会主任49069名,其中连选连任的占69.6%,党员占81.5%, 企业家、专业户占27.7%。从新一届村委会成员的年龄结构看,平均年龄44.3岁,比上届下降3.2岁,其中30岁到50岁的占73.3%,51 岁以上的仅占16.8%;从文化结构来看,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93%,比上届上升9.2%。 这些数字一方面说明,一大批为老百姓办实事、工作政绩突出的村委会干部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得以连选连任;一大批优秀党员也能得到群众认可,进入了村委会班子,对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可以起到关键作用;一大批年富力强,有科技、有文化、懂经营、会管理的,能带领广大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企业家、专业户被选进村委会的领导班子,表明了广大农民希望致富的愿望。村委会作为村民的自治组织,首要任务就是管理村民的公共事务,谁有威信,有带领大家致富的能力,老百姓就必然拥戴谁。另外,直接选举工作还解决了干部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之间的关系。新当选的干部不仅责任感明显增强,还改变了以前唯上不唯下的工作作风。许多村委会健全了村民代表议事会制度,坚持大事同群众商量,以群众的意愿为依据。 另一方面也表明,新选上来的村委会成员有的并非是党委、政府部门的意中人。这里有一个突出的问题,党委和政府部门的意中人为何偏偏未被群众看中?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有的地方领导只考虑小集团的利益,他们的意中人不能代表民意;二是一些人确实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如年龄老化,思想保守,工作平庸等等;另外也不排除个别地方存在宗族势力、集团势力的影响,干扰了直选工作。因此,在对新当选的村委会成员进行培养和帮助的同时,我们也有必要仔细想一想这批意料之外的人的优势和劣势,反思一下我们的后备干部落选的原因。